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淘宝,天猫运营详情咨询姚强:15151755734
2019年,是新消费浪潮大爆发的一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逼近40万亿人民币。
双十一之父、阿里董事局主席——张勇近日断言:
“中国正在进入新消费时代,双11背后真正的力量,正是中国新消费崛起的力量。”
所以我们邀请到了一位对中日大消费零售领域都非常熟悉的行家——房家毅,为大家分享关于2020年中国新消费趋势的洞察。
房家毅是谁?
百万爆文《日本消费社会演变史—窥见未来 20 年的中国》作者,曾任职于京东集团战略投资部、日本摩根大通集团( J.P. Morgan)和野村(Nomura)综合研究所,现在是日本消费塾的创始人。
他十分了解中日两国的经济相似和差异,在观察日本经济的基础上,得出一些对于未来中国20年经济趋势的推测。
如果你也想知道未来中国可能会有哪些消费风口,以下是房家毅在三节课有招沙龙的分享精华稿,enjoy!

中国的人、货、场,
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现在国内有很多新品牌很火,也涌现出一些现象,比如李佳琦、李子柒,抖音和快手带货,大家都能感觉到,中国正处在新消费变革的浪潮中,人货场在重构。
那么品牌到底怎么变的?在品牌重构的背后有什么样的规律?映射到我们中国,又可以看到中国未来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人】代表终端市场,即消费者;
【货】代表产品供应链;
【场】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知晓、调查、购买、取货,可以分为内容流量端和零售渠道端。
消费品品牌基本会贯穿【人】、【货】、【场】的各个产业链。
这三者之间是有一定的价值链上的先后关系的:
如果说,当前市场是卖方市场,企业占主导权的话,其实是货-场-人的顺序;如果是买方市场的话,其实人-货=场是这样的一个顺序。
我的观点是:在中国,人的重构刚刚开始,场的重构接近尾声,懂货的人会笑到最后。那这推导的思维是为什么呢?
先稍微解释一下,人的重构刚开始显现一些小趋势,比如说下沉市场、00后、老龄化、单身化;
场的重构接近尾声,意思就是说,在现在内容渠道和零售渠道的红利已经慢慢开始消失;
懂货的人能笑到最后,意思是中国从90年代一直处于产能过剩阶段,所以在2012、2013年之后看到很多国货品牌崛起,其实是偏中低端制造业的产能,在新渠道里被释放出来。
但是,其实中国供给侧改革这条路,还需要走很长一段时间的。未来中国制造怎样进一步打出去,提高消费品品牌的研发实力去和一线大牌挑战,这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2019年,是新消费浪潮大爆发的一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逼近40万亿人民币。
双十一之父、阿里董事局主席——张勇近日断言:
“中国正在进入新消费时代,双11背后真正的力量,正是中国新消费崛起的力量。”
所以我们邀请到了一位对中日大消费零售领域都非常熟悉的行家——房家毅,为大家分享关于2020年中国新消费趋势的洞察。
房家毅是谁?
百万爆文《日本消费社会演变史—窥见未来 20 年的中国》作者,曾任职于京东集团战略投资部、日本摩根大通集团( J.P. Morgan)和野村(Nomura)综合研究所,现在是日本消费塾的创始人。
他十分了解中日两国的经济相似和差异,在观察日本经济的基础上,得出一些对于未来中国20年经济趋势的推测。
如果你也想知道未来中国可能会有哪些消费风口,以下是房家毅在三节课有招沙龙的分享精华稿,enjoy!

中国的人、货、场,
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现在国内有很多新品牌很火,也涌现出一些现象,比如李佳琦、李子柒,抖音和快手带货,大家都能感觉到,中国正处在新消费变革的浪潮中,人货场在重构。
那么品牌到底怎么变的?在品牌重构的背后有什么样的规律?映射到我们中国,又可以看到中国未来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人】代表终端市场,即消费者;
【货】代表产品供应链;
【场】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知晓、调查、购买、取货,可以分为内容流量端和零售渠道端。
消费品品牌基本会贯穿【人】、【货】、【场】的各个产业链。
这三者之间是有一定的价值链上的先后关系的:
如果说,当前市场是卖方市场,企业占主导权的话,其实是货-场-人的顺序;如果是买方市场的话,其实人-货=场是这样的一个顺序。
我的观点是:在中国,人的重构刚刚开始,场的重构接近尾声,懂货的人会笑到最后。那这推导的思维是为什么呢?
先稍微解释一下,人的重构刚开始显现一些小趋势,比如说下沉市场、00后、老龄化、单身化;
场的重构接近尾声,意思就是说,在现在内容渠道和零售渠道的红利已经慢慢开始消失;
懂货的人能笑到最后,意思是中国从90年代一直处于产能过剩阶段,所以在2012、2013年之后看到很多国货品牌崛起,其实是偏中低端制造业的产能,在新渠道里被释放出来。
但是,其实中国供给侧改革这条路,还需要走很长一段时间的。未来中国制造怎样进一步打出去,提高消费品品牌的研发实力去和一线大牌挑战,这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