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能体彻故乡的情更浓
文/但愿(严奉华)
元旦节的早晨,莞邑天气轻度雾霾,原本靓丽的城市街景,一片惺忪然,寥若虚幻。
当天,有一场特别重要的聚会,是一群生活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乡亲,组织的乡音专属午宴。
本来,这群在乡土微信群上热聊的群友们。他们时而俚语插科打诨、混搭些南腔北调,精彩带逛时更博得众人喝釆与点赞;时而随着群情社意,进入针尖对麦芒、引经据典中,激辨着事时与要闻、风土与人情的一孔之见;当然,还有潜水员、发红包助兴者、话唠们,无论旧识新交,大家都能耳濡目染、混得稔熟,知道谁又在等谁?谁又为谁相忘于江湖,圈粉无数…
是的,乡土群最大魅力就是原生态与无障碍化沟通,它能彻底释放都市人身上的压力与焦虑,是一剂慰藉心灵的良方!同时,正是这一群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彼此报平安,成为了故乡与世界信息对接一个的重要枢纽站。
作家钱钟书用长篇大论写《围城》,诠释着城里内外的世界,人们思想上巨烈的火花与碰撞。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身上,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段与节点,都发生着不可思议的认识变化。
青春时期,我们胸怀蓝图、披荊斩棘、义无反顾地,勇敢向理想出发,开启自己所谓的远方。
中年时候,我们运筹帷幄、顾及彼此、慎言谨行,顿惑中修行合一、践行得天下以和为贵的哲学。
我承认,我对故乡从最初的疏忽,到今的强烈念想,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是呀!感谢时间与阅历,让我们互为参照成为了更好的彼此。
综上,不然解释,这一场难得的乡土聚会的独特的魅力了罢!
我离聚会地点很近。赶来时,见到昨晚从深圳、广州、佛山提前赶来的几位乡亲,他们正忙于牌中联络感情,我只能拉着四哥(赵青刚、组织者之一),一阵寒喧。
离午宴开席的时间尚早,我正好欣赏周遭环境与拍点照片,以便制作美篇。亦可,招待与引领后面赶来的乡亲。
这家位于东莞市万江区东江畔石首人新开的楚粤私厨菜馆,整体风格以红色为主,设计与装潢考究,给人喜庆,很好地传播荆楚地域中独特的饮食文化。
大桥群群主邓体文,聚会主责人。他刚接到距离最远的从香港辗转赶来的高润生先生后,立马又投入联系后面的乡友,微信、电话齐上,人还不时站到街道上暸望…
辛苦啦,邓群主!
董红军也从寮步接到李国政兄长,王昌林、晏宏春夫妻俩、徐金红、万寒雪、红哥等,陆续到齐。其他报了名,因故改道,他们也早就向邓群主解释,不赘叙。
时间来到十一点多,我见来者一众人,大部要年长我几岁,个别小我点,大都衣着朴素与得体的服装,只有我这个“二货”,穿着平时不曾多穿的西服,装着一点“附庸风雅”的“所谓的文化”,实在失礼过头。不过,我们这一群年过半百中年人,发梢上显眼夹杂些许的霜丝,让人徒生感叹。正谓:朝暮夕,光阴似箭呀!
室内一众人正分两派,喝茶“恳解”的一派,牌飞“前”转的一派;我喜欢拉着王昌林、徐金红二位乡亲,到店门外,听他们讲人生百味与商海沉浮…
随着,四哥一阵吆喝,“兄弟们,午宴正式开始啦!”进场后的兄弟,按喝酒嗜好分桌。高润生先生则和我互为打趣与恭维,一个说沾点“文学青年”的气质,一个说傍点“大城市”的格局与胸怀;所以,就有了听高先生说…
两大围桌,乡亲们依次落座、上菜。一桌好菜,上菜名有:头菜、大白刁、粉蒸肉、菜干扣肉、红菜心、蒜苗爆炒牛百叶、外加三个大火锅(黄骨鱼、腊肉笋干、xx);喝的酒水有:高梁养生酒、金龙泉啤酒加大瓶椰子汁。
我们这桌,四哥与高生,两个喝白洒,其余饮料,唯有李兄喝茶。邻桌司机喝饮料外,其余上酒。
此时,乡音缭梁,地道的家乡饭菜飘香,氤氲着整大厅内的每位游子。我脑际里不由冒出《祝酒歌》的旋律:
“啊,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干一杯,喝下这杯舒心的酒、喝下这杯胜利的酒。
……今天让我们洗去奋斗的征尘,喝下这杯丰收的酒;我们向未来走去,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让我们喝了这杯壮行酒,奔赴波澜壮阔、充满希望的新时代……。”
是呀!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们先敬三杯酒:一杯敬天地,一杯敬父母,再敬伟大的好时代。人人都可以放飞与践行自己的梦想!
席间,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酒过三巡,气氛好不浓郁。我身旁的高兄,和我初中最崇拜的白老师是至交好友,他随着酒桌上的气氛,用地方三种方言(湖南南边佬话、华容话、焦山河话,三者有大差别),来回根据讲叙的需求,无缝切换着他从乡上开档口、到市棉麻厂上班、再到孑然一身闯广东、最后定居香港;回放往事,那年、那人、那事,历历在目。说到动情处,高兄不时加大、加快份量喝下杯中酒,似和往事再次在体内作沸腾,直抵身体内末梢神经的又一次颠峰般的感应…
嘘!这种感觉我知道,那是一群长期背着故乡旅行的人,心里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孤寂与落寞,有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别人不知道繁华的都市背后,乡人身上的乡愁与情感需求。只有他们心里知道,人到后半程,繁华看尽,荣辱不惊后,唯有对故乡的一次次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