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吧 关注:4,102贴子:12,474
  • 6回复贴,共1

“不言出奔”作何解?

收藏回复

  • 123.7.51.*
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前既有“大叔出奔共”,后又说“不言出奔”,难于理解,请有识者明之


1楼2009-09-01 16:02回复
    • 125.110.174.*
    我的理解是不言出奔的出字是重点,有贬义


    2楼2009-09-07 12:51
    回复
      • 58.18.169.*
      个人认为,要结合"难之也"这句.
      意思是郑伯与段虽为兄弟,但郑伯攻伐其弟,不合于礼(相当于有心杀其弟)
      既然有心杀其弟,所以,段是否出逃,是否死去都已不重要,
      关键是郑伯其德其行有亏于礼法,所以说"难之也"
      另外,也有人怀疑郑伯其实是杀了共叔段的,后来假称出奔,所以说'难之也',但这其是假说,仅供参考


      3楼2009-09-28 17:21
      回复
        它是解释《春秋》经文文字的,《春秋》上对此事的叙述只有“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删除|4楼2010-05-18 06:18
        收起回复
          我也有这个疑问。按楼上所解,就是春秋本书上只写了那几个字,而左传把故事也说开了,左传的意思是春秋这书上只说打败了段,却没有说段逃跑了。虽然还是有疑问,不过有这解释也明白一点了。


          禁言 |5楼2011-04-09 17:33
          回复
            这一篇选自《左传》,全名《左氏春秋传》是左丘明对《春秋》的解释阐发。这里原文是“书曰:“郑伯克段于鄢....不言出奔,难之也。”
            意思是是《春秋》原文只有“郑伯克段于鄢”这六个字,没有写段叔出奔。因为“出奔”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说法,如果春秋在这里说段叔出奔的话,相当于把这件事的过错归结到了段叔身上,但郑庄公有意纵容,没有尽到长兄教导的责任,所以双方都有错,不能把错归到段叔身上,所以干脆没写这句,这就是史官的难处(难之也)。


            IP属地:内蒙古禁言 |6楼2024-04-12 1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