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毕业季将至,不少学子进入求职冲刺阶段,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利用应聘者求职心切的心理进行诈骗。对缺乏社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如何有效规避求职陷阱呢? 黑龙江网友白鹭:之前应聘的公司要求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间表现良好。但到期后,人事经理却以“人职不匹配”为由让我走人,怎样避免这一情况? 主持人:一些企业利用实习和试用名目,骗取免费劳动力。在实习试用期间,不仅不支付任何薪资,更有甚者要求交培训费。求职心切的毕业生容易掉入此类陷阱。按照规定,任何单位和企业的实习试用员工,公司都必须对其支付薪资。正规用人单位会向求职人员说明试用期的工资情况,即使在试用期没有通过考核,求职者也会得到相应报酬。避免此类骗局,关键是要签好合同,确定劳动合同的每一项内容,而不是轻易相信企业的空口承诺。 湖南网友盼盼:现在网络求职非常普遍,但网络平台鱼龙混杂,很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如何识破诸如中介网站这类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