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惑玖寰妖吧 关注:750贴子:85,145
  • 14回复贴,共1

声明:忧郁症与遗传基因没有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度严查中ing


1楼2009-09-18 17:23回复
    忧郁症也叫抑郁症或重性抑郁障碍(也被称为重性抑郁症、单相抑郁或者单相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主要是常年性生活不和谐导致心理失衡引起的。


    2楼2009-09-18 17:25
    回复
      现在许多医学院教科书上常见的的一种学术假说是:该症与患者体内缺乏一种叫“塞洛托宁”的物质有关,而这种物质的多少又与遗传基因关联。
      而最新科学研究认为,这种流行说法缺乏科学根据,忧郁症与遗传基因没有必然的关系。


      3楼2009-09-18 17:26
      回复
        长期以来对忧郁症是否有遗传上的原因一直是个谜,许多研究人员希望解开这个谜。甚至病人家属也希望知道,这种精神性的疾病是否会遗传?患者是否适合结婚和生育?
            导致忧郁症的外在原因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了充分的医学证明,忧郁症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出现无法忍受的突发事件,如亲属的突然死亡、被拘留、离婚、工作中发生重大失误或与同事间的关系紧张等。对每个人来说,如果这种应急事件处理不当,处于长期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下,就会出现“应急性反应”,即忧郁症症状。因此,了解患者导致疾病的原因非常重要。


        4楼2009-09-18 17:27
        回复
          然而,许多研究人员对每个患者的病情并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这种病是否在大脑中早就潜伏,是否由遗传基因带来的。2003年,英国国王大学的艾弗斯赫洛姆·卡斯皮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塞洛托宁假设”的论文。他认为忧郁症与传递塞洛托宁物质的一种基因缺损有关,他的观点是基于他对新西兰约800名年龄在26岁左右的女性患者的调查结果。这项研究结果2003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重大的科学突破,不仅被媒体大量转载,而且在之后的6年里,被各种论文和科学杂志引用达1500次。而相比较,最著名的脑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1997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仅被引用过720次。 
            现代的科学研究并没有一锤定音的事。在卡斯皮发表忧郁症与遗传基因相关的论文后,又有26份研究报告试图探寻塞洛托宁传递基因与忧郁症的关系,其中最出名的是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基因学研究所专家奈尔·利希及其同事发表的论文,这份近期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的论文引用了上述25篇论文中13篇的数据,并对1.4万名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卡斯皮有关遗传基因的说法并不成立。利希的结论是,没有充分证据显示存在一种与忧郁症发病有关的塞洛托宁传递基因。在利希引用的13篇论文中,2篇论文明确提出不存在这种基因类型,5篇论文认为忧郁症与基因没有联系,有3篇部分证实了卡斯皮的结论,因为他只调查了女性患者,另有3篇与卡斯皮观点一致。 
            利希及其同事发表的这篇论文得出的结论对忧郁症的基因学说是重大的打击,因之前许多研究人员已经相信忧郁症与遗传基因有关,而且制药企业根据这一说法正在研发多种补充塞洛托宁的抗忧郁症药物。一些研究机构也准备投入更多的科研费用进行基因解密,以解开困扰人们的忧郁症之谜。
              现在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人们是否有必要投入大把的钱,寻找可能根本不存在的忧郁症基因,或者还是把钱省下来,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利希及其同事这篇论文也提醒人们,即使在著名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也未必经得起后来人的检验,因此,在任何科学假设没有完全被证实之前,不能完全盲从。


          5楼2009-09-18 17:28
          回复
            我们基层精神病医生看到的抑郁病人比其他精神病为多。“抑郁”一词因多方面使用而含义混乱。首先,它可单独用来描述情绪,但抑郁的情绪(不同于忧伤)通常仅仅是抑郁综合征的一个症状。美国精神病学会编的《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11)把“抑郁性神经官能症”、“更年期忧郁症”和“躁狂-抑郁病”分开,这样,用病因与现象描述捣乱了对严重性的估计。避开这些问题而按是否伴有其他情况进行分类是一种有用的分类方法。根据此种新分类,分原发性情感性疾病与波发性情感性疾病,前者指以前没有精神性疾病(除抑郁与躁狂以外)的那些情感性疾病,后者指以前存在精神性疾病而发生的情感性疾病。按此方法则情感性疾病的诊断学分类不决定于情绪异常的严重性或病因。根据其他疾病分类学进展,以精神病理学表现为基础如幻觉、妄想和牵连观念等分精神性与神经性抑郁,分内源性与反应性抑郁。


            6楼2009-09-18 17:33
            回复
              反应性抑郁起因于外界的应激事件如丧亲、疾病;而内源性抑郁则与环境触发机制无关,且有一组特征性表现。近年来还分单相性情感性疾病(这类病人只有抑郁性发作)及双相性情感性疾病(这类病人不管有无抑郁,均有躁狂),并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可与原发性、继发性的分类方法结合使用。虽然过多地谈论这些分类学的事情不属本章范围,但注意到正常情感与抑郁之间界线还不清楚这一点是需要的,医生应经常对患者存在抑郁的可能性保持高度的警惕。


              7楼2009-09-18 17:33
              回复
                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持续存在严重的抑郁,除了情绪单独障碍以外,可能还有其他特征。快感缺失、忧愁、孤独、沮丧构成了抑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抑郁病人的典型表现有食欲与体力丧失;睡眠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度——多见;思想常不易集中。语言、记忆和运动能力均可受抑郁的影响。初期可以出现各种心身的症状,并随抑郁的加重而更显著。自尊心低下,失望无能的感觉,内疚感也常见。抑郁常伴随自杀动机,企图自杀成真正自杀。


                8楼2009-09-18 17:34
                回复
                  现在,流行病学的证据说明,成人中约15~20%在他们的生活中有过抑郁,女性多于男性,虽然任何年龄均有发生,但以成年期多见。  抑郁有一特点,即临床过程要数月才能消退,以往认为平均要6~8个月,而现在较轻的也能诊断,所以此数字需要修改。Murphy等经对原发性情感性疾病的病人纵向研究发现,过5年后,16%仍有抑郁,24%无抑郁复发,60%抑郁再次发作,时间自二周至一年不等。另一方面,Lundquist发现,三分之二抑郁病人只发病一次,目前还无法预见哪些病人易于复发。


                  9楼2009-09-18 17:35
                  回复
                    通过对青少年精神抑郁现象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心理学家发现,青少年患上精神抑郁症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关系,特别是13岁以后的生活方式。性行为、酒精和麻醉剂是导致青少年情绪低落、出现精神抑郁现象的主要原因。


                    10楼2009-09-18 17:43
                    回复
                      http://www.chinajs120.com/html/jswsr/qytw/这个是个好网站,存一存要的


                      IP属地:广东11楼2009-09-18 17:43
                      回复
                        沫子推荐的,一定有重要。


                        12楼2009-09-18 17:44
                        回复
                          但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只小部份有性高潮缺乏。有性功能障碍的女性中抑郁发生是否比性功能正常者要多,此是目前资料还不能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抑郁引起性功能障碍时,多种行为和关系问题可以掩盖它的存在。例如,抑郁病人可减少与其他人的社交接触,因而减少社交活动、快活动与感情交流豹机会,有时此种社交活动的减少,被配偶误认为由于情感或性吸引力减少所致。当发现有性功能障碍时,可误认为是同时存在其他问题所致;面这些问题则是抑郁的其他表现——如,阳萎被误认为与全身性症状有关,性启动受损被认为与失眠有关,性欲减退错认为是某一应激事件所造成,而实际上该事件是抑郁的原因。  抑郁病人可有一些少见的性行为改变,如露阴癖、恋童癖、同性恋、乱伦、性妄想等,但这些问题的发生率肯定比躁狂病人中发生的少。此外,性倒错病人发生抑郁相当常见。抑郁病人还可能发生私通以刺激他的情绪与性活动。  应该认识到抑郁可由以前的性问题所引起,典型者随性问题的解决抑郁可获得戏剧性地消退,但这些抑郁是轻的。因为这些抑郁病人对药物治疗可能无效,所以作为临床医生,区别由于受挫折及常伴随性功能障碍的自尊心低落所致的继发性抑郁和由于抑郁的出现照发生性问题这二种情况是很重要的。更典型者,抑郁的性功能障碍继发于情感性疾病,这只有在抑郁治疗有效时才能得到解决。  近几年对抑郁的生化与神经内分泌机制的研究积累了越赤越多的证据。有些资料提示抑郁可能有遗传基础。越来越多的文献提出了许多关于情感性疾病与儿茶酚胺水平及其他许多激素异常的理论。其中哭令人信服的假设认为抑郁是大脑中肾上腺素能受体部位儿茶酚胺,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另—些研究者发现抑郁病人5-羟色胺相对缺乏,并提出了关于这一生化异常的病因机制。关于抑郁病人生长激素分泌动力学改变、甲状腺与生殖腺功能改变还没有详细记载,但一般认为可能有基本的生化异常或体质倾向性。因为丘脑下部与边缘系统对抑郁时经常出现的异常功能——包括食欲、睡眠,情绪调节、性欲方面等的调节显然是重要的,所以这方面研究之进展可对抑郁病人临床处理有进一步了解。  当抑郁病人经恰当的药物治疗情绪提高时,他们会感到性欲和对性活动的兴趣也有提高。但约5%用三环化合物治疗的抑郁病人却不是这样,尽管其他多数症状消失,但性功能却恶化,实际上这些病人中有许多人他们由抑郁所致的性欲或性功能改变并不重。此现象目前尚无法解释。  抑郁的处理必须个体化,以适应每个病人的需要。虽然化疗与电痉挛治疗疗效都很好,但心理疗法对抑郁病人重新参加社交是一种有用的辅助治疗,对保持自尊心、改善焦虑所遗留的问题是必需的。对抑郁已经解决而仍然有性困难者进行性治疗当然是合适的;对选择性的轻度抑郁而认识功能尚未显著受损者在急性抑郁发作期用性治疗是可取的。


                          16楼2009-09-18 17:54
                          回复
                            据香港《大公报》二十二日援引外电报道,美国有学者发现,青少年的性活动令很多女孩有内疚和自我形象低落的感觉。研究员研究过一万四千多名十四至十七岁青少年的数据后,指这些感觉可以直接归因于性活动,而不是外在的影响,例如家庭问题。
                              这些研究结果不但将带动校内推行性教育的辩论,也受到推广禁欲的英国专家欢迎,认为是“突破性”的。但批评者说,这些在备受尊崇的《卫生经济学杂志》发表的研究,反映了美国的看法,但未必适用于英国。
                              这份由两位美国学者主持的研究报告,长达三十八页,利用以北卡罗来纳大学为基地的美国政府资助项目“全国青少年健康纵向调查”的资料进行。
                              该研究发现,性生活明显令女孩抑郁的机会加倍。有性生活的女孩,百分之十九都有抑郁症的主要症状,高于没有性生活者的百分之九点二。
                              该研究也发现,同一年龄组别男孩的精神健康,并非由他们性生活的活跃程度决定。
                              这项研究发表前,美国心理协会二○○七年曾发表另一项不相关的研究警告个别传媒:把年轻女性描绘为性对象,正损害年轻女性的身心健康。
                              本身是性伦理学讲师的英国基督徒医生团高层斯坦默斯说,新研究证实,大部分“提早性交的”女孩“事后都感到懊悔”。他又说:“这也显示青春期女性性生活活跃,和抑郁风险增加,彼此间真的有关联;而且这几乎与我们迄今可以显示的结果看齐。我的经验是,对女孩来说,抑郁、懊悔和羞耻实在是家常便饭。”


                            17楼2009-09-18 18:13
                            回复
                              http://www.sciam.com.cn/
                              环球科学(环球科学》是享誉世界的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由电脑报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Scientific American合作推)
                              存个地方,有空学习学习= =
                              记得加精


                              IP属地:广东18楼2009-09-18 21: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