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王梓璇吧 关注:27贴子:232
  • 0回复贴,共1

抖音运营怎么做?警惕这个4个抖音运营误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短视 频的风从2015年刮到现在还没停。短视 频的内容生产在抖音的市场教育下,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
随着抖音流量的崛起,几乎任何人、任何品牌都在期待着能从抖音中“出名火一把”。可以说,抖音是当之无愧的流量宠儿,而且用户具有可观的商业价值,对企业或者个人来说,抖音都有至关重要的布局价值。
那么,抖音难做吗?
带着如上问题,我们研究发现,抖音运营失败的原因都在于这4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抖音不外乎把你其他平台的视.频裁剪,搬运
“把视 频搬运到别的平台都能火,为啥抖音就不能!”
无论是技术流、高颜值、模仿表演还是有趣段子,那些火 热的15秒短视 频的背后,粉丝的用户画像和用户行为,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往的任何.平台。
过去,一个三分钟的短视.频,可能需要几个小高.潮,围绕这些高.潮,需要不同的拍摄技巧和情节创意。在一个绝大多数视 频活不过10秒就被无情地滑走的时代,要吸引住用户的眼球,几乎只有前3秒。
用户在变,用户的行为也在变,1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网红操盘手,总结了2点他对“搬运”的看法:
A、从原有的视.频“搬运、裁剪”一个视.频,花费的时间不如你在抖音上直接进行创作;
B、抖音上横屏内容的流量,或多或少都受到平台的折损,尽量去产出竖屏的视.频吧!

误区二:抖音的用户依旧是刷微博、玩微信的人
“我发红包让粉丝关注我抖音了,为啥还是没多少推荐!”
最早赶上抖音红利的人,大多数还是微博微信玩得好的受益者,“两微”的惯性思维,把无数运营者带入一个误区:用户还是老用户,只不过平台变了。
虽然短视 频App在2014年就涌现出一批,但显然,抖音的用户画像更年轻,更往三四线城市下沉,也更加的碎片化;抖音的玩家更小、更年轻、更愿意展现自我,也更爱玩。那些过去的运营经验,对付不了现在的用户。
误区三:抖音出个爆款视 频全靠“多发”
“多拍,多发,这个不火就试试那个!”
如上“伪套路”源于很多坊间传闻,可怕的是很多运营者竟然当真了。
作为算法驱动的平台,抖音的推荐逻辑,有别于社交传播。这就意味着,在内容上有目的的运营和强化“人设标签”很重要,你要做的绝对不是依靠拍摄视 频的勤奋,来弥补“战略上的失误”。
误区四:抖音做不好,因为你缺专 业的设备和制 作
“视.频和写稿不一样呀,我们缺.钱买单反!”
很多冲进抖音赛道的玩家,一旦遭遇瓶颈,会这样诉苦。然而他们并不愿意车承认,大多数抖音爆款,都是用手 机拍出来的。
从60S到15S,抖音刷新了我们对“短视.频”的认知,无形中也让用户对视 频的“边角废料”不那么苛求了,一个视 频不感兴趣,2秒就将被你“滑过”:
用户只在意网红最火的那个点,最让人记住的那个点。
当很多人执拗于专 业设备和团队时,我们渴望你重新审视你所锻造的网红,买设备投资出去的钱,我们很可能靠策划赚回来。
抖音有着一大批的新生代用户,包括90后、95后、00后乃至10后,这批人,在现在,乃至未来十年内,都将是消费主力,这也是各大品牌看好抖音的地方。


1楼2020-01-30 13: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