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关注:7,073,111贴子:37,661,103

【原创】新人发帖,特来讨教各位有关小说的写作#学生免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真兮假兮
记忆,是生活最好的催化剂。就怕有人,像打开潘多拉魔盒一般,一发不可收拾。什么是真的?谁是可信的?
楔子
夏日的蝉声还没响透振甲中学,但忙碌的中学生和小学生额头上的汗倒是不少,已是临近期末了。
“贾老师,今天下午我要去医院带孩子看病,下午的两节创造与科学课,麻烦你带一下,也是这学期最后两节了。”
“孟老师啊,你也知道我是教小学数学的,不懂什么创造与科学?怕给你闹笑话了。”
“也没什么,讲一些小故事啊,提点有意思的问题啊什么益智类的啊。就差不多了。那个是四年级(三)班和(四)班的课,麻烦你了,我要赶紧去了。”
“好的吧,那你快去带孩子去医院吧。”
贾老师倒也不懂什么科学创造,只是教了多年数学,曾经教过一年数学奥数,恰巧看到了准备扔掉的《举一反三》,便随手翻起来了。边翻还边默默念:“有趣的”。
放学铃声响起,办公室外面瞬间热闹起来,小孩子们成群结队,鱼贯而出,贾老师也像准备数学课一般,写起了教案。放学的广播多了条通知:今天下午调整作息,3.00上课。贾老师倒是舒了一口气,时间还挺长。伸个懒腰,去食堂打饭,打开空调,舒服地享受难得一个人的办公室。
可是,直到预备铃响起,贾老师才猛然醒来,慌忙洗把脸,拿起了写了一点的教案,走近了四(三)班。
看到换了个老师,不算吵闹的教室,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慢慢的,声音沸腾了,叽叽喳喳起来。贾老师走上讲台,碰巧三班的班主任从窗前经过,教室忽的就安静下来。贾老师还窃喜着,自己的气场竟让这帮小孩安静下来。
“同学们,你们的孟老师今天家里啊有事,今天这节课由我来和大家讲。”几个调皮的孩子鼓起掌来,但他们还是感受到了来自窗外的凶狠,便停下来了。
贾老师扫了一眼教案,哭笑不得,但多年的教学经验让他并没有表现出来:“给大家出一道比较有意思的题。”贾老师把教案上仅有的东西抄到了黑板上。
甲、乙、丙三个孩子踢球打碎了玻璃窗。甲说是丙打碎的,乙说我没有打碎玻璃窗,丙说是乙打碎的。问到底是谁打碎的?
贾老师看到了几十双明亮的眼睛盯着黑板,得意洋洋。无意中看到了窗边的班主任,竟也看了过来。
过了一会儿,就剩下一个个耷拉着的脑袋。贾老师想这不行啊,得找个人在全班面前说一下,带动一下氛围。找谁呢,找班长吧。他便叫了一声:“你们班班长来回答一下,不会也没关系,讲讲自己的想法。”目光聚集到一个梳着马尾的小姑娘,看似冷静的眼神,怕是当惯了班长,对同学命令的眼神。
“你是叫什么名字啊?”“甄宜佳。”“好,那你说说。”
“甲认为是丙打碎的,乙认为不是乙打碎的,丙认为是乙打碎的,丙与甲乙有矛盾的地方,但是真假和人数无关吧,所以没有办法判断谁说的对。”
贾老师还来不及作评价,一个男生拿着一本《举一反三》,举起了手。贾老师暗自窃喜,竟然有人主动回答问题。“好,你叫什么名字啊?”
“贾毅贞,老师你这个题目少了一个条件”,拿起了举一反三,一字一眼地读了起来,“他们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话。”
贾老师仔细看了题目,果然中午抄题的时候,漏抄了条件。
等到贾老师拿起粉笔去改的时候,贾毅贞带着同学们离开座位,喊着:“假老师,假老师。”讲台被围住了,座位上只剩下甄宜佳坐着,看着贾老师。
投影屏幕前坐着一个中年人,身边的助手笑着说:“没有条件的这道题给一个高中生倒能解决,无非假设几个人讲谎话了。”
“嗯,想办法换个老师上这堂课。”中年人起身就要出门,还有点不放心,回过头来“这件事注意保密,影响不要太大,注意仪器的使用安全。”
门关上了,中年人走了。


1楼2020-03-10 11:15回复
    欢迎各位批评建议


    2楼2020-03-10 11:19
    回复
      2025-08-06 11:36: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一章 我是谁
      生活就像自来水,里面沉积了太多杂质,依稀看去,清澈、透明、平淡无奇。 ——阿乙《寡人》
      “车撞树上了!”
      “车撞树上了?”
      “车,撞树上了。”
      我的视野里只有奶奶家不平整的几块石板,横七竖八地排在庭院正中央,埋在土里。
      二叔抽着烟,坐在门前的石头墩子上。恰巧隔壁收废品的老李头从门前经过,瞟了一眼,乐呵呵地走了进来。
      “车怎么样了啊?树怎么样?树是前些日子大队发下来种的。”
      “村委会,是村委会。”二叔不耐烦地看着老李头。
      “喊大队喊习惯了,这也改不了口了,这事看着是小事,往深处想可不简单。”
      “老李啊,你就把你废品站弄明白就行了,哪来闲工夫掰扯这些事。”
      “就怕别人乱想,好歹也是公共财物,怕别人给你扯到大是大非上。”
      二叔把烟头灭了:“这点破事,还能出人命吗?”
      老李头见也说不了什么,悻悻地回家了。
      等到太阳爬上了透顶,二叔招呼了我去吃饭。奶奶又是给我盛了一碗面条,二叔倒也不恼了,笑着说:“和他一般大的,也就能吃半碗,这小子倒是能吃,也不挑,好养活。”
      奶奶笑着进了里屋,从里屋拿了馒头:“来,不够。再吃点。”
      埋头吃面条的我,手接着馒头,依旧吃着。
      冬天的太阳落得总是挺早,在奶奶家玩了没多长时间,就又被奶奶喊去吃饭。小米粥盛了一碗,蒸的大馒头拿了一个。中午炒的土豆剩了点,馒头就菜,越吃越香。
      奶奶和二叔早些吃完饭了,煮热了水,就倒在脸盆里,洗洗脸。等着我吃完了饭,喊着让我也洗了一把脸。二叔把盆子端到奶奶面前,奶奶脱了袜子,泡脚。边泡脚还问我:“你爸妈咋还不回来接你呢?”
      二叔应着:“兴许在市里还忙着呢,一会儿就回来了。”
      “哥们,你的水接满了。”我这才恍惚过来,赶忙提起暖瓶,连忙说着道歉,抬头看见喊我的人,这不是上次上台发表讲话的常鹭学长嘛。
      来这个破学校已经快两年了,巴掌大的地方,了无生趣的课程和老师,也怪自己,选什么警察学院。当时太年轻,觉得当卧底,抓匪徒,好刺激。可是选了这个警察学院,才知道,未来就能当个片警。也不是不能当刑警什么的,当初学习成绩不太好,报了个刑事侦查专业。到了学校,可以转专业,谁知道和寝室几个哥们联机打游戏,我也还好。觉得犯罪心理学这门课不错,其它课倒也懒得去。等到期末,自然挂了不少课,还敢提转专业的事,也就赖着,等着毕业了,当个片警也不错。
      回到寝室,和我头顶着头睡的张胖子打着呼噜,声音时高时低,另外两床两位倒挺安详地睡着。其实我本来也会这样睡,今天有节犯罪心理学,昨晚订好了闹钟,一早起来了。洗了把脸,看了一眼银行卡余额,二叔把这月的零花钱打过来了。张胖子不知道什么时候醒的,喊着:“于晴同志,你爸妈打的零花钱到了,对不对?”这哥们又要找我借钱了,可是他是不是又是说胡话了,我爸妈早死了。我爬上他的床,朝他脸扇了两巴掌:“兄弟,又想借钱,但是你可得清醒点,不然我管你要十倍利息。”
      张胖子推开我的手,坐了起来:“每个月都有这么一天,我会醒来,问候你的零花钱。”
      我顺势坐下:“可我爸妈都死了,让他们晚上给你送点纸钱?”
      “什么时候的事啊?节哀啊”
      “你没睡醒吧,都多少年前的事了,你快睡会儿吧。睡醒了再聊。”
      这哥们倒也听话,呼噜声就响起来了。
      我拿起来犯罪心理学的书,拿好钥匙,出门上课去。
      上犯罪心理学课的老师倒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警察,第一堂课就展示了他丰富的经历和奖章,更多的还是英勇的经历和犯罪心理学好像没什么关系。不过他也说了,靠犯罪心理学破案的案例极少。对于刑警的案例少之又少,更何况我们这些未来要当片警的,面对的是盗窃、打架、嫖娼等这些普通案件,依靠心理刻画,如同海中捞针。而相反,越变态和不常见的案件,刻画的准确性越高。因为越变态,不平常的细节就会越多,细节越多,越容易指向性的体现出犯罪嫌疑人的一些特征。
      不多久,教室人就坐满了。


      3楼2020-03-10 20:24
      回复
        第二章
        原本每周三上这节课,教室是满不了的,这老师只给我们治安管理专业两个班上课,像我室友这样的不少。这节课来了好多新面孔,女性的气息略微多了一点点。
        本来我是坐在中间的位置,看着人越来越多,就跑到了后面 总感觉会有点难得的安逸。看着这新来的人,有几个上足球课的时候倒是见过,应该是刑事侦查专业的一个班,不清楚老警察之前有没有给他们上过课。说到足球课,就不得说说体育课,体育课对于警察学院,有必修的,像什么队列、武术、开车、体能训练,听说大三会学射击,毕竟巴掌大的地方竟然舍得用一大块地建个射击馆。大一没得选,天天早起搞体能,晚训搞体能。大二也就稍微缓和一下,能选个选修的,我也算踢过足球,就选了个足球。
        老警察走上讲台,解释了一下这么多人的原因。老警察要出差,不得已,把三个班弄一起上课。先开始,照惯例,老警察出了一个案例,让我们从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各阶段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其实这节课最有趣的是案例,有的案例比有的网络小说还有趣,老警察给的这个案例其实挺复杂的。
        小苏,某公司研发部小组长,年龄30岁。在校期间,她的成绩名列前茅,深得老师的喜爱。她和女同学的关系比较好,很少和男同学交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她很渴望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父母在其小学四年级(10岁)时,因父亲外遇而离婚,此后由母亲一人独自抚养长大。她是父亲在其39岁时才得的孩子,在父母离婚前她过着公主般的生活。母亲在离婚后情绪比较低沉,常常对她面前埋怨她的父亲。当时她很憎恨自己的父亲,她认为这一切的痛苦都是父亲对婚姻的不忠而带来的、痛恨破坏自己幸福家庭的第三者,同时也埋怨母亲的不坚强。
        她把自己的时间都投到了工作中,她因工作成绩突出而升职为研发部的小组长。以此同时公司研发部引进了一名新的部长,在看到新部长(张宇)的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父亲,她潜意识中对父亲压抑的爱被唤醒了。小苏对张宇产生了说不清的爱慕之情,从此她一直关注着张宇。她知道他已经结婚,但随着不断的交往,她发现自己对张宇的爱越来越深。小苏成了张宇的情人,她开始扮演起了自己最讨厌和不能认同的角色——第三者。小苏的内心不停地做着激烈的斗争,她想要离开张宇,但又放不下这份感情。生活就这样继续,在和张宇一起的第四年开始。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迫于现实的压力她去做了人流。从医院回来的那一天,她把自己关在房里哭了整整一天。她想清楚了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她必须和张宇说清楚。
        听了小苏的话,张宇打了小苏一耳光后门离去。此时的小苏真的绝望了,她真的不清楚这样的一个男人还有什么值得自己去爱的,她那可怜的孩子没能到世界上看上一眼就被杀死,而张宇在伤害自己之后凭什么还能和妻子幸福的生活。这真的不公平,她要为自己的孩子报仇。2005年下午3点她以推销面膜为借口进入了张宇家,趁李卉(张宇的妻子)不注意,用围巾套住李卉的颈部,致使其呼吸困难。就在此时,张宇四岁的孩子从游戏房里出来,在小苏和孩子眼神对视的那一刻她彻底醒悟了。她放开了自己手中的围巾,冲出了张宇家。她在路上不停的流着泪,走了两个小时后她到警察局自首。2005年,小苏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四年。
        简单来说,小苏童年畸形心理造成了她的悲剧。如果仔细分阶段来分析的话,我拿出夹在书里的纸,准备写写。谁知道,一个女孩举起了手站起来,老警察招呼着,她走上讲台,把答案放在投影仪下。
        说了一大堆话,大都是些套话,也就是好多犯罪都有相同的共性,把笔扔在一边,其实她说的小苏有与犯罪相适应的智能这个观点还是挺新颖的。她说:“在本案例中小苏有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智能,她了解到女人爱美的心理,因而她假装自己是推销面膜的人。从而可以让她比较容易的进入张宇家对李卉进行杀害”
        毕竟犯罪也是要有脑子的。
        我也就抬头看了一眼女孩子的背影,感觉还不错,。毕竟警察学院公安类专业,也就一个专业一两个女孩子吧,要是没有非公安类的专业,学校恐怕可以叫庙了。
        老警察连连称赞,见没什么人提问,又接着讲课。忽然,这老警察诡异的笑着:“这是我们几个班的最后一节课,我问个问题,回答的让我满意的,这门课期末考试就不用考试了。”听到不用考试,一个个眼睛发亮,老警察这次出题不简单不寻常。
        存不存在完美的犯罪?存在,请说理由,不存在,也请说出理由。
        我其实上大学之前都是觉得没有警察破不了的案子的,但后来仔细想一下如果一切做到了极致,会不会存在呢?要怎么说呢?脑子瞎想着,熟悉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又是那个清秀的女孩子站了起来。
        我们假设某个犯罪心理学专家准备作案,他想要确定一个完美的计划,目的就是结束对方的生命。他拿来两个面具,红色代表犯罪的自己,绿色代表专家的自己。
        他先戴上红色面具想象完成了一系列行为,最后造成什么样的犯罪现场。接着他又戴上绿色的通过犯罪现场来分析自己。同时,他会考虑自己的推理分析是否存在漏洞,就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一个道理。
        这就意味着如果他按照自己的思维和心理出发,发生一系列的行为,最后必然会推论出他,即便是伪造意外死亡现场,太过逼真就说明犯罪嫌疑人有相关的知识经验。
        那么保险起见,他可以伪装成某个他详细调查了解但一直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模仿其犯罪模式,转移各种嫌疑。这就要要符合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犯罪间隔时间以及犯罪手法不断演变升级。他有便利的条件可以了解相关资料。
        从这个专家想要杀人并且是构成完美犯罪开始,这目的本身就是一个动机了,他所有的行为都会为目的服务,被其所指引。专家的思考过程参考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专家对目标的跟踪、探访、密集调取相关案件资料都会使他成为警方的怀疑对象。
        更何况,设计完美的犯罪可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因素,(比如电视剧里常见的停电,交通堵塞,遇见熟人,突然敲门的邻居,意外搭讪的同行者等等。)
        红面具的专家最终被绿面具专家所说服,这不可能。只要他想犯罪,就会有心理活动,影响行为的发生。
        原来刑侦真的不适合我,如此缜密的逻辑思维,我还是未来好好当好我的片警吧。这老警察也不惊讶,怕是上多了课,习惯了自己优秀的学生。老警察也在自己的本上登记了一下,这个女孩期末应该不用考试了。课间的时候,我特意留意了那个女孩,无意中扭过头来,竟发现那仿佛我的小学同学,是姓甄,叫甄什么来着。
        后来,老警察说了说期末要考的内容。其实对于完美的犯罪,我还想亲口问一下老警察。等到下课了,我逆着人群,走到讲台,问了老警察个问题,如果一切设计到了极致,会不会完美犯罪?老警察狡黠地笑着:“那给你个机会,很简单,源东县快要中考了,到时候派你去押运试卷,在密封的试卷里面塞进去一张白纸。”


        4楼2020-03-11 09:30
        回复

          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6楼2020-03-11 09:31
          回复


            10楼2020-03-11 09:33
            回复
              加油


              12楼2020-03-11 09:33
              回复
                冲冲冲


                13楼2020-03-11 09:33
                回复
                  2025-08-06 11:30: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着还不错,来回个贴顶楼主~望楼主稳定更新,不要弃坑哈~


                  IP属地:河南14楼2020-03-11 09:34
                  收起回复
                    春日暖阳,来这里找一下灵感。


                    15楼2020-03-11 13:40
                    回复
                      睡前暖一下


                      16楼2020-03-11 20:27
                      回复
                        @待我长发过天


                        17楼2020-03-11 21:43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3-11 22:08
                          收起回复
                            dd


                            IP属地:江苏19楼2020-03-11 23:12
                            收起回复
                              2025-08-06 11:24: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三章
                              这个老警察果然没什么好主意。我问到:“什么纸都行啊?”心里想着这老警察有要求就给他拒绝了。
                              这老警察竟然没什么要求。老警察补充道:“一辆车里,两个武警,四个实习警察,一个司机,纸进去之前是不可能带进去的。完美实施的方法过几天我给你写一下,把你邮箱留一下。”
                              看起来是无法拒绝了。
                              “你是要利用我嘛?”
                              “不,如果利用你来犯罪,我有好多专业的学生,只是你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解决疑惑最有力的就是实践。”
                              看起来是不能拒绝了。
                              “如果你不幸被发现了,我去捞你,不过,我会设计一个完美的计划的。另外,这件事也不要告诉任何人。”
                              这下真的不能拒绝了。
                              老警察倒也没问,便收拾起来公文包,顺带把我写的纸放进了包中。“好。”这老警察点了点头,竟然转身就走了。
                              我有点恍惚,边在教室坐下,不知道接下来要面对什么。不过想起来有点刺激,试一试就试一试。回了寝室,这几位哥们都醒了。打开电脑,看到班长发个通知,班里选一个人去押运试卷。
                              这老警察也的确没骗我。寝室的三个哥们倒是挺积极,想着感受一下押运试卷的感觉。这哥几个也问我去不去。我说家里有事,去不了。老警察过几天果然发过来一个文件。
                              计划看起来很完美,我开始了准备,一切都在中考那天开始。果然,搜身,感觉老警察特意交代了,检查的特别仔细。
                              没有机会带纸进去,老警察想到了中午送饭的餐馆。我提前和餐馆老板说了一声给我那份加包纸,这一切都建立在老警察知道供餐的餐馆。
                              虽然拿到了纸,但心里很忐忑,看着背着枪的武警,手心有点冒汗,时不时往裤子上擦一擦。老警察竟然忽然出现了。把我叫到一边:“什么感觉?”
                              我把手心给他看。他笑了起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和实践还是有差距的,侦探小说电影里的场景手法,只针对理想环境下案件发生,你有这个知识,也不一定有那样缜密的思维和强悍的心理,平静地处理后续未知的一切。
                              比如,某个嫌犯清理了他所能想到的痕迹,伪造成他认为合理的自杀现场或者与他本人特征不符的犯罪现场,比如杀人过后拿走财物,伪装成入室抢劫。
                              同时,你了解犯罪心理学知识,不代表能像实践出真知的惯犯一样,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最简单的,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进入某个分尸,然后溶尸的现场,空气里的味道,现场的血腥,刺激着你的神经,于是,我吐得稀里哗啦,老警察们巨淡定的忙着自己的事,头也不抬的跟我们说,走远点吐不要破坏现场。
                              以这样的情况,对罪犯来说,了解犯罪心理就像根据模子做一个面具,你做的不好不真,反而是种负担,欲盖弥彰会会暴露自己。”
                              老警察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也没曾想这是最后一次见他。他拍了拍我的肩:“这次押运试卷有补助,过几天看一下银行卡。”


                              20楼2020-03-12 11: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