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一些东西
“心有定境,不住因果”泾川解说
“心有定境,不住因果。”这本是如松师父的一句话,心有了定境,不求俗世因果。简单的说,这是境界的转变,带来心的安宁。佛家有三境界,其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三重境界,譬如人生,少时初识世界,单纯无暇,故山曰山,识水为水。而立之年,俗事羁绊,黑白无间,纷纷扰扰,好人挨刀,坏人长命,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不再是水。耄耋之年,看尽世事,不再相信,以心观物,随缘自适,不刻意,不精心。往往经历之后,才会体会境界对心的影响。净空法师说过,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知因果即知进退。生活中,往往周围的小环境,充斥着各种纷杂的斗争,如若有心有境,何去争那些因果?心有定境,相信否极泰来,即使蜘蛛网查封了炉台,也要相信未来,一切都会好起来。反之,无心无境,即使换了环境,依旧无法跳出痛苦之源,凡夫转境不转心,“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不识此理,万事皆苦。
其二,佛家追求“禅定”,泾川愚见,《四十二章经》有言:如人锻铁,去渣成器,器即静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去心垢染”,内心清净,自得其乐,似乎是求定的第一步。《八大人觉经》曰: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心身自在。清心寡欲,不执著,晓知世间因果,天地有回,常者皆尽,高者必堕,合会有离,生者皆死。如此这般,世间争斗纠扰,何以为意?何以在意乎?
“心有定境,不住因果。”知佛法,得开心果。泾川一介俗子,小解大意,如有不当,还望置评。
作者:泾川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