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能源及材料行业中资海外十大并购金额高达548亿元,其中国资是主力。总体来说,2019年受补贴退坡和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新能源及材料行业海外并购热度下降,跨界并购减少,业内企业为控制成本瞄准产业链上游进行投资。
2019年,受到补贴退坡和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新能源及材料行业呈现的一大趋势就是海外并购热度下降。
2018年收购金额动辄百亿,如天齐锂业282亿元(40.66 亿美元)收购SQM23.77%股权;而2019年,除了国资背景的长江电力和国家电网外,最大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仅为31.21亿元(洛阳钼业收购境外钴矿企)。
2019年,大多数新能源及材料行业的企业举步维艰,面临“价格战”、应收账款增加、营收净利下滑、业绩对赌失败等多重困境,巨型资本注入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考虑良多。
此外,另一大趋势是,跨界并购减少,产业链内企业增加上游投资。
前几年跨界热潮之下,一些体量巨大的外界资本通过并购新能源及材料行业里亮眼或者有潜力的企业,以快速切入新能源及材料领域,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互联网公司远景能源收购日产汽车动力电池业务AESC。
然而到了2019年,跨界并购已变得鲜少。除了恒大入主卡耐这一跨界并购案例,其余皆为产业链内的投资并购,以满足其自身业务的需求。像宁德时代、杉杉股份、赣锋锂业等都聚焦上游钴锂资源方面,以把握原料供应、控制成本。
基于并购交易规模和影响力,本文整理了2019年新能源材料行业中资海外十大并购交易,共涉及547.81亿元人民币。
2019年,受到补贴退坡和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新能源及材料行业呈现的一大趋势就是海外并购热度下降。
2018年收购金额动辄百亿,如天齐锂业282亿元(40.66 亿美元)收购SQM23.77%股权;而2019年,除了国资背景的长江电力和国家电网外,最大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仅为31.21亿元(洛阳钼业收购境外钴矿企)。
2019年,大多数新能源及材料行业的企业举步维艰,面临“价格战”、应收账款增加、营收净利下滑、业绩对赌失败等多重困境,巨型资本注入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考虑良多。
此外,另一大趋势是,跨界并购减少,产业链内企业增加上游投资。
前几年跨界热潮之下,一些体量巨大的外界资本通过并购新能源及材料行业里亮眼或者有潜力的企业,以快速切入新能源及材料领域,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互联网公司远景能源收购日产汽车动力电池业务AESC。
然而到了2019年,跨界并购已变得鲜少。除了恒大入主卡耐这一跨界并购案例,其余皆为产业链内的投资并购,以满足其自身业务的需求。像宁德时代、杉杉股份、赣锋锂业等都聚焦上游钴锂资源方面,以把握原料供应、控制成本。
基于并购交易规模和影响力,本文整理了2019年新能源材料行业中资海外十大并购交易,共涉及547.81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