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吧 关注:233,024贴子:6,423,174

有人知道,贞观十三年是什么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人可以解,贞观十三年之谜吗?
比如,为什么唐王李世民是在贞观十三年死的,
陈光蕊为什么是贞观十三年高中状元,
唐僧出生为什么也是贞观十三年,
唐僧18岁下山,然后受封还是贞观十三年,
唐僧出长安,也是贞观十三年。
为什么这么多事情,都是发生在贞观十三年。
唐僧18岁的时候,他母亲死了。
有人可以解这个玄机奥妙吗?


IP属地:江苏1楼2020-02-21 15:34回复
    这也能算玄机?这不是硬扯到一起的么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2-21 15:49
    收起回复
      这要是也算的话你还不如想一下为什么2020年世界各地都有各种紧急情况来的实在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2-21 15:50
      回复
        因为汪象旭没想那么多,完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2-21 16:11
        回复
          再问一个,为什么 唐僧出长安,走了14年才回去的呢?原来,以为就几年时间就可以走完的路,却最终走了 14年?
          原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现在,好像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了。你们有人知道吗?


          IP属地:江苏5楼2020-02-21 16:19
          收起回复
            哪里看来的啊?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2-21 16:23
            回复
              关于陈光蕊的故事也就是附录,现在普遍认为是后人加进去的,并非原作者所写。。所以你所谓的玄机恐怕没有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2-21 18:35
              收起回复
                举个例子,我把西游记以附录的形式放入西游记同人小说中,但忘了改时间,你觉得这里有什么玄机吗?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2-21 18:45
                收起回复
                  贞观十三年的玄机奥秘,其实非常深,首先,很多事情的逻辑看上去都是没有的。
                  怎么可能,唐僧是贞观十三年生的,然后又是在贞观十三年受封的呢?
                  这完全不符合逻辑,
                  但是如果你换个角度看,如果前一个唐僧,他有多个身份,也就是多重身份,而所有的事情都是发生在贞观十三年,这一年。那么这个迷,就可以慢慢被理解了。
                  首先,这里不难看出来,很多矛盾点,是出在这个人身上,唐僧。所以他,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人。
                  没有毛病吧。
                  这里作者采用了非常高超的手法,利用不同空间的事,发生在同一个时空的这种方法,来设他的迷,让读者陷入一种死循环里面,但其实,他根本就是一个拥有完美乌比斯环的通路。根本没有死循环。
                  所有的奥秘,就出在唐僧身上,他代表了2样东西,
                  道里面,讲究,一阴一阳,阴阳结合,才是一个整体。
                  西游记里的唐僧,表面是一个人,一个实体,这是他的阳面,
                  另外他又代表了一个意识形态,一个意念,就是他的阴面。
                  阳面是他要去西天取经。是取经的主体。
                  阴面是众徒弟要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就变成了一个精神,
                  越听越不懂了,是吧。
                  来,
                  唐僧出长安,是贞观十三年,
                  唐僧出生也是贞观十三年,
                  唐僧受封也是贞观十三年,
                  这3个贞观十三年,就是意念,阴面,全部都是从贞观十三年,全部表示开始,为元年。所以都是第一年的意思。唐僧的出生是开始,唐僧受封是开始,唐僧出长安也是开始。
                  看似作者写的是3件不一样的事,但是仔细看,这3件不就是同一件相关联的事吗?看懂了吗?这一件事能分这么多步骤来讲,一定是一件不得了的事。
                  但是,其他的,唐王之死是贞观十三年,陈光蕊当状元也是贞观十三年,就是在叙事,完全是同一年发生的两件事,这里并没有矛盾。
                  现在分析开来,还觉得这个贞观十三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时间吗?还是作者弄错了吗?
                  并没有。
                  下面有一个时期,后来,唐僧18岁下山,见到他的母亲,而他的母亲就自缢而亡了。这表现了什么?这表现了他母亲死的时间,是在唐僧开始后,过了18年的时候死的。
                  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寓意了吗?


                  IP属地:江苏9楼2020-02-21 21:29
                  回复
                    分析到这个地方,就不难发现一个事实。
                    作者根本就没有直白的在写故事,而是在写一个迷,一个他要构思出来,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真相的迷。这种书写方式,在文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就是影射。他在影射一个不得了的事情。一个大事件。而且还不是一个影射,作者这样写的方式,在全书每个章回都出现了,是全书影射。
                    影射是什么?
                    影射,意思是用一种事物暗示或说明另一种事物。有两种作用:一是起暗示、引导和提示的作用或借喻的作用。
                    也就是说,作者用了影射的手法,写了三件事,来影射唐僧身上,跟他相关联的一件事,来表达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可见这件事,非同小可。不然作者不可能挖空心思,构造这么复杂的联系,让他们相连。
                    这唐僧,自然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人物。
                    很多人看书,只能看书里面的剧情,来问这些人怎样,怎样。要知道这本书是人写的,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那么不禁要问了,吴承恩到底要通过西游记这本书,来写什么不可思议的故事。他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分析这么多,完全可以看出来,这吴承恩,压根就没在写神话故事,他是在利用神话故事来影射另外一件事。所以西游记隐藏了众多的迷,只看书里面的内容,完全解不开。因为,作者压根就没在写神话小说。自然只是看西游记原文,是无法了解作者真正所写的。(外面那么多解西游记的,就是只解原文,所以压根离真相,差十万八千里)
                    要找到,作者吴承恩,真正想写的,影射的内容,才能解开这本书的奥秘。
                    看懂的人,自然就要问了,吴承恩到底在写什么呢?


                    IP属地:江苏10楼2020-02-21 21:43
                    收起回复
                      陈光蕊情节是后来加上的。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2-21 22:41
                      收起回复
                        楼主应该就是下一个吴闲云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2-21 23:59
                        回复
                          这是后人写的啊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2-22 07:45
                          回复
                            前朝隋炀帝统治一十三载而亡,安排李世民也一十三载而亡;可能作者觉得李世民杀戮过重弑兄逼父不算好人,暗比隋炀帝骂他(入地府明确列了草寇烟尘和建成元吉)
                            陈光蕊在西游记里贞观十三年就是大学士了 ,所以唐僧取经在贞观十三年并无问题
                            附录很多地方跟正本对不上,且早期印本并无附录,应为后人添加。真要考虑附录的话应当做南柯梦醒,以真诠、原旨、证道书的思路推断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2-22 11:03
                            回复
                              外面只能看道解西游,觉得有点意思,那是因为,西游记的确写了道在里面。
                              但是,这本西游记,写的内容,完全不止道。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东西在里面。
                              仔细看,西游记,就不难发现,书中很多的地方,有一个特点,先总写,然后分写。这种写法出现过非常多的次数。
                              比如,西游记12回。
                              “这袈裟,闲时折迭,遇圣才穿。闲时折迭,千层包裹透虹霓;遇圣才穿,惊动诸天神鬼怕。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与日争红。条条仙气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条条仙气盈空,照彻了天关;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照山川,惊虎豹;影海岛,动鱼龙。沿边两道销金锁,叩领连环白玉琮。”
                              比如里面的,“闲时折迭,遇圣才穿。”这就进行了非常明显的总分写法。这种写法书中出现过非常多的次数。
                              这里可能是在暗示读者书里特别的含义,需要读者来参悟。比如,西游记里很多的章回和剧情,也是用总分的方式来写的。也就是同一件事,开始总写,然后进行分写,详细描写这个里面的细节。
                              很多人都看过西游记的这篇附录,有一个共同点,这篇附录放在其他地方都不适合,只适合放在第八回之后,很特别。不管是谁,他们看完之后的感受基本都是相同的,这篇附录,只适合第八回之后出现。可能这一回当中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内容,就是写的1-8回的内容,然后总结了这些内容。所以他只适合放在第八回之后。
                              同一件事,他的确用不同的方式,描写了很多次。作者是想给读者提示什么信息呢?


                              IP属地:江苏18楼2020-02-22 14: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