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y飞吧 关注:948贴子:8,841

【官贴】通过阅读《反脆弱》,你收获了什么?【请回复此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月份共读书目——《反脆弱》
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
作为新年一月的开年书目《反脆弱》告诉我们,脆弱的反面是什么?是坚强吗?
不!脆弱的反面是“反脆弱”,每一件事情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承受损失。
脆弱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则是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因此获利。
精句分享:“再糟糕的事情,也有积极的意义。”
“dafy飞吧”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1楼2020-01-08 13:49回复
    《反脆弱》读后感
    看到《反脆弱》的书名,首先让我想到的,书中所表达的脆弱指的是什么?日常社会中哪些行为或者事物所表达的是脆弱性的一面,作为个人,我们怎么面对这些脆弱性?不过这些疑问在看到书中对反脆弱性的介绍中,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了重新的认识,并且对反脆弱性也有了正确的理解。
    书中说到反脆弱性的的一些想象: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收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并且这种现象无处不在。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规则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
    作为个人来说,我们很难把握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实物,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同时结合自身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自我行为的把握,过程姑且不论,最终让自己在成为这个世界不规则性事件中最大受益者。
    -----------何星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1-08 15:37
    收起回复
      《反脆弱》读后感
      所有博学者对反脆弱的诋毁,从很多地方可以看得出来。代理人若非为了一个明确的结果是绝对不会行动的,这就是人类最普遍的错误存在,再加上这两个多世纪对无条件科学认知的错觉,这个错误就更复杂了,同时这个错误也导致了人们陷入最脆弱的状态。
      以为自己确切地知道将来的方向,其他人过去所取得的成功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梦想,一个理性的漫步者与观光客是不同的,他旅途的每一步都可能导致他修改日程安排,但是无论在生活还是事业中,漫游者的机会主义都是很管用的,你可能认为你确定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并认为你今天会知道明天的偏好,这是个谬误,还有一个管理谬误,即你认为其他人也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如果问他们他们一定会告诉你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千万不要问别人他们想要什么或者他们想去哪里,最糟糕的情况是他们认为明天会渴望什么,要跟随自己的想象人们其实根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知道你提供给他什么,一个人如果改变一种行为,那表示他有改变的选择权,选择权,以及可选择权,选择权的让你具备反脆弱性,他帮助你从不确定的经济中受益,同时也不会因其消极面而经受严重的伤害。
      除非你面对选择权和各种选择,否则你将永远不会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喜好,生活的波动性有助于我们提供与别人与自己的信息。任何选择如果赋予你的有利因素超过了不利因素,那么就是反脆弱性的矢量,如果你的未来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那么你的选择权将变得更有价值,不确定几率大的选择权就越有价值。
      张龙龙


      3楼2020-01-08 17:11
      收起回复
        人类社会变得日益复杂,作者即以复杂的自组织系统为视角,剖析个人在社会中的进化之道。就社会来说,这类似于生态系统的进化,就个人来说,这类似于单个生物或单个物种的进化。不同时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机械主义观点,复杂系统的观念产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的发展而日渐成熟。单个人本身是复杂系统,人类社会是复杂系统,要认识到这一点,需要超越普通生活的经验。本书就是通过丰富生动的事例,让人如其所是地对此有所认识,并提出了作者建议的因应之道。这个因应之道,正如KK在《失控》中的说的,始终处于失控的边缘而不坠落,乃是保持活力以赢得生存竞争的最佳状态。
          近代第一个驻外使节郭嵩焘,平心静气地看待西方的发展,晚年致力于礼学,曾指出“礼以时为大”,时者,即合乎时代,因势而为,典章制度必须因时代的改变而有所兴革。李约瑟也曾提出过不同于西方机械主义的东方的有机主义。这些观点,都可以与本书相印证。
          另外,试着以作者的脆弱、坚韧、反脆弱三元观点来观照书籍本身的话,似乎可以这样说,电子书是脆弱的,纸质书是坚韧的,互联网是反脆弱的。纸寿千年,而目前的个人产品级存储系统的寿命不过数十年,但是,一旦它们联结为互联网,其生命恐怕将随互联网的不断进化而长久存在。
          最后,引一段书中的话:“一个复杂的系统并不需要复杂的管理机制和法规,以及错综复杂的政策。事实上,越简单越好。复杂机制会导致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由于缺乏透明度,干预会导致不可预测的结果,接着是对结果中“不可预测”的方面致歉,然后再度出手干预来纠正衍生影响,结果又派生出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反应,每一个都比前一个更糟。然而,在现代生活中,简单的做法一直难以实现,因为它有违某些努力寻求复杂化以证明其工作合理性的人所秉持的精神。”
          纠结在房子限购、车子限牌困境中的小土豆,真正是无限感慨。好书总是能让人共鸣,不论它是否以文学为目的。
        刘静


        4楼2020-01-08 17:32
        回复
          反脆弱是动词+名词,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了解什么是脆弱的,脆弱的反面是什么。对脆弱的简单判断方法:如果你从一件事的变化(波动)失去的比收获的多,这件事就是脆弱的。比如大多数人努力的目标就是在公司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水,这叫事业”稳定增长”,这真的”稳定”吗?一旦你失业, 立刻就会失去一切,背后可能还有房贷车贷孩子父母等重重压力,而如果获得升职加薪,收入增长是固定的,明显失去的比得到的多,所以一份”稳定的工作”是非常脆弱的呀同学们。那么脆弱的反义词是什么?强韧吗?不是。强韧是一种被动的增长。同样遭遇磨难,有些人只是”挺过来了”,而有些人变得比以前更强大,前一种状态叫强韧,后一种状态作者把它叫做”反脆弱性”.当我们知道了反脆弱性的存在,就知道”反脆弱”要做什么了。当面临变化时,从被动挨打,变成主动拥抱变化,获得更强大的增长。脆弱性,强韧和反脆弱性是作者提出的三元结构(又获得一个思维模型).
          哈尔滨区域-王忠诚


          5楼2020-01-09 09:15
          回复
            《反脆弱》读后感
            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反脆弱性和脆弱推手的存在。
            1. 当面临不确定性,突发事件,问题,困难等,知道除了黑与白,还有第三种选择,迎难而上;同时居安思危,到底是真“安”还是假“安”?
            2. 马云说,学者说的都是对的,做的都是错的,这些人也是典型的脆弱推手。无论是学者、管理者还是金融分析师,这些人由于专业和分工自带“光环”,我们很容易“相信”这些人的话,以后增加一点点批判性思维,保持一丝“理性之光”。
            哈尔滨区域-杨佳月


            6楼2020-01-09 09:18
            回复
              《反脆弱》读后感
              知晓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是第一步。建立反脆弱性,或者培养类似的思维和认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则是第二步。
                塔勒布首先提出,就是不要让自己过度暴露在致命风险之中。从生活实践上看,比如不要让企业轻易冒险,不要横穿马路,不要吸毒等等。负向的生活知识,明确而容易被发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避免掉进这些坑里面。
                其次,用杠铃策略解决不确定性。这个定义也比较好理解。风险小的收益确定的事情,可以投入大量资源,而风险大收益高的也可以投入少量资源。
                杠铃策略教我们,确定自己的最大的损失,然后等待从不确定性中获得无限收益。比如莎士比亚炒房子才成就了自己大文豪的生活,人们花在业余时间上的技能反而帮助自己转型成功。这里的启示是,单一的专业,很有可能在未来无法存活。不如增强多元能力,提升个体的反脆弱性。
                最后一步就是理性的试错,一点点提高抗压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让损失留在可控的范围内。利用不确定性的关键,可能就是拥有选择权。拥有选择权可以规避不利风险和不利因素,在发现机遇时有能力准确捕获,将收益放到最大。
              东北内蒙古中心-刘佳


              IP属地:黑龙江7楼2020-01-09 09:22
              回复
                在《反脆弱》一书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则,找到并定义了“反脆弱”类事物: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他指出了反脆弱思想的核心艺术,即情绪的不稳定性,思维的斗争。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强壮,谣言或暴乱在有人试图压制它们时会变本加厉一样,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不确定。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知道的反脆弱是,我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积极寻找改变和挑战。塔勒布的最后一段话,写出了我的心声。玻璃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也为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张黎平


                8楼2020-01-09 09:24
                回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佛教的宇宙观中,一个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个时期。这也是佛教对于世界生灭变化之基本观点。即万事万物都会经历出生--成长--散坏--消亡的轮回,也就是说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但有区别的是,不同的事物在各种条件下轮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轮回很短比如几天甚至更短,有的则几十年或更长。比如人类的生命,在长期饥荒或落后的环境下生存,其寿命会受到很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饥饿和恶劣的外部环境。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虽然食物充足,但是强大的社会压力也可能导致很多人的寿命会减短,也未必比古代人寿命更长。其他事物也不例外,许多年前在电视出来后,人们通常会认为报纸会消亡,互联网出来后,电视和报纸都会消亡。然而如今三者依然共存着,只不过是在量上有着变化罢了。导致类似现象的因素往往是复杂多样的。
                  事实上,事物通常可以分为自然消亡和非自然消亡两种,自然消亡的事物通常是一个有机体,而非自然消亡的事物则在本质上富含信息。林迪效应认为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减少一天,例如人或普通动物。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可能意味着拥有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这些都受到无时无刻变换的环境说影响。
                  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变化的注意远远多过扮演重要角色但不变化的事物。我们对水的依赖要超过对手机的依赖,但因为水不会改变而手机一直在变。因此我们很容易将手机发挥的作用想象得比他们实际的作用大。古典艺术和老式家具,因其本质上富含信息,人们就似乎就没有这种跑步机效应,比如家里的一副油画,你并不会急于对它进行更新换代。但是客厅里面的电视机则可能已经升级了好几代了。
                  技术性的东西往往都很脆弱,我们对艺术家的作品很少产生跑步机效应,这些东西都具有一定的反脆弱性。一双手工制作的鞋子可能耗费鞋匠几个星期的时间,而一台流水线上组装的IPad可能只需要几分钟。相对而言后者没有多少反脆弱性,根据技术领域上的摩尔定律,即每隔一个周期就有新的突破,这决定了电子设备的生命周期。而在艺术品和手工品上则具有反脆弱性,摩尔定律并不适用。反脆弱性拥有很多特性,这里以“米特拉达梯式解毒法”和“冗余的形式呈现反脆弱反应”分别展开讨论。
                  “米特拉达梯式解毒法”是指当人们不断的接受小剂量的某种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额外的或更大剂量的同类物质逐步产生免疫力的结果,这是在疫苗接种和药物过敏测试中使用的方法。这是反脆弱中一种典型的现象。相反一旦被剥夺了攫取毒物的权力,则将向脆弱的方向发展。即在正常的情况下,一定剂量的毒物使得受伤者具有强韧性增强的作用。
                  华中中心-江西区域-赣州营业部-肖林飞


                  9楼2020-01-09 10:38
                  回复
                    读反脆弱读后感
                      一个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所以玻璃杯就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个塑料杯,它不会破碎而会在地上弹两下,所以塑料杯是强韧的;想象一下有种杯子,当摔到地下的时候,它非但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了两个杯子,这个时候它就是反脆弱的。 书中所言的反脆弱简单说来就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冲击下获益的能力。
                    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则,他找到并定义了“反脆弱”类事物: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他指出了反脆弱思想的核心艺术,即情绪的不稳定性,思维的斗争,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强壮,谣言或暴乱在有人试图压制它们时会变本加厉一样,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不确定。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知道的反脆弱是,我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积极寻找改变和挑战。塔勒布的最后一段话,写出了我的心声。玻璃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也为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1-09 11:03
                    回复
                      《反脆弱》读后感
                      黑天鹅告诉我们由于物种稀缺而容易被人们忽视,是人类容易犯下的极其可笑与危险的错误。跟这本书《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的世界并不坚固,它是非常脆弱的。天灾人祸、生老病死,时刻都在发生,而我们总是无能为力。世界充满了随机事件,而且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此同时,人类行为也是无法预测的,诸如“9•11事件”等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会给世界带了严重的打击。
                      由此带来的不可预测性,使得世界的脆弱性越来越强。正是这样的脆弱推手的存在,使得现代社会体系愈加岌岌可危,如同层层累叠的玻璃塔,一碰就碎。反脆弱是塔勒布定义的一个全新概念,和脆弱刚好相反,指向了另一个方向,指出事物在风险和不确定性面前并不是束手无策的,完全可以扭亏为盈。这也就是“反脆弱”能力的精髓:在不确定性中获益。塔勒布说,“反脆弱”的存在,说明世界不希望我们了解它,但它的魅力就来自于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它。在这样的世界当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应该追求生命的意义,拥抱波动性。生活中永远都充满着给你带来进步机会的挑战,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要努力从中获益。
                      陈金秋


                      11楼2020-01-10 09:28
                      回复
                        <反脆弱>读后感


                        12楼2020-01-10 11:21
                        回复
                          <反脆弱>读后感
                          这本《反脆弱》是由美国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著,书开始很难读,但,属于越啃越有味道的书。
                          这本书初闻起来一股学术味道,细品哲学感悟很浓,回味又觉得它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更好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行动指南。文字流畅,举例通俗易懂,语言也不乏风趣,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正好是一个不喜欢墨守成规的人,那么恭喜你,它肯定并鼓励了你的折腾与善变。作者塔勒布说,在不确定性中,在变化中,我们会受益良多。
                          是好书,可刚接触时,还是稍显吃力,我想这跟阅读者本人的喜好学识极阅读习惯有关吧。初翻前几页,被'随机性'、'不确定性'、'波动性'、'预测性''非预测性'等学术词语闪花了眼,注意力稍不集中就视线穿越,书上的文字立马成扭曲的经文。慢慢,等我摸清它的脉络,才发现书是好书,需慢读,细读,甚至可能的话,戴上透视镜读,因为这好书外表并不光鲜诱人,细嚼才知营养充沛,如沐甘霖。
                          因这本书,我恢复了拿笔做记录的读书习惯。书中很多话在我看来既像是总结性概述,又像名人名言一样经典耐人寻味。
                          身处金融体系中的我们,看到这本书应当紧张,进行深刻反思,如何才能做到自身不完全依靠整个体系的稳定性,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断进步,拥有面临混沌的力量,很重要的一点是:遇到问题,甚至去主动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最不该的,是坐吃等山空。所以,正视刮骨疗毒,正视出现的危机和风险,因为会让自己变得健康、强健。
                          主要从几方面增强自己的反脆弱性:1.身体健康,加强锻炼,跑步健身,减少身体的病痛和胶原蛋白的流失,让疾病远离自己,也能更聪明;2.多读书,涉猎广泛,了解这个世界,勤思考,从书中进行总结提炼;3.对工作而言,提高专业技能,提高沟通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13楼2020-01-10 11:30
                          回复
                            《反脆弱》读后感
                            初见书名,以为是老生常谈的鸡汤,鼓励我们在困难和压力来临时,保持良好心态,坚强面对。而打开后才发觉,这竟然是一本集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政治于一体的著作,文中对于热爱稳定的人群的警示,尤其对于银行从业人员来说,犹如醍醐灌顶。
                            作者将世界分为三类:脆弱性、强韧性、反脆弱性,面对不同的黑天鹅事件,个体所呈现出的特征也不同。而归纳起的重点是:世事无常,稳定是一枚不定时炸弹,每一次震荡中留存的即是具有反脆弱性的。
                            “风会熄灭蜡烛,却会使火越烧越旺”,因而面对不确定性、随机性,或者严重来说的“黑天鹅事件”,应当是利用它们,而不是逃避或遮住,要成为火,得到风的吹拂。地球能够生存至今,不是依靠稳定的持久地保持现状,而是在不断破坏重塑中进步,淘汰和改善是重点,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的多余能量便成为了新的生命。这让我联想到达尔文的《进化论》,正所谓适者生存,本就是自然之态。然而,在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人们以稳定性为豪,家长们不惜一切将孩子送到公务员、银行、教师等极具稳定性的职业上,不管喜好、追求,就连婚姻关系中,想到的也是稳定,倘若出现裂痕,想到的是忍,凑合过着,为了面子或为了孩子,维持表面的稳定却带来了长久的痛苦,甚至某天会爆发。但这样的情形在作者笔下是脆弱的,无法抵御突发情况。
                            比如,国企员工在平稳有序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怡然自得,每个月能够得到固定的薪酬和福利,而出租车司机则随时可能面临一些小波动,有可能一天一笔生意都做不了,但当遭遇经济危机时,平日看似稳定的员工可能面临被裁员,但出租车司机却依然能够凭借自己往日的经验,到繁华的地段去迎接乘客。他们面对黑天鹅事件,有着强韧的抵御能力;
                            比如,毒药的剂量小,服用的人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反应,却不会有生命危险,而是在一次次加大剂量的同时提高了免疫力,而这么多次剂量的毒药加起来一次性给一个人,会很快致命;
                            举个反例,如果当年的泰坦尼克号未沉没,人们也许会制造更加庞大的船只用于航行,越来越庞大,终有一天,会因为技术或防范意识不强,造成更多人的死亡或受伤。在作者看来,每次负面事件的发生,都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因而,类似泰坦尼克号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他认为银行体系是脆弱的,银行员工和出租车司机或者裁缝相比,是脆弱很多倍的。这是因为,银行体系中的人,适应了这种稳定,未在平日的社会环境中经历小波折。有趣的是,一家银行的崩溃会加速另一家银行出现相同情况,但倘若出现一架飞机失事,便会降低下一架飞机失事的概率。这是因为,整个银行处于同一体系中,互相是依赖于彼此的稳定,而飞机失事这类事件则会促成技艺的进步。尼采说过:“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应当冲破藩篱,让自己成为独立个体。
                            该书是作者在《黑天鹅》之后的又一续作,从整篇来看,作者对于未知事件发生的概率是担忧的。但人们很多的决定不是基于概率,而是其脆弱性。安检系统中,对每个人安检的意义并非每个人都长得像犯罪嫌疑人,但倘若未及时识别出犯罪分子,会给无数人造成伤害,因此安检的工作是必须的,虽然给人造成了麻烦,但必须要重视,从人得个体来说,那便是培养自身的忧患意识,远离惰性,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平台提供了机会,但不可完全依赖平台,要建立自己的竞争力和弹性。
                            蒙西区域---徐世东


                            14楼2020-01-10 11:31
                            回复
                              这本书还是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经常在犯这样的错误,我们总是试图消除波动,让我们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加平稳,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让我们越来越脆弱,没有更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而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觉得,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有些错误,有些损失,我们没必要自责,也没必要担心,这些损失出现后,我们可以通过好好总结,获得新的认知,让自己进一步提高,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样我们就具备了反脆弱性,反而会让我们更加强大,注意这里我们说的是,要总结,要吸取教训,如果你总是掉到同一条河里,那也没什么用。就好像国家现在看似遇到了很多困难就是因为有这些困难才让我们的经济出清,慢慢变得更健康靠卖房子卖地肯定不是长久的发展道路最终一定会走向科技强国的道路,美国也是次贷危机后才迎来苹果 谷歌这些科技巨头的飞速发展。对于个人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更加的具有波动性科技社会没有一分工作能干到老,在工作之余我们也要多发展一些新的技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多用之才来迎接更好的社会,杜绝把自己放在任人宰割的二师兄争取大家都努力成为那个拿刀的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1-10 1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