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纸上尘吧 关注:21贴子:1,636
  • 7回复贴,共1

【入藏小剧本第七幕:东元韬、NPC4】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七、【东元韬,NPC驻藏大臣保恩:消除驻藏大臣怀疑。】
昔日驻藏大臣上京,东元韬参与侍卫处清客,曾与其有过往来。驻藏大臣闻得东元韬与澹台金马二人有争议,以劝解之名向东元韬发来请帖,实则探听个中内情,东元韬欣然而往。宴上驻藏大臣以二人之争相询,东元韬便道澹台金马听风就是雨,非言当年有人冒报邀功,为自己拦住,只是澹台金马性格暴躁,若是传书告知其主庆王,岂不影响驻藏大臣清誉。驻藏大臣方知东元韬是来买好,只是驻藏大臣早知东元韬与庆王素为姻亲,不肯轻信,反问东元韬与庆王即有姻亲,难道庆王手下之言,他却不信。东元韬道若庆王与自己一心,这入藏队伍中已有自己人,又何必多此一举,安插澹台金马在队伍中。
驻藏大臣又问东元韬意欲为何,东元韬道此番探得廓尔喀境况,已是苦功一件,无意节外生枝。况与驻藏大臣久有交情,若有人污蔑大人清誉,自然要告知,那澹台金马所言虽虚,传去京城,总是一个麻烦。恰巧此时来报小股英兵来袭,二人商定,弄死澹台金马,称英军小股士兵来袭,澹台金马急于立功,探查英兵军械人数,死于英兵来犯之时。东元韬口说如此,驻藏大臣自然不信其是为自身考虑,然则小人喻于利,东元韬此举,无非是获取利益。澹台金马能给的自然不如自己能给的,且庆王器重澹台金马,一旦消息传回京城,必将带来大患,是以应下。
驻藏大臣又疑心澹台金马是否会提早将消息传予庆王。东元韬答道,澹台金马此番前来,本就是庆王安插入队,并无帮手,若要传递消息,势必会有异常举止,自己会命队内属下留心,若澹台金马真有动作,会将信件拦截下来。且澹台金马已经发现桑吉在打探其行踪,定会多生戒心,驻藏大臣这处不宜再有动静,驻藏大臣答允。


1楼2020-01-15 21:08回复
    1
    【和澹台金马说过,做戏都要做全,除了那日他夺门而出之外,双方皆在人前,怒斥过对方。如此不过三日,保恩便闻得风声,为化解我二人的争议,以劝解之名向我发来请帖。名义上是劝解,我与澹台金马皆知是为探听个中内情。是以并未携礼,欣然而往。】
    【昔日保恩上京,侍卫处设宴相请,我也是座上客中的一员,觥筹交错之间,敬他三杯酒,得他称赞过一句有前途。】
    3
    【虽为边陲之地,然宴上酒菜并未显得简薄,甚至左右还有一二少女,衣饰说话不像当地人,不时殷勤地夹菜斟酒,便知道保恩的日子有多好过。行宴过半,保恩忽然问起,我和澹台金马为何相争。双目巡视左右,含笑未言。保恩便屏退左右,方才开口】
    与澹台金马的争执,说来也不是大事,只是事关大人,不敢慢待。若大人不请,我也要来告知大人。那澹台金马听风就是雨,非言当年有人冒报邀功,我已将他拦住。只是澹台金马性格暴躁,若是传书告知其主庆王,岂不影响驻藏大臣清誉。
    【又饮了口酒】
    行程紧张,上头又吩咐除了必要物件,一概少带,避免耽搁行程。是以此番前来,也没什么好带的,大人莫怪。
    5
    【礼不礼的,保恩如今哪还有心思多听,况我前来相告,已是最大的礼。保恩口说无妨,只以我与庆王的姻亲反问。置之一笑,却道】
    大人,我虽与雍王有姻亲,到底非他一手培养出来的。
    【他只沉吟,未肯轻信,于是又言】
    大人且思量,若我与雍王一心,雍王亦肯信我,既是这入藏队伍中已有自己人,他又何必再多此一举,安插澹台金马这禄蠹在队伍中,无非是疑我。再说澹台金马一心立功,立错了,又与雍王有何关系。若澹台金马犯错,而我替他于大人跟前描补,无损王爷与大人的交情,雍王亦会知道我的诚心,实乃有利无害啊。
    7
    【笑了一声,侍人尚未敢入内,亲自为他斟酒】
    此番探得廓尔喀境况,已是苦功一件,下官无意节外生枝。况与大人您久有交情,若有人污蔑大人清誉,自然要告知,那澹台金马所言虽虚,传去京城,总是一个麻烦。一个办错事的的蠢人,于国也无利。恰巧廓地常有英军,只称有小股士兵来袭,澹台金马急于立功,探查英兵军械人数,死于英兵来犯之时,便成了。
    【口说如此,保恩自然不信我在为他考虑。然则小人者,多疑他人亦存小人之心,自会将此举视作为获取利益而为。澹台金马一介护卫,能给的自然不如他能给的,且雍王器重澹台金马,一旦消息传回京城,必将带来大患。见其似已为说动,又劝】
    大人,一个澹台金马,能成何事。只是其背后站着雍王,只恐村言传入京,误了大事啊。
    9
    【这老东西,年纪虽大,心眼俱明,与其打交道,一步不敢踏错。如今只差临门一脚,只得言语上更加谨慎,以期进一步打消他的疑惑】
    澹台金马此番前来,本就是庆王安插入队,并无帮手,若要传递消息,势必会有异常举止,我会命队内属下留心,若澹台金马真有动作,会将信件拦截下来。只要信不能入京,皆是如何,还不下官口舌之中。下官定会据实禀报,免得澹台金马的疑心辱了圣听。
    【又耐下心,劝其少有动作,以防节外生枝。】
    且澹台金马已经发现桑吉在打探其行踪,定会多生戒心,大人这处不宜再有动静,且以不变应万变。下官愿为大人代劳。


    2楼2020-01-25 20:24
    回复
      2025-08-01 02:27: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驻藏大臣保恩:
      2
      【驻藏大臣保恩闻得东元韬与澹台金马二人有争议,以劝解之名向东元韬发来请帖,实则探听个中内情,东元韬欣然而往。宴上觥筹交错,保恩以劝解的名义试探东元韬】听闻你与澹台金马发生争执,不知是何缘故,自己是否可以出面劝解。金瓶掣签在即,还望二位早日和好,方为藏地官员乐见。
      4
      【保恩暗想,澹台金马去往三地,果然是为探查昔年真相而去。但眼前人虽主动告知,也不可轻信。】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只是你与雍王爷即有姻亲,澹台金马出身雍王府,反而与其争执,似乎有负雍王信重与期待。
      6
      【再试探】主动告知的这份心意,我会记得。他所言虽是无稽之谈,你却半点未听?
      【因恐澹台金马传信京城,所以他的性命不能再留。却仍反问】我对澹台金马了解不多,不知你有何解决之策,可化解这误会。
      8
      【保恩自然不信东元韬是为自身考虑,然则小人喻于利,东元韬此举,无非是获取利益。澹台金马能给的自然不如自己能给的,且庆王器重澹台金马,一旦消息传回京城,必将带来大患,是以应下。】只是不知他是否已传信京城。返京以后,雍王那处你又如何交代。
      10
      【结戏】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3楼2020-01-27 21:21
      收起回复
        1
        【和澹台金马说过,做戏都要做全,除了那日他夺门而出之外,双方皆在人前,怒斥过对方。如此不过三日,保恩便闻得风声,为化解我二人的争议,以劝解之名向我发来请帖。名义上是劝解,我与澹台金马皆知是为探听个中内情。是以并未携礼,欣然而往。】
        【昔日保恩上京,侍卫处设宴相请,我也是座上客中的一员,觥筹交错之间,敬他三杯酒,得他称赞过一句有前途。】
        2
        【当年自己回京师述职之时,东大人也在侍卫处,与他算得有过一面之缘。如今再见,明面儿上至少是有几分交情的。听说他与澹台大人之间颇有争执,遂下一请帖,以劝解为名,请东大人过来一叙。他倒也欣然而至,我松了口气,暗想当年的交情倒也没白费。觥筹交错,酒过三巡,试探道】东大人,老夫听说你与澹台大人有所争执,不知所为何事?又有什么老夫可以出面的地方?金瓶掣签在即,还望二位早日和好,勿生事端,方为藏地官员乐见。
        3
        【虽为边陲之地,然宴上酒菜并未显得简薄,甚至左右还有一二少女,衣饰说话不像当地人,不时殷勤地夹菜斟酒,便知道保恩的日子有多好过。行宴过半,保恩忽然问起,我和澹台金马为何相争。双目巡视左右,含笑未言。保恩便屏退左右,方才开口】
        与澹台金马的争执,说来也不是大事,只是事关大人,不敢慢待。若大人不请,我也要来告知大人。那澹台金马听风就是雨,非言当年有人冒报邀功,我已将他拦住。只是澹台金马性格暴躁,若是传书告知其主庆王,岂不影响驻藏大臣清誉。
        【又饮了口酒】
        行程紧张,上头又吩咐除了必要物件,一概少带,避免耽搁行程。是以此番前来,也没什么好带的,大人莫怪。
        4
        这我有什么可怪罪的,东大人轻车从简,为要务而来,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倒是藏地物资匮乏,难免有招待不周之处。【一面心中又想,这澹台大人去往三地,果然是为了探查当年的真相。不过,这东侍卫虽然主动告诉我这件事,但也不能完全相信他,遂道】大人所言不假,他那番话自然是无稽之谈。不过依我愚见,你与雍王爷既是姻亲,澹台大人又与雍王府有旧。如今大人反而与他起了争执,恐怕会有负雍王信重。
        5
        【礼不礼的,保恩如今哪还有心思多听,况我前来相告,已是最大的礼。保恩口说无妨,只以我与庆王的姻亲反问。置之一笑,却道】
        大人,我虽与雍王有姻亲,到底非他一手培养出来的。
        【他只沉吟,未肯轻信,于是又言】
        大人且思量,若我与雍王一心,雍王亦肯信我,既是这入藏队伍中已有自己人,他又何必再多此一举,安插澹台金马这禄蠹在队伍中,无非是疑我。再说澹台金马一心立功,立错了,又与雍王有何关系。若澹台金马犯错,而我替他于大人跟前描补,无损王爷与大人的交情,雍王亦会知道我的诚心,实乃有利无害啊。
        6
        【淡淡一笑,实则把东侍卫说澹台的这番话一一都记在心里。俗话说,说话留三分,他却着实骂起澹台为禄蠹,显见是争端颇深。我又试探道】东大人主动告知我这番前因后果,我实在感谢,大人这份心意也会记在心中。说来,大人竟是一眼便知那是无稽之谈,半点未听进去?
        【我生怕澹台把信传回京中,所以他的性命必然不能再留】不瞒东大人,我对澹台的了解颇少,不知你可有解决之策,能一解其中误会。


        IP属地:陕西4楼2020-01-29 00:20
        收起回复
          7
          【笑了一声,侍人尚未敢入内,亲自为他斟酒】
          此番探得廓尔喀境况,已是苦功一件,下官无意节外生枝。况与大人您久有交情,若有人污蔑大人清誉,自然要告知,那澹台金马所言虽虚,传去京城,总是一个麻烦。一个办错事的的蠢人,于国也无利。恰巧廓地常有英军,只称有小股士兵来袭,澹台金马急于立功,探查英兵军械人数,死于英兵来犯之时,便成了。
          【口说如此,保恩自然不信我在为他考虑。然则小人者,多疑他人亦存小人之心,自会将此举视作为获取利益而为。澹台金马一介护卫,能给的自然不如他能给的,且雍王器重澹台金马,一旦消息传回京城,必将带来大患。见其似已为说动,又劝】
          大人,一个澹台金马,能成何事。只是其背后站着雍王,只恐村言传入京,误了大事啊。
          8
          【要说东元韬能完全为我考虑,那是瞎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哪儿有先不为自己考虑的?只不过是他本也与澹台有隙,顺势而为趁火打劫罢了。再者,庆王也器重澹台,一旦他把消息传回京中,必将带来大患,我也会招致灾祸。如此点头道】东大人果然年少有为,筹谋妥当。只是不知澹台是否已把消息传到了京里。又有,等回到京师,雍王爷若是问起此事,不知东大人又要如何交代。
          9
          【这老东西,年纪虽大,心眼俱明,与其打交道,一步不敢踏错。如今只差临门一脚,只得言语上更加谨慎,以期进一步打消他的疑惑】
          澹台金马此番前来,本就是庆王安插入队,并无帮手,若要传递消息,势必会有异常举止,我会命队内属下留心,若澹台金马真有动作,会将信件拦截下来。只要信不能入京,皆是如何,还不下官口舌之中。下官定会据实禀报,免得澹台金马的疑心辱了圣听。
          【又耐下心,劝其少有动作,以防节外生枝。】
          且澹台金马已经发现桑吉在打探其行踪,定会多生戒心,大人这处不宜再有动静,且以不变应万变。下官愿为大人代劳。
          10
          【一面听东大人分析,一面频频点头】东大人分析得很在理,他若当真是孤身一人来此,没有其他亲信,那想要传信回京也少不了多费周折。【还是有些不放心,再三叮嘱】不过贤侄可要查探清楚这澹台身边的情况,不可放过漏网之鱼。【拍肩笑道】大人都这么说了,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你且放心去办,我必不给你添麻烦。事成之后,必有重谢。【后话不提】


          IP属地:陕西5楼2020-01-30 21:48
          回复
            贴了。


            6楼2020-02-01 2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