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氏家族吧 关注:27贴子:4,124
  • 0回复贴,共1

泉州学姓溯源衍派与分布现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泉州学姓溯源衍派与分布现状
学清水
泉州学姓罕见,故长期以来有“国中数奇姓,八闽独一家”之说。然《姓氏汇编》则列为常见姓,泉州市方志办编辑的《海外寻根》中共集181姓,而学姓也列在第130姓,其他如唐《九苑》、宋《姓解》、《姓氏大全》、《千家姓》、《万姓谱》、《华夏姓氏》、《姓氏五书》都有记载学姓,唯独常见的《百家姓》没载录。
据上述诸姓氏古籍有关部分记载,学氏属春秋时期之鲁国家族,与颜氏同出于姬姓。文王封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国,其子又封于颜地,故泉州府有郡望东鲁颜氏、东鲁学氏之称。学氏因始祖为鲁国教育之官,而以官职为姓,至今已二千余年。古代的鲁地即现在山东省的济宁、曲阜、兖州一带,晋、唐鲁郡为学氏发源之邦。祖传家族用联为:“伯禽衍派家声远,东鲁传芳世泽长。”鲁郡族人历代因社会政治动荡或自然灾害影响,于宋元间由山东南迁至浙江绍兴府(路),即今诸暨和余姚以北地区。至明初建文四年发生皇位争夺战的“靖难之变”后,即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年)学姓有一支派族人随朝廷官员迁都北京,北上为官——五十年代建筑北京密云水库时发现学氏祖先的官墓,其规制宏大(存有祖坟及墓碑影照为证),品级也高。及后又一支派,由浙江南迁至福建泉州府北郊埔浔(埔任)村——该村学氏有三世祖秀园公的明代坟墓,墓址在东郊东岳山。泉州这一宗支传衍至清嘉庆朝(1796-1820年),有其先祖学朴斋者以武试登第,获武信骑尉正七品官阶,至咸丰年间(1851-1861年)由其子学及第承袭武官职位。其营建府第规模颇大,为单檐燕尾脊三间开张二进半大屋,有左右和回向三面的长列厢房,占地近900m2,房屋现虽破旧坍塌,但规制犹存。府第傍侧又有原明代南迁定居时建筑祖屋数间,连同庭院其面积近300多m2,现由族亲改建新房。
其先祖学及第的子侄于咸丰朝初往台湾谋生,及后其后裔又由台转渡日本神户经营珠宝和房地产业,九十年代初曾托人到泉州要寻亲谒祖,未果。咸丰朝后又有宗亲学石、学茶叔侄远渡重洋到石叻(即新加坡,时为自由港)。民国初期再有族人学金兰往新加坡、学信海到菲律滨谋生。1945年抗战胜利后有学氏兄弟恭维、恭兴二青年东渡台湾谋生工作而定居。
1990年12月,泉州埔浔(埔任)村学青垂(学清水)从报上得悉有位学士钊者,在北京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任职,经通讯联系后确系学姓宗亲。因此学青垂(学清水)及其子媳于1992年和1993年先后二次晋京,访问学士钊诸亲,事后宗亲学广玉(任职于河北省密云县密兴安装队)、学乃林(在宁晋县林业局工作)也先后多次给泉州学青垂(学清水)来信,互通学姓族人世居分布实况。兹抄录如下:
北京市内学士钊等4户,约16人。
密云县东庄和乡车道峪村学乃林等约30户,共120人。太师屯镇东学各庄和大良村有学广玉等约20户,共80人。高岭乡辛庄村20人。新城子12人。
兴隆县北窝棚村13人左右。
冀南磁县也有学姓族人定居,人数待查。
山东省宋津县梨树乡李架子村和浙江省绍兴市附近乡镇村庄均有学姓宗亲世居,人数多少未明。
福建泉州市北郊埔浔(埔任)村有学姓20多户,90人左右。市内北门上乘境有5户,20多人。1970年前后学长春因工作分配到长汀县,现在漳平具外经贸委任职,全家5人;学长泰因工作调动到厦门市杏林区新华玻璃厂任医师,现全家5人。
台湾省彰化县中华街学恭兴等2.户10多人。台北市有学姓后商,人数待查。
日本神户、新加坡、首都市区、菲律滨礼智省独鲁万市都有学姓后裔,现居住人口数未明。
另据报刊、电台、信函、口实等方面而得知学姓宗亲有:学梅林(原上海震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学士秀(解放军某部战士系绍兴籍)、学奇祖(四川电视台编辑)、学仕链(湖北朱亭人)、学金焕(台湾省渔民)。
前年北京市和福建泉州市两地学姓宗亲经多次书信来往,面访磋商,现已组成“学氏宗亲筹备会”。其主要负责人有学士钊(住北京市复兴门外六栋三门28号),学广玉、学乃林(住址见上)和学青垂(学清水)(住泉州市北门外埔任村)、学仕榕(泉州市金山新村建筑设计院)等。筹备会积极联系海内外学姓宗亲,待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将正式召开全国性的学氏宗亲会大会。
(《丰泽文史资料》第三辑,二〇〇〇年十一月)


1楼2020-02-11 19: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