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缠闭门吧 关注:151贴子:659
  • 2回复贴,共1

缠闭门三拦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缠闭门三拦棍
01、请手提气  02、退回奇门
03、提棍举鼎  04、沉气砸棍
05、弓步左拦  06、弓步右拦
07、边步横击  08、拐步拦棍
09、独立踢腿  10、入步戳棍
11、边步横击  12、拐步拦棍
13、独立踢腿  14、入步戳棍
15、边步横击  16、拐步拦棍
17、独立踢腿  18、入步戳棍
19、边步横击  20、虚步拦缠
21、弓步扎棍  22、回身左拦
23、弓步右拦  24、边步横击
25、拐步拦棍  26、独立踢腿
27、入步戳棍  28、边步横击
29、拐步拦棍  30、独立踢腿
31、入步戳棍  32、边步横击
33、拐步拦棍  34、独立踢腿
35、入步戳棍  36、边步横击
37、虚步拦缠  38、弓步扎棍
39、回身左拦  40、弓步右拦
41、旋身横击  42、跟步盖顶
43、撤步撩阴  44、边步横击
45、跟步盖顶  46、撤步撩阴
47、边步横击  48、跟步盖顶
49、撤步撩阴  50、边步横击
51、回步盖顶  52、撤步撩阴
53、边步横击  54、跟步盖顶
55、撤步撩阴  56、边步横击
57、跟步盖顶  58、撤步撩阴
59、边步横击  60、跟步盖顶
61、撤步撩阴  62、旋身横击
63、盘龙绕棍  64、背棍立掌


1楼2020-03-03 15:36回复
      相关文献记载,重庆地处川东,古称巴州、江州、渝州,历史上曾是古代巴国的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巴人勇猛善战,战国时期角力搏击就在川东一带盛行。秦汉时期巴人舞蹈进入宫廷,这是武术套路的雏形。在实践中,古代巴人还创造出了修炼内功的“导引行气术”。重庆的武术融合了古代巴人的特点,刚烈、勇猛、剽悍、朴实,俗称巴渝武术。自古巴重武蜀崇文,巴蜀一家,故巴渝武术属于峨眉武术系列。
      据巴渝武术名家赵子虬先生传人介绍,巴渝地区历史悠久的民间拳法有巴子拳、点易拳、铁佛门金刚拳、通臂(背)门、黄林派等,其风格各异的五行子午棍、巴子刀、白猿剑、巴子棍、峨眉枪、无极刀、巴子枪等长短器械流传甚广,深刻影响中华武术的发展,其中巴子棍尤其富有特色。巴子棍是从古代巴人上山砍柴时,挑柴禾的担子演化出来的。这种担子两头是尖的,插入柴禾捆,担在肩上便于行走。后演化成兵器,两头接上枪头的叫双头巴子枪,两头安装刀锋的叫巴子刀,两头无铁尖头的巴子棍俗称杄担,很多农家用以劳作健身,闲时舞动起来挑架挡砸、拦拿击刺,川东练家子也叫三拦棍。现今和平时期习练以健身为主,两头已经除尖磨平以求演练安全,是非常具有巴人生活、劳动特点的武术器械。
      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明言八极拳起源于明代,并指出“巴子拳”即“八极拳”之母拳。(转自百度“峨眉缠闭门”吧)


    2楼2020-05-21 09:53
    回复
      2025-08-19 17:04: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峨眉缠闭门内劲功夫——甩胳膊
        甩胳膊,老年拳师也称甩膀子,是通背缠闭门练习发力的基本法门。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对正确的掌握发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缠打功夫是否入门,全赖于斯。
        甩膀子时要求设想两只湿手沾满干沙子,然后用甩手的动作利用制动原理把沙子甩出去。这是个技术活,而不是力气活。好像农村秋季在场院上扬场一样,要利用风力把米粮和糠粺分开那样,用的是巧劲儿,不是蛮劲儿。木掀用力大了就都出去了分不开,用劲儿小了就都出不去,干不了活。一定要用适当其可的巧力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整劲发力的感觉就好像手往回拨,步子往前踩,脑门儿往前砸,整个身体扑向了目标,是把对方撞出去的而不是推出去的。形容正发力也可以按形意拳的说法:虎扑。再形象点儿说,好像在对方身上作了后半拉俯卧撑,所谓“打人如亲嘴,手到身要拥”。
        发力是弹性力量,不是简单的往前一杵。在练甩膀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力向上向后甩,不是向前甩。前人曰:即缩即发。于师天沛曰:“出手如点豆,松活随势丢”。内家拳管这叫:猴煽风。峨眉通臂拳来自猿猴搏杀之道,故猴趣总不可丢。通背初衷终不离猴蹲纵跃间风云曼舞般云动双爪之攻防神意。整劲发力看上去两手是往回收了,但是步法往前进了,脑门儿往前顶了,也就是力量的发动来自全身整体的发动,而两手只不过是加强对称力度而已。手一主动前伸,就只是局部力量谈不到整劲儿。一去一来、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攻一防、一虚一实,阴阳互动。
        拳虽小技,大道存焉!


      3楼2021-06-02 14: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