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各自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比如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孩子处于青少年期,父母处于中年期、老人则进入了晚年,不同的成员有不同的认知、情绪、心境,再加以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家庭中个人的差异更加明显。
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情绪、情感等各方面所处的调适、发展与转变阶段也会相应的有所不同。另外,个体在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中难免经历不如意的事情和种种琐事,并往往滋生出消极的情绪,如失望、灰心、难过、不安、焦虑、担心、不满、自责、害怕、生气等等,这在人类社会也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
在经历事情时,人们因认知的不同、心态的不同,内心感受也相应不同,并促使个人的情绪出现高涨与低落、积极与消极的差别。这种情绪也会传递给其身边的人尤其是家人,使他们的情绪发生变化,同时他们的情绪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到个体。例如同样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有不稳定或者消极的情绪时,父母A那时在孩子情绪状态的带动下,自身也产生了消极情绪,对孩子不满指责挑剔;父母B并没有被孩子的情绪状态所左右,而是怀着包容的心态,愿意去理解孩子,以平和关切的情绪询问开导孩子,这对孩子情绪走向的影响显然和父母A是很不同的。
那些被家庭成员定义的“情绪化病人”所呈现的问题,不能看做是纯粹的个体问题,而是家庭成员间相互影响的结果,是一环扣一环的共振作用。问题主要在于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是怎么样的,是否是良性互动,而不是恶性循环;成员间各自发挥的作用是否符合他们的身份,而不是错乱颠倒。我们要想使个体的不良心境得以改变,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情绪氛围的改变,不能将个人问题孤立于家庭环境之外来看待和处理。
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情绪、情感等各方面所处的调适、发展与转变阶段也会相应的有所不同。另外,个体在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中难免经历不如意的事情和种种琐事,并往往滋生出消极的情绪,如失望、灰心、难过、不安、焦虑、担心、不满、自责、害怕、生气等等,这在人类社会也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
在经历事情时,人们因认知的不同、心态的不同,内心感受也相应不同,并促使个人的情绪出现高涨与低落、积极与消极的差别。这种情绪也会传递给其身边的人尤其是家人,使他们的情绪发生变化,同时他们的情绪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到个体。例如同样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有不稳定或者消极的情绪时,父母A那时在孩子情绪状态的带动下,自身也产生了消极情绪,对孩子不满指责挑剔;父母B并没有被孩子的情绪状态所左右,而是怀着包容的心态,愿意去理解孩子,以平和关切的情绪询问开导孩子,这对孩子情绪走向的影响显然和父母A是很不同的。
那些被家庭成员定义的“情绪化病人”所呈现的问题,不能看做是纯粹的个体问题,而是家庭成员间相互影响的结果,是一环扣一环的共振作用。问题主要在于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是怎么样的,是否是良性互动,而不是恶性循环;成员间各自发挥的作用是否符合他们的身份,而不是错乱颠倒。我们要想使个体的不良心境得以改变,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情绪氛围的改变,不能将个人问题孤立于家庭环境之外来看待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