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晨曦之光
2050年,地球各天文台观测发现,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即将降临地球。
100年后也就是2150年,太阳伴星‘复仇女神’将威胁整个太阳系,其时间持续长达百年。
百年中,地球所有地表建筑和生物将遭受严重威胁。如果没有合理应对方式,所有生命将面临灭绝的境遇。
起初各国政府尚想隐瞒,但民间天文观测者通过网络对外发布了这一消息,一些有良知的天文学家也出面支持民间言论,并声讨政府的行为。
人类社会流言四起,由于政府反应迟钝,没有推出有效的应对手段而让恐慌大幅蔓延,天谴、神灾、灭世等言论四处传播,各邪jiao随之兴起广获信徒,社会一时动荡不安。
在这场人类共同的空前危机中,被称为百年难遇的物理奇才的乔治·M·塞隆举办“全球科技企业精英大会”。
会议中,乔治·M·塞隆向在座精英人士强调——走出人类的摇篮才是希望所在。
依靠塞隆独特的个人魅力,他的言论获得在场人士的强烈认同,所有参会人员合作成立了塞隆联合企业,出资方包括东西方的各大企业巨头,以及阿拉伯世界的皇室。
会后,塞隆联合企业正式向外界宣布,开始研制“舰载型聚变反应堆”技术。
对人类来说,危机永远和机遇共存。
当乔治·M·塞隆引领‘全球科技企业精英大会’后,联合国也正式召开联大会议,会议上明确了目标,全世界的人类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这场空前的危机。虽然人类达成了史无前例的团结,但纷争依旧出现了,人类联盟分成了“宇宙派”和“地球派”,“宇宙派”认为无垠的宇宙具有无限的生存空间,以及无限的资源,人类应该去宇宙找寻新的家园。
“地球派”则认为太空飞船技术尚不成熟,能否坚持到找寻新家园非常不乐观,地球并不会被毁灭,地表可能不适合生存,建议转移到地下进行躲避。经过了人类联盟反复讨论后,“宇宙派”和“地球派”都无法说服对方,决定暂时搁置争议。
由双方各选出几位代表成立‘宇宙灾害特别理事会’,在全球以大国为节点划分片区,全球共享资源和技术,同时建立四大应对方案:
协调各国开展小行星拦截技术的研发。
实行‘地下方舟’计划,为不愿意或者不能离开地球的人,提供地下巨型庇护所;
联合成立‘联合轨道防御指挥部’,下辖五个大型研究中心,进行以化学能引擎的飞船和行星拦截技术开发;
为应对恐bu袭击和民众bao乱,世界各国开始实行军事管理和资源分配制度;所有社会资源为人类存活和发展的大远景服务,凡抵挡这一目标的个人、组织将被认定为世界公敌。
在第四项联大方案下,一切恐怖组织、行为及暴luan分子都被全力镇压,他们要么被彻底肃清,要么潜伏起来不再行动。
以五大常任理事国为基础,成立‘联合轨道防御指挥部’,下辖五个大型研究中心,进行以化学能引擎的飞船和行星拦截技术开发,主力研发以欧美为中心。
俄、中随后联合在青藏和蒙古高原启动‘方舟计划’,及西伯利亚等四个内陆远海地区开挖巨型防空地下城。世界其他国家也逐步启动该计划,而落后地区人民,则提供廉价劳动力服务。
在亚洲,众多国家联手成立‘泛亚共同体’,承诺提供和援建避难设施,以获得周边亚太国家的经济支持和环境稳定。
故事仍在继续......
公元2113年,欧美第1远征队“奥德修斯”共30000名成员乘坐迈锡尼号、火种号、阿波罗号前往数据模型中计算出的“超级地球”(即格里克星系),延续人类文明。
公元2122年,亚洲第1远征队“晨曦”——盘古号、旭日号、恒河号共搭载30000名“成员”按照“方舟”计划从喀喇昆仑脉出发离开地球以5%光速前往目标——格里克星系,寻找数据计算中存在的可能可居住的行星。
公元2135年,塞隆联合企业月面基地航天技术实验室取得10%光速引擎理论突破。
公元2139年,塞隆联合企业远航舰船制造所完成人类第一艘能以10%光速进行行动的飞船。
公元2140年,欧美第5远征队“勇气”出发,以10%的光速追随“奥德修斯”的方向踏向深空。
公元2340年,欧美第5远征队“勇气”共40000名“先驱者”后发先至,到达格里克星系,因未寻找到宜居行星,不得不在气候恶劣的格里克A进行降落。这些“先驱者”在降落后立刻制定后续计划——在半径10光年的范围内建立发达的商业文明,在这片荒芜之地重新点燃人类的文明之火。
公元2370年,格里克A建立大型定居点迈锡尼、洛基,总人口突破150000。
公元2401年,格里克A新建大型定居点不列颠尼亚,总人口突破500000。
公元2455年,格里克A总人口首次突破1000000,三座大型定居点已初步完善,风暴防御维生系统——“天幕”正式搭建。
公元2467年,人类在格里克A恢复对同步轨道空间的控制。
公元2492年,欧美第1远征队“奥德修斯”历经坎坷终于到达目的地,幸存人员共18604人。等待已久的“勇气”后裔——现今的格里克A居民对其进行热烈欢迎。
公元2510年,亚洲第1远征队“晨曦”到达格里克星系,从冷冻中苏醒的亚洲第1远征队队员在未能发现宜居星球后试探性的向这片星系发出信号。
格里克A同步轨道空间站值班引导员发现了“晨曦”的信号。格里克A的居民们虽然不清楚对方的身份,但在验证对方序列码后,还是指引对方穿过格里克A大气层以及紊乱的气流波动顺利降落。
历经苦难降落到达陌生之地的远征队员们在星球表面见到的,不是想象中的荒芜星球,而是恍如“家园”般的美好景象,在格里克A开拓、建设、发展了近两百年的“勇气”和他们后裔的努力下,格里克A已经有了“记忆中地球文明的模样”。
迈锡尼、不列颠尼亚、洛基三座城市支撑着“天幕”——隔离了外界狂暴的气流,百万人口穿梭其中……全新的格里克A文明已在近两百年时间内初具雏形,生活在这里的格里克A居民已有了全新的身份——格里克人。
这里已经不再是地球,就算看起来和记忆中有所相似,但这里没有“复仇女神”降临带来的恐惧、没有严苛的管制、没有难以生存的压力……这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格里克的新城市——晨曦
亚洲第1远征队盘古、旭日、恒河中的14768名成员,在经过免疫检测后,成功取得了格里克居民身份,自此,他们得以以自由的身份在这片“应许之地”
对“格里克人”来说,他们穿越无垠的黑暗与冰冷,从“宇宙的那一端”带来了地球的故事与传说,他们,就是活着的传奇。
对欧美第1远征队“奥德修斯”成员们来说,他们有着共同记忆与话题、可以谈论往事曾经,他们,是能够一起将残缺的文化一点点补全的朋友。
在“晨曦”与“奥德修斯”的努力下,“格里克人”对那个似乎已经逝去的星球——地球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地球似乎成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地方。
就像晨曦成员布鲁斯说的那样——“地球上,除了恐惧,还有希望。”
晨曦从地球带来的那些过于陈旧的舰船性能不足以抵御深空的危险,因而给他们带了永久性的损伤——深空辐射不仅伤害了他们的身体,更对他们的基因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这些“成员”们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长途跋涉后,最终还是死在了这片陌生的土壤之上。
“独在异乡身是客,至死仍非格里克。”他们这一代,从未是“格里克人”。
但他们的后代,却在格里克的帮助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定居点,融入了格里克文明之中。这些晨曦后裔们没有忘记自己祖辈的付出,他们将自己的城市称之为“晨曦”,一如那个冲破黑暗,在绝望中奔向无尽深空的巨兽。在他们的基因里,坚毅的信念远比深空辐射带来的影响刻得更深。在数代的努力下,晨曦后裔用不断发展的基因技术,让晨曦人永远摆脱了“深空病”的阴影。
公元2532年,格里克A的总人口达到了2,000,000。
这是纪念性的一天,但这也是分歧开始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