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咨询姚强:15151755734
基于以上,在当前中国【人】,【货】,【场】都在大重构的背景下,日本消费品牌的演变之路就显得尤其有借鉴意义,因为日本同样经历过几次大重构。 那为什么我要选择日本而不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研究呢,主要原因有4个: 第一,日本相比美国是一个非常不折叠的国家,日本面积小,民族单一,消费社会变化步幅相对整齐,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易于把脉络梳理清楚; 第二,中日零售商业模式的底层要素更有相似性。文化上的共通性无需多言,在社会层面上,中国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和日本的关东关西都市圈,在人口密度、城镇化发展水平上都很接近。整体而言,20 年后,中国人口结构也会非常接近于当下日本; 第三,中国作为后来居上者,更应借鉴日本如何做到对于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成功转化。我有个观点,研究美国我们可以看到 Possibility(可能性),但研究日本,我们知道如何将这些 Possibility 变成 Reality(真实性)。日本消费零售业师承于美国,70 年代把美国的便利店业态移植到日本国内,最后做到了世界第一。 第四,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理论”,也是他投资阿里的逻辑。在一个发达经济体里出现的商业模式,拿到一个新兴经济体里去运用时,就好像乘坐时光机回到了几十年之前,可以按照原来的逻辑再来一遍。中日消费零售业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