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 河间府,主要包括了 现河北沧州地区的14个县市,衡水地区的景县、阜城、故城,现天津市的市区(当时还没有天津这个行政区划)及南部的静海县,山东的庆云、无棣、宁津、乐陵等地。
扩展:当时河间府设有六个卫所(守城部队),其中三支设在今天津直沽,分别是天津左、中、右卫,后来俗称“天津卫”,用于海防和护卫大运河航运,另三支设在今河间市城区内,分别是“沈阳中屯卫”、“大同中屯卫”和“河间卫”,用于护卫北京的南大门。
因为明朝卫所的军人是世袭制,军人的子女一出生就自动有军籍,所以叫军户。明朝时,如果是军户,说自己籍贯时,一般是说所属的卫所,比如,明嘉靖《河间府志》作者樊深就说,自己是”大同中屯卫人士“,但不能因此就把樊深当成是”山西大同人“,其实他的意思是”河间府的大同中屯卫“,同理,说自己是”天津卫“人,在明朝时,指的也是天津卫这个部队,并不是指的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