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沉市场”这一词突然爆火。如今,移动支付企业也来争抢这片人口规模巨大、却又常常没有多少话题感的广袤天地了。在“流量枯竭”、监管从严、竞争加剧的环境中,移动支付企业躺着赚钱的时代渐行渐远。据亿欧智库统计,2017年之前,网络支付机构备付金收入占总收入比达到11.26%,2018年下降至5.4%,今年“断直连”后为0。因此,各大移动支付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了更为宽广的中小城市乃至乡村市场,三四线城市正成为移动支付新蓝海。

为何要下沉?
其一,和其他金融领域主基调一样,支付行业的2019年也在严监管下度过。一方面,监管机构不断加强风险防控,牌照发放愈发谨慎,同时还通过断直连政策降低风险。根据央行规定,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备付金100%集中交存。据亿欧智库统计,2017年之前,网络支付机构备付金收入占总收入比达到11.26%,2018年下降至5.4%,今年“断直连”后为0。另一方面,监管惩罚力度空前。中国支付网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央行及分行共对支付机构开出逾50张罚单。
其二,一二线城市竞争加剧,PayPal入场,央行数字货币未出先火。国际支付巨头PayPal在国庆前夕拿到我国市场“通行证”,其在跨境支付等领域和国内支付机构开始短兵相接。另外,今年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尚未推出,已一石激起千层浪。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与常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相比,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效力和安全性是最高的。
其三,一二线城市的移动支付用户增长放缓,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从城市分布来看,目前,三线和四线城市第三方移动支付APP活跃用户占比最高,在20%以上;其次是二线、一线和五线城市,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整体下沉趋势明显,未来四五线城市是主要发力市场。
两大巨头各显神通
移动支付的竞争向下沉市场蔓延已然大势所趋,各大支付机构都在积极谋变,这其中微信与支付宝的“争斗”异常激烈。前段时间,有消息称,支付宝正在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的三农达人谈合作,计划通过保底+奖励的方式加速支付宝在下沉市场的推广。目前来看,抖音达人百香姐、叶飞机等都是支付宝的合作对象,毕竟这些达人最接近下沉市场。
不过,虽然支付宝背靠阿里电商业务,但在下沉市场的移动支付上,微信目前更胜一筹。目前,腾讯系战队有拼多多、蘑菇街、京东、唯品会等电商企业与阿里抗衡,而社交电商巨头拼多多更是腾讯在下沉市场插入阿里电商业务的一把尖刀,这极大加速了微信支付在下沉市场的发展。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拼多多今年5月份的下沉月活用户净增5880万,增速高达61.2%。而京东在前些时间推出的京喜更是壮大了微信支付在下沉市场的实力。
除了积极通过电商业务来扩宽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外,两大支付企业也在支付技术上暗自较量,这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刷脸支付。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都推出各自的刷脸支付产品——“青蛙”和“蜻蜓”,其在便捷性上较扫码支付、指纹支付更胜一筹。
可以看出,对于下沉市场的争夺,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移动支付工具普及,其背后是支付巨头对整个下沉市场商家生态的争夺。
下半场:以用户为核心
曾经,商业的焦点只想对准那些“五环内的精英”,因为这些人是高净值群体,具备更高的商业变现价值。然而,随着高净值群体的边际效应递减,农村市场反而成为新的蓝海。对于移动支付来说,或许那句话依然适用——“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
而要更好地服务下沉市场,支付企业要做的还有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所有服务都要贴近用户,以用户为核心开发产品。一方面,支付企业要贴近该地区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开发移动支付服务产品,结合居民的消费心理、产业结构特点,丰富移动支付的应用,从生活消费服务向生产、产业生态进行有效延伸;另一方面,围绕三四五线城市、农村居民的日常消费习惯建立便民支付场景,在县域、乡镇、农贸市场等商业活跃的地方开展各种推广活动,带动移动支付应用。

2019年,在新技术和5G的带动之下,消费电子产业升级成为大势所趋,新品不断推出,以无线耳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为代表的产品创造出新一轮电子消费需求。虽然全球经济发展仍面临重重压力,但是消费电子产业成功实现了逆境之下的飞翔。
消费电子“三足鼎立”
提起今年的消费电子市场,智能音箱、TWS(真无线蓝牙)耳机、智能手表可谓“三足鼎立”。
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已经达到2860万台,同比增长44.9%。其中亚马逊、百度、阿里、谷歌、小米等组成的头部阵营,已占据87.5%的市场份额。智能音箱的全球使用量将在年底超过2.6亿部。
TWS耳机毫无疑问是今年最受关注的消费电子产品。2019 年前三季度TWS 耳机共计实现出货量7750 万台,有机构将今年TWS 耳机出货量预期上调至 1.2 亿副,增长率超 160%,预计2021 年全球 TWS 耳机市场规模达到 270 亿美金,渗透率有望超过 50%。国内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的京东+阿里系电商平台TWS耳机实现累计销售额105.98亿元,同比增长92.38%。
再说说智能手表,今年9月,华为发布旗下第四代智能手表华 为WatchGT2,该产品仅上市45天就取得了超百万销量的成绩。根据Trendforce发布的最新报告,2019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有望达到6263万块,相比2018年暴涨43%;预计2022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将首度破亿,达到1.13亿块。
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消费电子行业在经历了近两年持续低迷,在2019年这一现象得到充分的改观。
从产业发展的情况看,智能生活全面化已经成为消费电子行业今年创新的一大趋势。随着概念的逐渐深化,智能生活早已不是简单地将科技强加于已有的各种产品上,而是从产品规划阶段开始,就将科技属性进行渗透,并贯穿始终。厂商做到的不仅是对单一产品的控制,而且要实现家庭内设备、个人设备的所有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构建这种物与物之间连通的网络,就可以让产品之间完成数据的“交流”。许多企业都在开发智能平台,越来越多的手机、家电设备制造商参与,新的商业模式也在加快形成,各企业进入智慧赋能化。
从技术上看,5G、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兴技术与消费电子产品的融合,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催生新的产品形态,进一步刺激产品服务需求,推动产品服务和内容质量提高,实现产品附加值提升,推动消费电子产业升级。
在产品方面,在手机创新明显放缓的大环境下,其衍生出的可折叠屏、柔性屏、生物识别等新的创新点,成为消费电子行业长期成长的驱动力。而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产品,以TWS 耳机、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智能产品,则成为了厂商倚重的重点。
5G成为最佳催化剂
2019年,消费电子行业正处于5G全面铺开的重要节点,5G通信技术在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加速大规模商用,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市场将出现一轮巨大的升级换代需求。
当前人们对5G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移动通信领域,而全球的消费电子产业正处于从以PC和手机为主的智能终端互联向人工智能和智慧终端产品转变的创新周期前夜。从当今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移动互联将继续保持发展优势,同时,人工智能、AR/VR等新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变革。
随着5G时代来临,消费电子行业将迎来以5G应用为核心支撑的新一轮创新。从产业发展细分来看,5G将给消费电子产业带来积极的牵引力量。一是备货潮涌起,推动着消费电子产业走出行业谷底。二是新部件或新应用的展开,将拓展消费电子的市场容量。三是产业链的进一步聚集,将给我国消费电子产业链带来更为广阔的产业成长空间
付呗西北运营中心

为何要下沉?
其一,和其他金融领域主基调一样,支付行业的2019年也在严监管下度过。一方面,监管机构不断加强风险防控,牌照发放愈发谨慎,同时还通过断直连政策降低风险。根据央行规定,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备付金100%集中交存。据亿欧智库统计,2017年之前,网络支付机构备付金收入占总收入比达到11.26%,2018年下降至5.4%,今年“断直连”后为0。另一方面,监管惩罚力度空前。中国支付网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央行及分行共对支付机构开出逾50张罚单。
其二,一二线城市竞争加剧,PayPal入场,央行数字货币未出先火。国际支付巨头PayPal在国庆前夕拿到我国市场“通行证”,其在跨境支付等领域和国内支付机构开始短兵相接。另外,今年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尚未推出,已一石激起千层浪。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与常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相比,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效力和安全性是最高的。
其三,一二线城市的移动支付用户增长放缓,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从城市分布来看,目前,三线和四线城市第三方移动支付APP活跃用户占比最高,在20%以上;其次是二线、一线和五线城市,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整体下沉趋势明显,未来四五线城市是主要发力市场。
两大巨头各显神通
移动支付的竞争向下沉市场蔓延已然大势所趋,各大支付机构都在积极谋变,这其中微信与支付宝的“争斗”异常激烈。前段时间,有消息称,支付宝正在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的三农达人谈合作,计划通过保底+奖励的方式加速支付宝在下沉市场的推广。目前来看,抖音达人百香姐、叶飞机等都是支付宝的合作对象,毕竟这些达人最接近下沉市场。
不过,虽然支付宝背靠阿里电商业务,但在下沉市场的移动支付上,微信目前更胜一筹。目前,腾讯系战队有拼多多、蘑菇街、京东、唯品会等电商企业与阿里抗衡,而社交电商巨头拼多多更是腾讯在下沉市场插入阿里电商业务的一把尖刀,这极大加速了微信支付在下沉市场的发展。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拼多多今年5月份的下沉月活用户净增5880万,增速高达61.2%。而京东在前些时间推出的京喜更是壮大了微信支付在下沉市场的实力。
除了积极通过电商业务来扩宽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外,两大支付企业也在支付技术上暗自较量,这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刷脸支付。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都推出各自的刷脸支付产品——“青蛙”和“蜻蜓”,其在便捷性上较扫码支付、指纹支付更胜一筹。
可以看出,对于下沉市场的争夺,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移动支付工具普及,其背后是支付巨头对整个下沉市场商家生态的争夺。
下半场:以用户为核心
曾经,商业的焦点只想对准那些“五环内的精英”,因为这些人是高净值群体,具备更高的商业变现价值。然而,随着高净值群体的边际效应递减,农村市场反而成为新的蓝海。对于移动支付来说,或许那句话依然适用——“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
而要更好地服务下沉市场,支付企业要做的还有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所有服务都要贴近用户,以用户为核心开发产品。一方面,支付企业要贴近该地区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开发移动支付服务产品,结合居民的消费心理、产业结构特点,丰富移动支付的应用,从生活消费服务向生产、产业生态进行有效延伸;另一方面,围绕三四五线城市、农村居民的日常消费习惯建立便民支付场景,在县域、乡镇、农贸市场等商业活跃的地方开展各种推广活动,带动移动支付应用。

2019年,在新技术和5G的带动之下,消费电子产业升级成为大势所趋,新品不断推出,以无线耳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为代表的产品创造出新一轮电子消费需求。虽然全球经济发展仍面临重重压力,但是消费电子产业成功实现了逆境之下的飞翔。
消费电子“三足鼎立”
提起今年的消费电子市场,智能音箱、TWS(真无线蓝牙)耳机、智能手表可谓“三足鼎立”。
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已经达到2860万台,同比增长44.9%。其中亚马逊、百度、阿里、谷歌、小米等组成的头部阵营,已占据87.5%的市场份额。智能音箱的全球使用量将在年底超过2.6亿部。
TWS耳机毫无疑问是今年最受关注的消费电子产品。2019 年前三季度TWS 耳机共计实现出货量7750 万台,有机构将今年TWS 耳机出货量预期上调至 1.2 亿副,增长率超 160%,预计2021 年全球 TWS 耳机市场规模达到 270 亿美金,渗透率有望超过 50%。国内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的京东+阿里系电商平台TWS耳机实现累计销售额105.98亿元,同比增长92.38%。
再说说智能手表,今年9月,华为发布旗下第四代智能手表华 为WatchGT2,该产品仅上市45天就取得了超百万销量的成绩。根据Trendforce发布的最新报告,2019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有望达到6263万块,相比2018年暴涨43%;预计2022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将首度破亿,达到1.13亿块。
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消费电子行业在经历了近两年持续低迷,在2019年这一现象得到充分的改观。
从产业发展的情况看,智能生活全面化已经成为消费电子行业今年创新的一大趋势。随着概念的逐渐深化,智能生活早已不是简单地将科技强加于已有的各种产品上,而是从产品规划阶段开始,就将科技属性进行渗透,并贯穿始终。厂商做到的不仅是对单一产品的控制,而且要实现家庭内设备、个人设备的所有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构建这种物与物之间连通的网络,就可以让产品之间完成数据的“交流”。许多企业都在开发智能平台,越来越多的手机、家电设备制造商参与,新的商业模式也在加快形成,各企业进入智慧赋能化。
从技术上看,5G、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兴技术与消费电子产品的融合,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催生新的产品形态,进一步刺激产品服务需求,推动产品服务和内容质量提高,实现产品附加值提升,推动消费电子产业升级。
在产品方面,在手机创新明显放缓的大环境下,其衍生出的可折叠屏、柔性屏、生物识别等新的创新点,成为消费电子行业长期成长的驱动力。而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产品,以TWS 耳机、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智能产品,则成为了厂商倚重的重点。
5G成为最佳催化剂
2019年,消费电子行业正处于5G全面铺开的重要节点,5G通信技术在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加速大规模商用,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市场将出现一轮巨大的升级换代需求。
当前人们对5G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移动通信领域,而全球的消费电子产业正处于从以PC和手机为主的智能终端互联向人工智能和智慧终端产品转变的创新周期前夜。从当今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移动互联将继续保持发展优势,同时,人工智能、AR/VR等新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变革。
随着5G时代来临,消费电子行业将迎来以5G应用为核心支撑的新一轮创新。从产业发展细分来看,5G将给消费电子产业带来积极的牵引力量。一是备货潮涌起,推动着消费电子产业走出行业谷底。二是新部件或新应用的展开,将拓展消费电子的市场容量。三是产业链的进一步聚集,将给我国消费电子产业链带来更为广阔的产业成长空间
付呗西北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