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2019年7月6日星期六,吃过晚饭,我一个人在家门口的小广场上散步,广场上人很多,灯光很亮。这是2019年晚饭后第一次散步,已经连续七周没有休息日了。这个周六亲属们聚到一起开车去海边,妻、儿也一同去了。周六周日我要开两天的会,就一个人留在家里,周六白天的会保持了七周来习惯性的严肃,略有压力。晚上总算可以一个人静静,散散步,享受片刻安逸。
天太热,洗过澡,睡前接到一个工作电话,安排完,22:30入睡。
零晨2;30,睡梦中,猛然我起床向房门走去,随后折回来高一脚低一脚直接跨过床,奔到窗户,打开纱窗,将头探出窗外。然后,我清醒了。疼,胸腹之间,后背部,压气出不来的感觉,疼,想要跳下楼去。对自己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心梗吗?怎么办?
一、打电话给老婆,不行,家人们在5小时车程之外,远水解不了近渴,慌忙中往回赶路也易出危险;
二、打电话给同事或朋友,睡梦中被叫醒,不一定能及时赶到;
三、打电话给120,联系和接车可能还要一个过程。
决定:下楼先买到速效救心丸,吃了再说。
开车到最近药房,药房关门。拦出租车问司机,半夜哪个药房能买到救心丸?答:不远就有,敲门,33元一盒。这司机一定碰到过急于买药的病人。买完药,吃下,返回家。没有缓解,疼,还是疼。左侧卧疼,右侧卧还疼。
找到医保卡,银行卡。下楼,开车,在挡风玻璃上写下:胸疼,联系电话。自行开车上路,等红灯期间发微信通知单位不能参加周日会议,到达医大最近的第X医院,直奔急救中心,有胸疼优先的指示,内科医生要求我自己拉一张病床到急救室,并要求有家属到场。
血压、心电图、监控,输液,抽动脉血,上午家人赶到。血压、心电图都很正常,痛疼减轻。回家吃中午饭,考虑到上一年度体检中有多项指标要求进行复检,一直没有时间,不如到医大另一家医院住院进行一下全面体检。
7月7日下午到达医大S医院,要求住院检查,门诊医生认为问题不大,拒收。找到心内科主任,询问上午在X医院检测结果中主动脉增宽4.7CM什么意思,回答,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反问我是否有医保,收入情况,同意住院检查。
住院,三人间(心内科病房),居中。左右两个病人,都已经介入术完毕等待出院,均是冠状动脉支架。此时,我还分不清什么是支架,什么是搭桥。什么是心内科、心外科,什么是心梗?更不知道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血肿、主动脉瘤、心外科三大类手术?体外循环的建立?停循环?有关麻醉?降压药的使用?阿史匹林是干什么的?等等全都一无所知。此时,我的老师就是身旁的两位刚刚做完支架的患者,两位大哥。
他们给我的说法就是,明天(星期一)医生会给我做照影,然后是支架(在给我实施照影的过程中,会问家属,支架用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听起像是在卖支架。
随后需要体检的单子下来了,周一下午,彩超、胸部平扫。临床大哥看过之后说,这些你都不用做,一会儿就会给你下照影的单子。果然,最后一张是照影的单子,时间安排的是周一上午。
周一早上,主任来查房,我提了个问题,给我做照影的依据是什么,主任讲:肌酐蛋白升高,这是标准的心梗症状。我建议大夫,能不能按顺序把检查做完,不做照影还有什么检查手段。主任说:增强CT。我就坚持做完增强CT后如确定是心梗,再做照影,反正现在已经给我打溶血的药,同时在给我吃阿史匹林。主任同意做完增强CT再说。
周二胸部平扫的结果上写明,要排除主动脉血肿或主动脉夹层。医院安排了增强CT。结果。
周三我的身体条件不合格,不能上机。我简单的百度了一下,一位外地来看我的亲属告诉我,她接触过主动脉血肿的病人,可以保守治疗。领导来看望我,我还开玩笑说如果是血肿,可能需要休息一段,如果是夹层,今天就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还认为这是两个病,并不知道有A、B之分)。医院继续给我溶血,我感觉不舒服就自己把注射泵关了,但阿士匹林还在吃。
周四,我的身体条件合格了,增强CT的药也打了,等我上机了,机器坏了,等着修好了,上机,推药,机器没显示。医院继续给我溶血。
周五,我终于做上了增强CT。下午片子出来了。医院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继续溶血。我的家人将片子传给了安贞和阜外的医生,两家医院的结论是一样的,主动脉夹层A型,需要马上手术。
家人不敢告诉我,但劝我去北京。我不同意去北京:
一是我怎么到北京;
二是到北京能马上入院吗,能马上手术吗;
三是这是医院有医生,有设备,路上有什么?
晚上8:00左右,家人不再瞒我了,告诉我安贞和阜外都认为是主动脉夹层,建议马上手术。阜外朋友推荐,医大一的心外科谷主任手术水平和到北京是一样的。关键现在是周末晚上,不知他在不在沈阳。
万幸,因为下雨,谷教授当晚改签外出的机票,人在沈阳。联系上谷教授,把我的ct片子传过去,十多分钟后谷教授在电话另一端告诉我要马上手术,要进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的置换,还有一个支架保护(当时我还不懂这就是孙氏手术)。
我请S医院的值班医生进来,询问医院给没给我确诊,到底是不是心梗。她说主任下班了。我找到CT片子上那个主动脉影像白圈边上的深色月牙,问她这个在医学上怎么解释?没有解释。其实她白天隐约和我说过一句,要是能去北京,就赶紧去北京。我要求转院,医院要求后果自负。
零晨,我转到了医大一,心外科的ICU病房。转院途中的救护车上,我第一次感到紧张,车开的比较颠簸,想想,这要是赶往北京,路上不可预知。医大一心外科ICU的医护人员是专业和熟练的,看片、询问、检测、术前准备,告知我术后注意事项,等等一气哈成。最后值班医生告知我的病情,然后告诉我,如果在我手术前自身没有出大的问题,我几乎可以100%的活命(谷教授团队)。既然剩下都是医生的事了,我决定睡觉,临床大哥在打鼾,我请医生给我打了一针,我就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我被抬上机器做检查,接着我被推着前行,我想起来了,我是要去手术了,看到了妻子,我说我们都已经尽力了,手术做到哪步算哪步。(这个时候我能做什么呢,承受压力的是家人,创造性完成规定动作的是医生)很幸运我的手术做到了最后一步。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上都出现了横向的破口,因为在之前的救治中服用了阿士匹林,给手术中的止血带来了一些难度。这是我在之后读手术纪录时看到的。为了看懂我自己的病例,买了几本书,从知网上检索了一些文献和论文,对自己的病有了一点了解。
出院三个月复检,渗血有吸收,当然很多指标都不能和没病的人比,但都是手术后的结果。然后是术后的血压控制。这里有很多知识要学习。
三个月复检时,门诊大夫给了我很大的一个教训。他让我伸手给他看,我把手伸给他看的同时说,我不是“马凡”。大夫马上就不高兴了,我知道我犯了自以为是的错误。大夫很严肃的警告我:“没有谁的知识可以全覆盖”。他说的很对,我接受,于是大夫讲了一个真事:一家有姐妹俩个,其中妹妹得病了,被诊断出“马凡”,手术后很成功。五年后,姐姐也来医院看院,同样诊断为“马凡”,医生就说,当你妹妹被诊断出“马凡”时,你就应该来做体检。姐姐听后很是悲伤,说:她的儿子不久前刚刚因“心脏病卒死”,20岁。
总结:
一、今天的医学技术比起过去一定有长足的进步,但绝对没有发展到包治百病的地步。
二、虽然有了大数据的积累,医生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
三、得过这个病的人,确实是九死一生,但能体会到的只有得过病的人,和别人讲无益。
四、可以总结些有利于他人的经验,给想听的人。
五、享受生命的可贵,但没必要惧怕死亡。
六、知道目标,关注过程,一次一事。
七、感恩,从家人做起。
天太热,洗过澡,睡前接到一个工作电话,安排完,22:30入睡。
零晨2;30,睡梦中,猛然我起床向房门走去,随后折回来高一脚低一脚直接跨过床,奔到窗户,打开纱窗,将头探出窗外。然后,我清醒了。疼,胸腹之间,后背部,压气出不来的感觉,疼,想要跳下楼去。对自己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心梗吗?怎么办?
一、打电话给老婆,不行,家人们在5小时车程之外,远水解不了近渴,慌忙中往回赶路也易出危险;
二、打电话给同事或朋友,睡梦中被叫醒,不一定能及时赶到;
三、打电话给120,联系和接车可能还要一个过程。
决定:下楼先买到速效救心丸,吃了再说。
开车到最近药房,药房关门。拦出租车问司机,半夜哪个药房能买到救心丸?答:不远就有,敲门,33元一盒。这司机一定碰到过急于买药的病人。买完药,吃下,返回家。没有缓解,疼,还是疼。左侧卧疼,右侧卧还疼。
找到医保卡,银行卡。下楼,开车,在挡风玻璃上写下:胸疼,联系电话。自行开车上路,等红灯期间发微信通知单位不能参加周日会议,到达医大最近的第X医院,直奔急救中心,有胸疼优先的指示,内科医生要求我自己拉一张病床到急救室,并要求有家属到场。
血压、心电图、监控,输液,抽动脉血,上午家人赶到。血压、心电图都很正常,痛疼减轻。回家吃中午饭,考虑到上一年度体检中有多项指标要求进行复检,一直没有时间,不如到医大另一家医院住院进行一下全面体检。
7月7日下午到达医大S医院,要求住院检查,门诊医生认为问题不大,拒收。找到心内科主任,询问上午在X医院检测结果中主动脉增宽4.7CM什么意思,回答,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反问我是否有医保,收入情况,同意住院检查。
住院,三人间(心内科病房),居中。左右两个病人,都已经介入术完毕等待出院,均是冠状动脉支架。此时,我还分不清什么是支架,什么是搭桥。什么是心内科、心外科,什么是心梗?更不知道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血肿、主动脉瘤、心外科三大类手术?体外循环的建立?停循环?有关麻醉?降压药的使用?阿史匹林是干什么的?等等全都一无所知。此时,我的老师就是身旁的两位刚刚做完支架的患者,两位大哥。
他们给我的说法就是,明天(星期一)医生会给我做照影,然后是支架(在给我实施照影的过程中,会问家属,支架用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听起像是在卖支架。
随后需要体检的单子下来了,周一下午,彩超、胸部平扫。临床大哥看过之后说,这些你都不用做,一会儿就会给你下照影的单子。果然,最后一张是照影的单子,时间安排的是周一上午。
周一早上,主任来查房,我提了个问题,给我做照影的依据是什么,主任讲:肌酐蛋白升高,这是标准的心梗症状。我建议大夫,能不能按顺序把检查做完,不做照影还有什么检查手段。主任说:增强CT。我就坚持做完增强CT后如确定是心梗,再做照影,反正现在已经给我打溶血的药,同时在给我吃阿史匹林。主任同意做完增强CT再说。
周二胸部平扫的结果上写明,要排除主动脉血肿或主动脉夹层。医院安排了增强CT。结果。
周三我的身体条件不合格,不能上机。我简单的百度了一下,一位外地来看我的亲属告诉我,她接触过主动脉血肿的病人,可以保守治疗。领导来看望我,我还开玩笑说如果是血肿,可能需要休息一段,如果是夹层,今天就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还认为这是两个病,并不知道有A、B之分)。医院继续给我溶血,我感觉不舒服就自己把注射泵关了,但阿士匹林还在吃。
周四,我的身体条件合格了,增强CT的药也打了,等我上机了,机器坏了,等着修好了,上机,推药,机器没显示。医院继续给我溶血。
周五,我终于做上了增强CT。下午片子出来了。医院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继续溶血。我的家人将片子传给了安贞和阜外的医生,两家医院的结论是一样的,主动脉夹层A型,需要马上手术。
家人不敢告诉我,但劝我去北京。我不同意去北京:
一是我怎么到北京;
二是到北京能马上入院吗,能马上手术吗;
三是这是医院有医生,有设备,路上有什么?
晚上8:00左右,家人不再瞒我了,告诉我安贞和阜外都认为是主动脉夹层,建议马上手术。阜外朋友推荐,医大一的心外科谷主任手术水平和到北京是一样的。关键现在是周末晚上,不知他在不在沈阳。
万幸,因为下雨,谷教授当晚改签外出的机票,人在沈阳。联系上谷教授,把我的ct片子传过去,十多分钟后谷教授在电话另一端告诉我要马上手术,要进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的置换,还有一个支架保护(当时我还不懂这就是孙氏手术)。
我请S医院的值班医生进来,询问医院给没给我确诊,到底是不是心梗。她说主任下班了。我找到CT片子上那个主动脉影像白圈边上的深色月牙,问她这个在医学上怎么解释?没有解释。其实她白天隐约和我说过一句,要是能去北京,就赶紧去北京。我要求转院,医院要求后果自负。
零晨,我转到了医大一,心外科的ICU病房。转院途中的救护车上,我第一次感到紧张,车开的比较颠簸,想想,这要是赶往北京,路上不可预知。医大一心外科ICU的医护人员是专业和熟练的,看片、询问、检测、术前准备,告知我术后注意事项,等等一气哈成。最后值班医生告知我的病情,然后告诉我,如果在我手术前自身没有出大的问题,我几乎可以100%的活命(谷教授团队)。既然剩下都是医生的事了,我决定睡觉,临床大哥在打鼾,我请医生给我打了一针,我就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我被抬上机器做检查,接着我被推着前行,我想起来了,我是要去手术了,看到了妻子,我说我们都已经尽力了,手术做到哪步算哪步。(这个时候我能做什么呢,承受压力的是家人,创造性完成规定动作的是医生)很幸运我的手术做到了最后一步。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上都出现了横向的破口,因为在之前的救治中服用了阿士匹林,给手术中的止血带来了一些难度。这是我在之后读手术纪录时看到的。为了看懂我自己的病例,买了几本书,从知网上检索了一些文献和论文,对自己的病有了一点了解。
出院三个月复检,渗血有吸收,当然很多指标都不能和没病的人比,但都是手术后的结果。然后是术后的血压控制。这里有很多知识要学习。
三个月复检时,门诊大夫给了我很大的一个教训。他让我伸手给他看,我把手伸给他看的同时说,我不是“马凡”。大夫马上就不高兴了,我知道我犯了自以为是的错误。大夫很严肃的警告我:“没有谁的知识可以全覆盖”。他说的很对,我接受,于是大夫讲了一个真事:一家有姐妹俩个,其中妹妹得病了,被诊断出“马凡”,手术后很成功。五年后,姐姐也来医院看院,同样诊断为“马凡”,医生就说,当你妹妹被诊断出“马凡”时,你就应该来做体检。姐姐听后很是悲伤,说:她的儿子不久前刚刚因“心脏病卒死”,20岁。
总结:
一、今天的医学技术比起过去一定有长足的进步,但绝对没有发展到包治百病的地步。
二、虽然有了大数据的积累,医生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
三、得过这个病的人,确实是九死一生,但能体会到的只有得过病的人,和别人讲无益。
四、可以总结些有利于他人的经验,给想听的人。
五、享受生命的可贵,但没必要惧怕死亡。
六、知道目标,关注过程,一次一事。
七、感恩,从家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