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交流吧 关注:20贴子:983

不要让抽动症影响孩子的人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抽动症,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它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近年来,抽动症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此病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于4~12岁之间起病。说到抽动症,许多家长会马上联想到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甚至耸肩、摇头、四肢抽动等。可是,从表现症状上来讲抽动症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两大类型,家长了解到的多为运动性抽动,而发声性抽动却常常被家长所忽视。
小儿发声性抽动症自然缓解的可能性非常小,并且由于患儿多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奚落等,很容易使患儿变得孤僻、自卑等,长久以后会形成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甚至对他人产生仇视、报复心理,因此家长要尽早带孩子进行诊疗,最好选用中药或配合中药进行治疗。


1楼2019-12-23 10:30回复
    而在抽动症的治疗上,中药的优势往往是大于西药的。
    因为治疗抽动症的西药主要以盐酸硫必利、氟哌啶醇这类精神药物为主,这类药物主要是强行去镇定患儿的神经系统,经常出现吃药时就好转,停药后就复发,治标不治本,并且长期服用,容易让患儿产生对药物的戒断反应,甚至对患儿的肝肾功能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害。
    而中药的话,主要是通过药物去调节患儿体内的脏腑功能,让心、肝、脾、肾处于一个协调的状态,从而达到目的。


    2楼2019-12-23 11:02
    回复
      针对抽动症患儿的治疗,中药药方的选取运用等较为灵活,要根据每位患儿的不同情况,结合饮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体质来进行辩证论治的。


      3楼2019-12-23 11:03
      回复
        “中医治疗一切以养为主,以治为辅,以内为主,以外为辅。一切养生和诊治方法都是为了回到主体自身,调动内在的生命因素,靠机体自身的内在功能,去适应自然,达到健康与长寿的目的”,大夫主张以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宏观辩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中医理论为指导,中医辨证为基础,立脾肾为本,调和阴阳,紧扣中医病机,针对主要矛盾而选方拿药,博采众方,师古而不泥古,并衷中参西,在治过程中适当的辅以西药治疗,治好了大量疑难杂症患者,对抽动症,特发性震颤,痉症等疑难杂症积累了较丰富的诊治经验,特别是对抽动症有更深刻的研究,给出了“健脑止动汤”,效果显著。


        4楼2019-12-23 11:03
        回复
          中医“健脑止动汤疗法”已成为国内抽动症的理想选择。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中医治疗会有很铭心的效果,因为抽动症的中医治疗是对症性的,讲究一人一方对症治疗,其目的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的治疗方案,在西医治疗上往往达不到效果,通过中医的对症治疗来改善身体神经传导,使患者抽动情况逐渐减小直至恢复正常。它为成千上万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5楼2019-12-23 11:03
          回复
            健脑止动汤是根据抽动症病症原理而创出的治疗方案,采用中医理论以及病人实际情况,对症开药治疗。


            6楼2019-12-23 11:05
            回复
              家里有个患抽动症的小孩,家长经常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工作难做、生活一片混乱,抽动症的孩子发作难以控制,经常表现为突然的挤眉弄眼、点头、耸肩,甚至是一些怪叫声等,这不仅影响孩子形象,还可能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性格缺陷等问题。那么抽动症病因有哪些呢?


              7楼2019-12-23 11:05
              回复
                围产期损伤:母亲在孕期间抽烟或有高热现象,或生产困难、产时窒息,剖腹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病史的儿童发病率更高。


                8楼2019-12-23 11:06
                回复
                  感染因素:腮腺炎、鼻炎、各型脑炎、肝炎、咽炎、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水痘等各种感染后,尤其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突发严重抽动


                  9楼2019-12-23 11:06
                  回复
                    体质因素:有抽动症的小儿,一般不安静,对人对事较敏感,神经质,要求水准高,有固执倾向。并常合并一些心理性症状,如头痛、腹痛、不明原因的发热、便秘、哮喘、遗尿等。


                    10楼2019-12-23 11:06
                    回复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患病史的,会使孩子发病的几率明显增高,而且抽动症的遗传方式是倾向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1楼2019-12-23 11:06
                      回复
                        精神因素:忧伤、惊吓,情感激动,长期焦虑不安,学习负担过重,受惊吓、看惊险小说、电视及刺激的连环画等。


                        12楼2019-12-23 11:07
                        回复
                          家庭因素:家长的关系紧张或者离异、经常训斥或者打骂孩子,对小孩管教过严,家庭环境不良等。


                          13楼2019-12-23 11:08
                          回复
                            情绪因素:常与家庭有关,常见的因素如父母对患儿过高的学习要求,过多的责备,母亲常有神经质,精神上不安静。过多的干预使小儿发生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和紧张等情绪,抽动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在运动系统方面的反应。


                            14楼2019-12-23 11:08
                            回复
                              药源性因素: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抗精神病药的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抽动症的不良反应。


                              15楼2019-12-23 1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