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解读人性:我们的青春都有一种缺失。
01 青春是孤独的,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前行
陈念,稍显稚嫩的脸上看不出过多的表情,她喜欢戴着耳机,把自己隔绝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她说,“在这里,我不需要朋友。”
影片中没有提及陈念父亲的任何,从她和母亲的情感关系推断,她是和母亲相依为命长大的,其中的艰辛可以想象。过早经历了生活的真实和残酷,陈念身上有比同龄人更多的冷漠和淡然。
学习变成了她躲避这些不幸遭遇的美好世界,一种希望,人生的平衡点,也是改变命运的信念。
陈念父爱缺失,母亲遇事就躲避,留下陈念独自面对。她的眼神中总有一丝恐惧,充满了不安全感。母亲和学习是陈念的唯一。
陈念内心深处有一丝悲观,冷漠背后是不敢奢望的逃避,用不需要来欺骗自己,就不用再悲伤。就像我们小时候的渴望,从得不到变成了不需要。陈念阻断了外界的任何情感来保护自己。
陈念和小北的相遇是在一场斗殴中,她救下了被打伤的小北,小北也记住了这个孱弱的女孩。
小北找到她,跟着她,看到监控本能地戴上帽衫,隐藏自己,像穿梭在黑夜中的独行侠。他说,“挨打不重要,重要的是挨了打我一定还回去。这个世界你也看到了,要么被别人欺负,要么欺负别人。”
这就是小北理解的世界,也是他的生存法则。
小北简单交代了几句,他的爸爸在他小时候跑了,妈妈后来也跟一个男人跑了,没有带他走。那年他十三岁。小北没有怨恨,他接受了这样的生活。活下去就是小北唯一的信念,他坚守着自己的善与恶。
陈念和小北没有被命运眷顾,世界有太多的不可信任,经历让她们认为只有自己可以帮自己。她们的青春是孤独的,在自己的世界里长大。
02 青春是混乱的,恶为什么总是吸引着我们
校园霸凌事件导致一个女孩跳楼自杀。就在陈念的眼前,就是那张她熟悉的面孔。陈念不再软弱逃避,帮那个女孩的尸体披上了衣服。她说,“胡小蝶应该不想让人看到她最后是那样的。”陈念给了她最后的尊严,却也变成了下一个受害者。
魏莱是校园霸凌的施虐者。她有一张天使的面孔,一个看似完美的家庭,那么为什么她会变成一个冷漠无情的施虐者呢?
善的行为很少引起关注,恶却可以;利用人性的懦弱和恐惧,掌握绝对的控制权;凌驾在他人之上,感受生命的弱小,好像是别人命运的主宰者。
魏莱把这一切当作一场游戏,享受这种高高在上的权力感,弥补内心的空虚和弱小。是的,施虐者未必是强大的,她的内心充斥着自卑和弱小,渴望被认同。
魏莱的家庭很优越,面子似乎是这种家庭的门面,而魏莱很显然也是面子的一部分,但是她不足够优秀。因为没有考上好大学复读,父亲就一年没有跟她说话。魏莱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显然是很在意的。
而魏莱的母亲非常强势,严厉,很少表扬魏莱和给予认同。遇到霸凌事件,魏莱母亲像极了危机公关,把责任推给受害者维护自家的荣誉和尊严。这时镜头给了魏莱特写,她在得意。身处知识权力中心的父母并没有给魏莱灌输正确的观念。而魏莱在这样的家庭找不到存在感和认同感,所以通过霸凌事件去找寻,去证明。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丝毫没有同理心和内疚感,在魏莱内心深处的潜意识里,她也是受害者。
施虐者的跟随者,自身的力量无法跟施虐者抗衡转而认同施虐者,出于恐惧依靠强大,从受害者转变成了施虐者,内心深处同样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一种弱懦的被逼无奈。
而受害者陈念,一直用息事宁人的态度,忍耐着想度过高考,考到北京最好的大学,逃离这里的一切。没想到魏莱咄咄逼人,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挑衅陈念,北大见。长期压抑的情绪在这一刻爆发。
03 青春是信念,是一种缔结
陈念失手将魏莱推下了楼梯,小北计划为她顶罪。在审讯室里,
她说,“我让别人替我背罪,我让别人替我下地狱。别人是谁啊?”
他说,“无论我多愿意为别人付出,但是别人受得了么。别人是谁啊?”
是的,没有别人。他俩从相遇的那一刻,命运就缔结在一起,合二为一。
他说,“第一次有人问我,疼不疼。”
她说,“你保护我。“
陈念和小北之间不是爱情,相似的命运产生了一种缔结,彼此认同,彼此理解,依偎着取暖,不再孤单。陈念知道她的背后有小北,小北的生命因为陈念的出现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小北愿意牺牲自己保全陈念,陈念是他的希望,是对抗命运的信念,让他看到这种命运下的孩子可以走向光明,可以幸福,别无所求。
陈念高考考了632分,离她渴望的一切就差一步。不肯放弃的警察找到陈念,说服她投案自首,陈念经历内心的挣扎和自私,选择了承担。
过往的种种就像高考试卷一样被尘封起来。
四年后,陈念在前面走着,小北在后面跟着……
愿她们今后的人生能够彼此陪伴,没有伤害。
01 青春是孤独的,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前行
陈念,稍显稚嫩的脸上看不出过多的表情,她喜欢戴着耳机,把自己隔绝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她说,“在这里,我不需要朋友。”
影片中没有提及陈念父亲的任何,从她和母亲的情感关系推断,她是和母亲相依为命长大的,其中的艰辛可以想象。过早经历了生活的真实和残酷,陈念身上有比同龄人更多的冷漠和淡然。
学习变成了她躲避这些不幸遭遇的美好世界,一种希望,人生的平衡点,也是改变命运的信念。
陈念父爱缺失,母亲遇事就躲避,留下陈念独自面对。她的眼神中总有一丝恐惧,充满了不安全感。母亲和学习是陈念的唯一。
陈念内心深处有一丝悲观,冷漠背后是不敢奢望的逃避,用不需要来欺骗自己,就不用再悲伤。就像我们小时候的渴望,从得不到变成了不需要。陈念阻断了外界的任何情感来保护自己。
陈念和小北的相遇是在一场斗殴中,她救下了被打伤的小北,小北也记住了这个孱弱的女孩。
小北找到她,跟着她,看到监控本能地戴上帽衫,隐藏自己,像穿梭在黑夜中的独行侠。他说,“挨打不重要,重要的是挨了打我一定还回去。这个世界你也看到了,要么被别人欺负,要么欺负别人。”
这就是小北理解的世界,也是他的生存法则。
小北简单交代了几句,他的爸爸在他小时候跑了,妈妈后来也跟一个男人跑了,没有带他走。那年他十三岁。小北没有怨恨,他接受了这样的生活。活下去就是小北唯一的信念,他坚守着自己的善与恶。
陈念和小北没有被命运眷顾,世界有太多的不可信任,经历让她们认为只有自己可以帮自己。她们的青春是孤独的,在自己的世界里长大。
02 青春是混乱的,恶为什么总是吸引着我们
校园霸凌事件导致一个女孩跳楼自杀。就在陈念的眼前,就是那张她熟悉的面孔。陈念不再软弱逃避,帮那个女孩的尸体披上了衣服。她说,“胡小蝶应该不想让人看到她最后是那样的。”陈念给了她最后的尊严,却也变成了下一个受害者。
魏莱是校园霸凌的施虐者。她有一张天使的面孔,一个看似完美的家庭,那么为什么她会变成一个冷漠无情的施虐者呢?
善的行为很少引起关注,恶却可以;利用人性的懦弱和恐惧,掌握绝对的控制权;凌驾在他人之上,感受生命的弱小,好像是别人命运的主宰者。
魏莱把这一切当作一场游戏,享受这种高高在上的权力感,弥补内心的空虚和弱小。是的,施虐者未必是强大的,她的内心充斥着自卑和弱小,渴望被认同。
魏莱的家庭很优越,面子似乎是这种家庭的门面,而魏莱很显然也是面子的一部分,但是她不足够优秀。因为没有考上好大学复读,父亲就一年没有跟她说话。魏莱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显然是很在意的。
而魏莱的母亲非常强势,严厉,很少表扬魏莱和给予认同。遇到霸凌事件,魏莱母亲像极了危机公关,把责任推给受害者维护自家的荣誉和尊严。这时镜头给了魏莱特写,她在得意。身处知识权力中心的父母并没有给魏莱灌输正确的观念。而魏莱在这样的家庭找不到存在感和认同感,所以通过霸凌事件去找寻,去证明。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丝毫没有同理心和内疚感,在魏莱内心深处的潜意识里,她也是受害者。
施虐者的跟随者,自身的力量无法跟施虐者抗衡转而认同施虐者,出于恐惧依靠强大,从受害者转变成了施虐者,内心深处同样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一种弱懦的被逼无奈。
而受害者陈念,一直用息事宁人的态度,忍耐着想度过高考,考到北京最好的大学,逃离这里的一切。没想到魏莱咄咄逼人,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挑衅陈念,北大见。长期压抑的情绪在这一刻爆发。
03 青春是信念,是一种缔结
陈念失手将魏莱推下了楼梯,小北计划为她顶罪。在审讯室里,
她说,“我让别人替我背罪,我让别人替我下地狱。别人是谁啊?”
他说,“无论我多愿意为别人付出,但是别人受得了么。别人是谁啊?”
是的,没有别人。他俩从相遇的那一刻,命运就缔结在一起,合二为一。
他说,“第一次有人问我,疼不疼。”
她说,“你保护我。“
陈念和小北之间不是爱情,相似的命运产生了一种缔结,彼此认同,彼此理解,依偎着取暖,不再孤单。陈念知道她的背后有小北,小北的生命因为陈念的出现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小北愿意牺牲自己保全陈念,陈念是他的希望,是对抗命运的信念,让他看到这种命运下的孩子可以走向光明,可以幸福,别无所求。
陈念高考考了632分,离她渴望的一切就差一步。不肯放弃的警察找到陈念,说服她投案自首,陈念经历内心的挣扎和自私,选择了承担。
过往的种种就像高考试卷一样被尘封起来。
四年后,陈念在前面走着,小北在后面跟着……
愿她们今后的人生能够彼此陪伴,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