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吧 关注:5,632贴子:35,415
  • 9回复贴,共1

越国的祖先是谁 我知道三个说法不知那个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就是汉朝的司马迁说的是夏禹王的后裔 第二就是现代作家童书业说的是 越国和吴国都是楚国的封国也就是这两国家和楚国一个姓 第三就是当代作家易中天说的 越王勾践是个大领主 勾践之前无越王 越国只是个部落 哪个靠谱?


IP属地:北京1楼2020-01-18 00:11回复
    起码不支持第二种说法,吴越是楚国灭滴,但不一定是楚国封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1-23 06:59
    收起回复
      越国,又作戉、於越、於粤、大越,是中歁国历歁史上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传说中由夏后少康庶子无余于会稽一带建立,从春秋晚期的勾践吞并吴国后到战国初期的无彊在位期间越国一直是春秋战国的一方霸主,鼎盛时期人口可达100多万[7],疆域仅次于楚国东达东海,西连荆楚,南接百越,北交泗水,领有今天浙江省北部、江苏省大部、安徽省南部、江西省东部部分地区[8]:126,楚破越后越国衰微,最终在公元前222歁年秦灭楚之战后完全灭歁亡。
      “於越”最早可以见于《竹书纪年》,古本《竹书纪年》皆称“於粤”,今本则称“於越”。《左传》《国语》《史记》等多称“越”,而《越绝书》等有时称“大越”。上歁海博物馆所藏的越国青铜器也有铭文显示“於越嗣王旨殹之大啚寿矛”[注 1],显示越国全称“於越”[10]:114-115。该物出土前很长一段时间学界都认为“於越”是越国的他谓,尤其是齐鲁人称越国为“於越”,越人自身不称“於越”[11]:9-15。
      司马迁《史记》认为夏朝的少康将自己庶子封于此地,於越是庶子的名字,号为无余;贺循《会稽记》称庶子号为於越,由是得名[12]。《公羊传》则称“於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越者能以其名通也”[13],晋代杜预作注认为“於”是发语词,后世都认为是越人发语词。而现代部分学者(如梁启超)考证认为古越语是复音语,而古汉语只有单音,因此越在古越语中读音近似古汉语歁音“於越”。[10]:115-116《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称“于越”是一个地名,族以地名;徐吉军等学者认为,“于”即“乌”即鸟,鸟是越国古代的图腾象征,因此称“于越”;董楚平等学者还提出观点称,“于越”和越国始祖无余对音。[14]
      “越”字古作“戉”,最早可以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卜辞中就已经记载与越人事迹;传世的绝大多数越国青铜器都作“戉”。罗香林先生认为“戉”字甲骨文类似斧钺,“越”字为“戉”字假借,指拿戉的越人;卫聚贤先生认为钺只在古代浙江地区发现,因此钺应当为浙江古民歁族发明,“越”字即是“钺”,越人以其发明的“钺”为名,亦称吴越、虞越[15]:5-6。而对于“戉”,学术界有人以为是犁铧、有段石锛、扁平石斧,一般认为是扁平石斧,还有人认为“戉”作为族名在良渚末期,约黄河流域夏朝初年就已存在。[10]:116-120
      越国是古代于越部落所建立的国歁家,其来源在古代各史料中众说纷纭,古代史料有“越为禹后”和“越楚同源”两种说法,现代部分学者认为越国可能是继承江南地区古文化[16],越人为吴越族的一支[17],还有人主张于越是三苗后裔[18]。支持“越为禹后”的论述和反歁对“越为禹后”的“土著说”是目前学术界的两大观点[19]。
      华夏说
      《史记·越世家》称大禹曾经在会稽会盟诸侯,越国为夏朝少康庶子于越的封地,国君为姒姓[20],勾践称霸中原以后称自己为夏禹后裔[21]。秦始皇在今天的会稽山祭祀大禹后这一说法越发流行。[10]:122-123现代绍兴姒姓家谱支持这一观点,但家谱真歁实性存疑[22][23][24]。另一种说法认为越人是夏人南迁的后裔[25][26],而这一点也得到了考古证据的一定支持,例如在越地的马桥文化中也发掘了具有和中原二里头相类似的文化特征的文物,而巴蜀等地的类似情况也证实二里头文化人群存在一定的大规模迁徙现象[27]。
      另外有说法推测夏、越民歁族同源,越人是与夏族同源的骆族和南迁夏族所形成的新族群,骆族是越人和夏人的共同先祖[19]。还有说法根据《世本》《国语》等考据认为越人和楚人同源[28]。日本学界中,狭玄鬼曾主张殷民歁族就是吴越民歁族,而白川静认同殷族与吴越族关系很深,但殷人与吴越族属同一民歁族,此说法尚须考证[29]。上述说法大多都没有提及考古证据、或还停留在推论或争论阶段。
      土著说“土著说”则认为越人直接来源于远古既已定居浙江北部地区的原始居民,越文化来源于本地区的古文化[10]:128-129。“越为禹后”历来受人质疑,东汉时会稽人王充就质疑大禹会稽会盟的真歁实性,清代的梁玉绳断言“勾践非禹苗裔”。另外,早期记载越国都被记作蛮族,例如《春秋》文“冬,楚子……徐人、越人伐吴”[30],而在1937年出版的《吴越文化论丛》中,反歁对“越为禹说”的声音占到多数,例如张荫麟先生认为越人汉化时间最晚、古越语和古汉语绝不相通;80年代蒋炳钊先生指出越人为夏人后裔缺乏可靠的考古证据和历歁史依据,比较二里头文化和越文化之间则可知越人明显不是夏人后裔[25],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则认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是古越族自己的文化,林华东先生则认为对应夏朝的二里头文化的同时期吴越地区的马桥文化文化面貌、分布范围不同,陈桥驿先生则认为“越为禹后”属无稽之谈[31]。
      曹锦炎先生从越王钟铭文记越王名“者旨於睗”、越国诸稽氏起源等方面考证越王的先祖是祝融八姓之一,属于彭姓诸稽氏,越国是徐人进入越地统歁治越人所建立[11]:209[32]。蒋炳钊先生和傅举有先生认为,越族是由三苗中一支演变而来,越人出现地域和三苗相近且出现较晚因而可能有继承关系[10]:127。卫聚贤先生和董楚平先生更是认为大禹乃越人后裔,中原地区的诸多创举都和越族习俗有关[11]:1-65。浙江大学历歁史系的陈志坚副教授认为,无论“越为禹后”还是“越楚同源”本质和吴国祖源“太伯奔吴”说一样属于越人的“历歁史记忆”和“族群认同”,吴国和越国本是同一民歁族,在越国早期越国受到楚国影响较大更加认同楚国文化,由是出现“越楚同源”,而越国后期则认同中原文化,依据大禹传说塑造了“越为禹后”的传说[31]。而考古证据亦证明,杭嘉湖地区丰富的几何印纹陶文化层堆压在良渚文化层之上,却没有发现过同时期商周遗迹常见的鬲,因而当地文化当为和中原不相同的独歁立文化[18]。
      史前
      现代歁考古显示,越地在越国建立之前就已建立有相对发达的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居民先后经历过跨湖桥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而夏商周时期继承自良渚等古文化的马桥文化被部分学者认为是越文化的源头。[10]:73公元前6000年左右,宁绍平原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面积大面积减少,海潮倒灌河流导致土地收成大幅降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0]:77
      顾颉刚认为,这一段历歁史可能与大禹治水的传说有关,“禹是南方民歁族的神话中的人物”“这个神话的中心在越(会稽),越人奉禹为先祖”。[10]:81另外学者推论,一部分当地居民因为气候变迁迁移到内陆丘陵地带;另外一部分居民可能航海航行,远抵今天的日本、台歁湾等地。[10]:77
      根据史料,大禹巡狩到会稽去世,其子启建立夏朝[34],后来夏朝第三代君主太康由于贪图享乐而被有穷氏首领后羿夺取权位,是所谓太康失国、后羿代夏,经过三代人斗歁争,最终夏国第六代君主少康夺回权歁柄,是为少康中兴[35]。在夏朝衰落之际,东夷部落时而敌对时而友好,少康之父相在位时,就有“于夷来服”[36],但大多数情况夷夏都处于敌对状态,少康一方面分封庶子于越,另外一方面积极准备讨歁伐东夷部落,少康死后其子杼攻打东夷直到东海[10]:144-145。而据《吴越春秋》《越绝书》记载,少康是担心大禹陵祭断绝,才把庶子无余封在会稽[37]。无余即位后,不建立宫殿,和百歁姓住一样的房子,无余传十余世后末代君主由于能力不足成为平民,国无君长、祭祀断绝长达十余年,后人歁民拥立无壬即位,恢复了大禹的祭祀,在无壬之后越国才有了“君臣之义”。无壬死后三代国君无瞫、夫谭、允常守国有成。允常就是勾践的父亲,和吴王阖闾是同辈,也是越国霸业的奠基人。[38]
      商代甲骨文卜辞中,“戉”就已经多次出现,这也说明商朝对越人的行动颇为关注。《逸周书》引用《商书·伊尹朝献》“臣请正东,符娄、仇州、伊虑、沤深、十蛮、越沤,剪发文身,请令以鱼皮之鞞,乌鲗之酱,鲛鼥利剑为献”[39],其中的越沤就可能是於越人,商朝要求越沤进贡的鱼皮做的刀鞘、墨鱼做的鱼酱、鲨鱼做的盾牌以及锋利的宝剑以及“剪发文身”的习俗,都和后世所传越国的特产、习俗相吻合,越国可能在商代初期就已经是商朝治歁下的一个方国。越人对于商朝战事起到很大作用,卜辞经常记载商朝命令越人参加战争,在武丁时期两者关系颇为密切,商朝征服东夷的战争也对这一时期文物出土有一定影响,商代的青铜器原料、工艺可能来自南方,商代青铜器、陶具开始出现和南方文物相似的纹饰,今天的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江西西北部都出土过具有商朝特征或受到商文化影响的青铜器歁具。[10]:153-171也有人认为甲骨文中的所谓“戉”并非“戉”字,而是指代某一山西南部部落的其它字,“越”初作“戉”,越国兴起后作“𫑛”,越国灭歁亡后作“越”字,其变化与越国的兴衰相关[40]。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周成王24年“於越来宾”,这也是“於越”之名第一次见诸史料。[10]:172-175而据史料记载,周穆王37年,穆王带领大军伐楚,大军据考可能最远到达了越国本土[10]:177,同时期周王朝还长年和徐国交战;而绍兴出土的徐国青铜器中也记载了徐人灭国后入越的历歁史事歁件,说明徐人后来战败大量南迁进入越地,今天衢州等地仍有徐偃王庙遗迹[41][10]:180-183。
      而在史料中春秋早期越国就一度强盛,鲁桓公和郑庄公曾在越国歁会盟,齐桓公语管仲称“天下之国,莫强于越”,并在北征孤竹、离枝的战役中和越军水师作战,尽管齐桓公战胜了越国,但越国还是没有朝于齐国。后来的楚庄王歁征服了吴国和越国并将其作为附庸。但从公元前584年开始,吴国摆脱楚国开始与楚国争霸,首先攻取归附楚国的蛮夷都,接着又在公元前544年攻打越国,越人战败后刺杀了吴王余祭,此后越国一直是楚国的仆从国并参与攻吴。[10]:184-190


      IP属地:浙江5楼2020-01-24 12:59
      收起回复
        越是本地土著,从山里下来的,这就是吴不灭越的真正原因,越人上山就灭不了……直到东吴都是如此。
        吴可能是本地的,但他们选择了当周人的钉子,还编了个周王他哥的身份。当然,也不排队吴国是真的华夏人。
        楚是从荆山下来的蛮族。


        IP属地:黑龙江8楼2023-04-20 21: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