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一项网络调查显示,现在仅有不到一半的城市的网友经常回家,吃饭、陪伴父母等。这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家庭中的老人越来越缺乏精神陪伴。
我们都说时代在发展,人的生活水平也应该进步,但这似乎并不适用与老年群体。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普遍反映,对生活感到空虚,认为家庭陪伴的时间过短。
新技术一定能促进自然地交流吗?现在很多中老年人为方便和子女联系,开始上微信、开微博,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你看看周围的朋友就能大概了解,现实情况是老人在朋友圈苦苦等待,给子女留言,却始终得不到子女及时的关注和回复。
许多老人得不到子女的回复,但却能在朋友圈看到子女频频晒出各种生活状态,内心不免产生落寞。甚至,有的子女还设置了不让父母看自己的动态,或者屏蔽了父母的动态。年轻人似乎对老人过于冷落,以至于一些老人因为缺乏亲情关怀而产生焦虑、情绪不稳或产生抑郁。
生活的便利并没有让老人感到的幸福加倍。老人被子女冷落的事件长了,他们只能从别的地方寻求安慰。许多老年人因此迷恋上一个人寂寞地“跳舞”,但是目前我们的城市建设的适老化明显不足,许多地方根本没有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娱乐中心,部分老年人连自娱自乐的机会都享受不到。
虽然现在部分老年人开始沉迷于虚拟世界,玩游戏、追剧、耍朋友圈新闻,却但他们也没有真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有心理学家表示,中老年人过分依赖智能手机,大多是因为平时在家无聊,找不到事做,不得已只能以手机为伴,这反映出家庭惯坏的确实,他们内心更容易感受到孤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玉漫晚林认为,在都市奋斗的子女们不应该忽视对父母关怀,我们应更多运用新技术和老人一起分享彼此的生活。
未来,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还会加快,年轻人更需把这份孝心坚持下去。我们谁也不希望,这种冷落延伸到自己的身上,推己及人,我们更要加倍关怀家长长辈,让他们在变老的过程不再孤独。
老龄化、“独一代”,流动时代、“指尖”社会……当这些元素叠加,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空巢老人”“异地养老”的心酸与烦恼,还有现代节奏下两代人相处模式的变化与挑战。
玉漫晚林认为,或许无法重拾“几代同堂”的家庭生活模式,但至少可以让父母精神能得到慰藉。
比如,陪父母来一次家庭旅行,帮老人组织一次老友聚会……“想点啥”,不如“做点啥”,常回家看看,是对老人最好的陪伴。
我们都说时代在发展,人的生活水平也应该进步,但这似乎并不适用与老年群体。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普遍反映,对生活感到空虚,认为家庭陪伴的时间过短。
新技术一定能促进自然地交流吗?现在很多中老年人为方便和子女联系,开始上微信、开微博,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你看看周围的朋友就能大概了解,现实情况是老人在朋友圈苦苦等待,给子女留言,却始终得不到子女及时的关注和回复。
许多老人得不到子女的回复,但却能在朋友圈看到子女频频晒出各种生活状态,内心不免产生落寞。甚至,有的子女还设置了不让父母看自己的动态,或者屏蔽了父母的动态。年轻人似乎对老人过于冷落,以至于一些老人因为缺乏亲情关怀而产生焦虑、情绪不稳或产生抑郁。
生活的便利并没有让老人感到的幸福加倍。老人被子女冷落的事件长了,他们只能从别的地方寻求安慰。许多老年人因此迷恋上一个人寂寞地“跳舞”,但是目前我们的城市建设的适老化明显不足,许多地方根本没有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娱乐中心,部分老年人连自娱自乐的机会都享受不到。
虽然现在部分老年人开始沉迷于虚拟世界,玩游戏、追剧、耍朋友圈新闻,却但他们也没有真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有心理学家表示,中老年人过分依赖智能手机,大多是因为平时在家无聊,找不到事做,不得已只能以手机为伴,这反映出家庭惯坏的确实,他们内心更容易感受到孤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玉漫晚林认为,在都市奋斗的子女们不应该忽视对父母关怀,我们应更多运用新技术和老人一起分享彼此的生活。
未来,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还会加快,年轻人更需把这份孝心坚持下去。我们谁也不希望,这种冷落延伸到自己的身上,推己及人,我们更要加倍关怀家长长辈,让他们在变老的过程不再孤独。
老龄化、“独一代”,流动时代、“指尖”社会……当这些元素叠加,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空巢老人”“异地养老”的心酸与烦恼,还有现代节奏下两代人相处模式的变化与挑战。
玉漫晚林认为,或许无法重拾“几代同堂”的家庭生活模式,但至少可以让父母精神能得到慰藉。
比如,陪父母来一次家庭旅行,帮老人组织一次老友聚会……“想点啥”,不如“做点啥”,常回家看看,是对老人最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