客观批陈吧 关注:210贴子:4,221
  • 8回复贴,共1

罗大佑,陶喆,王力宏,三人的局限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知名音乐人,罗大佑,陶喆,王力宏都是很注重音乐性的艺人,但对比周杰伦他们局限性却很大。


IP属地:山东1楼2019-10-27 18:05回复
    罗大佑。
    罗大佑较早尝试了音乐多样性,吸收了甚至包括前卫摇滚等西方先进音乐元素。
    但有两个局限性。
    不谈制作粗糙这些时代因素,有时粗糙的制作更能听到那个年代的厚重感,也不算缺点。
    1 罗大佑的新曲风听众限于台湾,大陆人熟知的罗大佑是他的芭乐:比如明天会更好。
    所以对大陆人来说,罗大佑恐怕还是一个芭乐歌手。
    2 即使芭乐,罗大佑在80年代的大陆也并无实质影响力。同期的邓丽君,张蔷,费翔等才是大陆人爱听的歌手。
    所以罗大佑第二个局限性是走红时间晚(相比他的台湾生涯)。
    罗大佑在大陆真正走红的时间比周杰伦只早了三四年,这恐怕是大多人想不到的。
    97年左右,罗大佑借着香港东风,红了一波诸如明天会更好,东方之珠一类的歌曲。
    某个老文青曾谈到罗大佑在90年前后大学校园有些听众,关于这一点的确如此,但也仅限于某些高校(非主流高校,恐怕全国这样的学校
    并不多)。
    因为罗大佑歌曲文艺性较强,介于当年义务教育还未普及的大陆,他的文艺芭乐也并无真正的广泛影响力。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罗大佑到大陆开演唱会的情况可知一二,这里就不揭短了。
    所以很多罗吹说什么80,90后听周杰伦,而罗大佑是60后听的纯是无稽之谈了。
    我们随意在街头找几个50岁以上的人,恐怕没几个人知道罗大佑。
    所以罗大佑别说影响一代人,恐怕知名度都没在一代人中真正打开。


    IP属地:山东2楼2019-10-27 18:05
    回复
      陶喆和罗大佑类似,其实陶喆的RNB,主要影响是台湾听众。
      周杰伦出道以前,97到2000,大陆火的歌手还是任贤齐,周华健,张信哲一类芭乐歌手。
      陶喆为何没在大陆走红?
      相比周的rap,陶的RNB抒情歌还是靠旋律的,容易埋没在苦情歌里,辨识度没高到瞬间脱颖而出。
      所以当时大陆人没注意陶喆,听的流行歌多是任贤齐和周华健这种。所以,陶喆的确是台湾RNB教父,但和罗大佑一样,他们新曲风的开创性贡献局限在台湾听众那里。因为第一个把RNB带到全中国人民熟知的,还是周杰伦。
      考虑对RNB在全华语区的推广贡献,还是周杰伦第一。
      陶喆的局限就在听众影响力,他并没颠覆大陆听众的耳朵,这件事是周杰伦干的。
      甚至说,除了周,张雨生更有资格比陶喆坐稳全华语区RNB教父的名号,毕竟new-jack swing的RNB雏形,靠张惠妹火遍全中国。
      谈开创,谈开创性影响,陶喆都在张雨生以下,谈时间早晚,陶喆在杜德伟,庾澄庆等人以下。
      但他的RNB做的好,完成度高,纯正。
      所以我们应该对RNB教父一词有新的理解,这里不是时间早晚,也不是大众影响力,而是出于RNB本身的完善度,这一点陶喆可以当得起。


      IP属地:山东3楼2019-10-27 18:05
      回复
        王力宏的短板则更大,相比前二位,他的贡献还是影响,都小的多。
        尽管在大陆有人气,但即使在他巅峰年代,也没形成嘻哈天王的印象。
        拿周杰伦做对比:周杰伦唱歌就像念经,这个梗大众人人皆知的。
        这说明什么?大众知道周是唱快歌的,唱rap的,他也正是靠早期的范特西,八度空间一类音乐走红。
        而王力宏,恐怕40岁以上的知道他有“嘻哈”歌曲的人都不多,更别说这些歌出圈了。。
        王力宏当年的大众形象,是哇哈哈矿泉水,是唯一,龙的传人,和我依然爱你等慢歌,他的快歌说实话并没打出名气,连知道他念过经的人都不那么多。。
        一种曲风,排除大众影响力也就失去了意义,但王力宏想强行赋予其内涵,即:抢注商标。
        当年他大力宣传的chink-out,中国风一类的嘻哈,其实是吸收了周杰伦的双刀藏风采样,曲风融合以及梯田的民歌唱法,王力宏为了与周杰伦曲风,除了去西藏采访,还加入昆曲,其实始终没跳出周杰伦的框架。
        说到中国风嘻哈,周杰伦才是最早做成型,并最有影响的音乐人,双截棍,龙拳,双刀一系列都在王力宏之前,且影响力更大。。所以有时候抢注商标并不管用。
        抢注商标的人很多,但只有周杰伦的中国风才被举世公认,这又是为何?在生命力。
        从东风破到发如雪,千里之外,菊花台到青花瓷,周杰伦的每一首慢歌中国风都是专辑里最火热的歌曲,这一系列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自然形成品牌。
        像王力宏自己所谓的chink-out,没有生命力,抢注也徒劳,后期自己都放弃了,只得找A神合作电音,这就是王力宏另一个局限:跟风,什么火做什么。
        从跟风陶喆RNB,到跟风周杰伦的嘻哈,到电音时代找顶级制作人合作电音,他一直想在商业道路上做出成绩,然而失去了自己的灵魂,空有音乐性,音乐却成了大杂烩。
        而周杰伦从第一个在华语圈做火嘻哈,做火中国风成品牌,做火周氏情歌,周氏RNB。。。既生瑜何生亮啊。
        另外,王力宏大量合作作曲这些就不再提了。


        IP属地:山东4楼2019-10-27 18:31
        回复
          教父从来不是指第一个人,奠基人这种称谓才是给第一个人的。教父就是指水平高,影响行业,培养影响后辈这些指标。
          所以不是新的理解,是你理解有误。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10-28 01:29
          回复
            三,王力宏。



            IP属地:山东7楼2019-10-28 11:47
            回复
              有人吹捧陶喆的望春风是中国风,其实不然。
              首先它是个改编的歌,并非原创。
              其次,他把一首中国风改编成西洋歌曲,是去中国风,去中国化。
              陶喆基于美国背景,第一念头是把中国风改编成西洋歌,于是加入大量转音和阿卡贝拉,把一首中国风歌全盘西洋化,改的面目全非。
              另一方面,王力宏跟随潮流的同时,为创新而创新,强行融合曲风,损失了歌曲流畅度。
              这些年见过太多说王力宏冷门曲风难听,旋律写作差,不好听,引用一位乐评人权当参考。


              IP属地:山东8楼2019-10-28 12:28
              回复
                补充:


                IP属地:山东11楼2019-10-28 1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