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眷吧 关注:198贴子:21,644
  • 82回复贴,共1

话说 “ 一念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心目的: 此说 仅仅是对实修求解脱的道友们交流互助为目的。
基础见地:由于不屑遮破某些下下见地的繁琐知见,因此,此说基点很高。
也就是 基于法称论师《释量论》里以“破生似决定理”破除了外境实有微尘;还有世亲菩萨在《唯识二十颂》里讲到的破法“身念处”之后,安立的 大乘唯识。即成立“一切唯识,心外无境”。也就知道根尘相对的相,或者能取和所取的相,唯一只是心识以迷乱习气变现的假相,正显现时也了不可得。
见地增上:多以弥勒菩萨(即随教唯识/经唯识)的甚深见地【注 此唯识法义以如来藏思想方便引导,如来藏亦是无实空性,故不被龙树中观空性妨难,然则 与其圆融一味】
最终意趣: 指导实际修证,证悟心之自性、利乐一切有情。
将广泛持久地 以“一念”为契机,共享甚深微妙佛法。


1楼2020-03-14 20:20回复
    “一念”即是说“一单元心的行境”。
    心即集起义,就是在无相的心性的海洋里 泛起浪花义。【另喻 心性的火花一闪 便称之为心】
    严格讲来,“一念”应该是究竟到一刹那的心。【按印度《僧只律》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 据此推算: 一须臾=48分钟,一瞬间=0.36秒,一刹那=0.018秒】
    我们的心要静下来 非常细的时候,才能自己感受到自己生起的“心念”,世间修习禅定功夫者在无念时 就能感觉到从无到有的“一念”,而圣者阿罗汉更是对念头的感觉 犹如我们凡夫感受过火车一般。
    我等粗心凡夫,能自观心念,能感受到念头的生起是不太可能的,仅仅是靠自己明知心的自证而回忆,刚刚是有了一个什么什么样的念头,而且似乎感受到的是一个单元的念头,也就是说是一长列火车式的念头过去了而已。
    没关系,因为 无始劫来,我们的心根本就没这样玩过。都是见念头的火车来了,马上就上车了,而且还跑到了车头,凭自己的东寻西思的习惯技能开起了火车。直到车毁人亡,就又再找下一个火车。现在,我们要知道,这样上车开车毁车、再上车毁车、再上车毁车。无穷尽也。这就是轮回。“念头的无限生灭生灭的流转就是轮回呀!”这声音仿佛是车站的喇叭里传来的。。。
    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角色,当车站售票员,不要上车,不要当列车员、乃至火车司机。。。
    此处延伸法义,后续。。。。。。


    2楼2020-03-14 20:22
    收起回复
      前面说到了一念的刹那心识,那就再多说一点。
      在大乘法义里,通常都是观察诸法无常,即外面的显现尘相法和内心的根识法都是无常的。
      怎么破除对这些内外法的实执呢?
      多是以外面的所取境相为例【比如色尘的高山相、声尘的高低相 等等,从它们的可分性、 变化性从而推定其为 无实空性(因为凡是实有法 必然具备 恒一、常有、不受它制约的自在等特质)】或者中观更破内心的阿赖耶识的实有。
      有时靠这种泛泛地、粗无常解释,不是很有说服力。才有从刹那微尘和刹那心识方面的诸多论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细无常”。
      细无常 在两千多年前印度的佛教徒来讲已经是很深刻的认识了。但是,在物理科学发展到粒子时代的今天,就很容易理解。即利用显微镜下物质的组成结构(基础的分子、原子)理论。
      当时大小乘争论的焦点就是 “无分微尘”,也就是现代物质分到最小的存在单元,这个是实粒否?【即不能再分的最小真实微尘粒 否?】,唯识和中观都坚持 没有这个实粒存在,再分就是空化了,也就是佛在 《楞严经》里说的 “邻虚尘”的概念微尘。
      当今 我们通达这个显微镜和肉眼下所见境不同,就已经破斥了“眼见为实”的不合理性。
      但是,科学家与我等 为了给自己实执的习气打圆场,就用了一个“二谛”的说法,世俗谛是人肉眼的虚见,显微镜下的真理见为胜义谛。当然这仅仅是最方便、最粗劣的“二谛”说法。
      遵照开篇的基础见地所云,不再过多为此下下见地浪费脑细胞。
      这里 主要说明的就是:因为粗无常故,如瓶相,年久变色乃至某刻碎掉,这个碎掉之前的颜色变旧的过程中,不可能是某些天一直不变,而是某几天突然变旧的,所以必定是刹那刹那再变,即刹那刹那在变成个个不一样的瓶子相,也就是说,瓶子其实是刹那刹那地显现出别别的(即完全不再是前前的那个瓶子)瓶子相。 瓶子其实是这些别别的瓶子相,因按照时间顺序一一显现出来的相似相而已。是我们的眼识+意识 太粗笨,根本不知道是别别相的连续现前,而误认为是一个瓶子在那里一直没任何变化。这就是我们凡夫对色法定义的静止,乃至认为有个常法(瓶子)存在了几天、几年。唯等到某一时刻 显现此瓶子的阿赖耶识内的种子耗尽,而显现了较大差异的瓶子相时,才说这个瓶子坏掉了、不存在了。对于质变之前的所有量变,都是认为这个瓶子还存在,只是颜色变了变。 殊不知,只要有丝微的变化相,都不可能是一个。这就是细无常的真理, 大家看现代大屏幕的显示原理就会完全明白这个细无常的道理。
      其实,现代的摄影、视频影像法的诞生,对于开明细无常的道理,会非常有利的,而对于当年印度学子们,就很难通达,只有先靠禅定功夫。
      这样就可以引出结论:心前显现相【注意包括根识的显现,但由于不易懂可以先依靠所境的诸尘相,如瓶子】,是这样刹那刹那从阿赖耶识里成熟后缘起显现的:显现(缘起生)、显现(缘起生)、显现(缘起生)。这是三个刹那的显现相续。生灭、生灭、生灭。注意是一刹那就即生即灭,显现第一刹那缘起,不待第二刹那即灭。我们的心的相续就是这样生灭、生灭,仅仅是一刹那的周期。【注意: 这里都是缘起生、没有缘起灭这一说的: 即显现是缘起、灭是法性自灭,灭不观待缘起,这就叫缘灭即灭,理解为:灭是无事,缘起是有事,用多少有事也缘起不出一个无事来。此不多述。】
      树立这些见地,并非对我们修行没有益处,最大的一个益处就是:我们发现了心相续的特征,就是 现、现、现、。不管这个现相续能持续多少时长,也不管我们观心时能看到几多念头组成的一个大单元,它都是刹那性的、生灭状的。而所谓的禅定是什么?就是在念与念的间隙处找个入处、并延长她,这就是禅定。至于这个念隙里究竟是个啥样子,暂时不讲。
      这就是为什么说,有的人 吃饭时开悟、有的人坐车时开悟,有的人坐禅结束时开悟了。。。因为就一刹那的时间为0.018秒来说,我们的开悟机会可以说是随时随地的,高兴吧!


      3楼2020-03-14 20:39
      收起回复
        再来 释迦佛亲口教言,让我们随时随地要护持一颗善心的重要性,如果把慈悲心串习的越深越牢,那三恶道就与我们无缘了。
        佛陀第一次发起慈悲心的公案:
        阿难,在一旁见到佛陀如此慈愍地关心大众,深为佛陀的广大悲心所感动。因此,恭敬地请问佛陀:“世尊,您的慈悲令弟子们个个如沐春风。您这般不忍众生受苦的悲悯胸怀,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佛陀微笑著对阿难说:“无量劫前,在地狱中有两个罪人。狱卒剥取他们身上的皮,用作拉车的皮带;并且,命令他们共拉一辆十分沉重的铁车。在拉车的过程中,狱卒还不断以铁棒殴打他们。两个罪人就这样来回奔波,毫无喘息的时候。”
        “其中一人终于体力不支,晕倒在地;狱卒见状,又是一阵毒打。见到同伴如此悲惨,另一人心生怜悯,告诉狱卒说:‘可不可以让我代替他?我一个人来拉这部车就好了。’狱卒听了大发雷霆,以铁棒重重地捶打这个人,这人当场身亡;然而,由于一念悲心,结束了地狱的业报,投生于忉利天。”
          佛陀又告阿难:“地狱中心怀慈悲,愿代同伴受苦的罪人,就是我的过去生。自从在那一世当中,看到地狱罪苦众生受苦无量,我就发起了大慈悲心。此后,生生世世对一切众生都心怀慈愍,不曾退舍,直到现在。”阿难聆听了佛陀初发慈悲心的因缘后,十分感佩佛陀的慈心悲愿,欢喜地依佛陀的教诲,精进用功修行。
        这是 用“一念”心 在关要时刻的 粗说。下面 就要 谈谈 观心的细说了。


        5楼2020-03-14 20:48
        收起回复
          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
          这说的是阿赖耶识波动的速度。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3-15 19:00
          收起回复

            刚才那位兄弟真的没了


            8楼2020-03-15 21:03
            收起回复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边界在哪里?
              当局者如何能成为自己的旁观者?
              有人说“自己变成他人,是永远也不可能的。
              然,唯有心,是可能的!
              心可以自己把自己吃掉,就这么希奇,不稀奇不足以为心!


              9楼2020-03-16 13:12
              回复
                两头都截断,一剑倚天寒。
                管他东西南北中,当下般若慧剑直接斩出。观一切法空。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3-19 12:24
                回复
                  [ 至妙之忍: 回复 北国的树林 :所以心法 是看 【心】不是看心的内容 而是看心的起行 从觉上起 是 【性起法界】这就不是攀缘 这就不是【识】行【是觉行】是智慧现前 ]
                  这才是 往正行上 走呢!


                  11楼2020-03-22 13:5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3-24 07:08
                    收起回复
                      问:堪布刚刚讲到,念头的身体是情绪,念头的生命是智慧,每一个念头的后面都是智慧。这个不好理解呀,念头的后面不是执著吗?
                      慈堪布:不是,念头的后面不是执著。念头表面是执著,但是念头的深层次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还没有证悟的时候不知道,但是对证悟的人来说,它的生命就是光明。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看到它的生命是什么样子。
                      我们用眼睛看一个人,可以看到这个人的长相,但是这个人的生命有多长,我们看不出来。所以平时我们看到的都是念头的表面、念头的长相,或者是念头的身体,念头的生命我们看不到。
                      刚才讲的执著还不是它的生命,执著是它表面的现象。
                      问:请问堪布,什么是般若观照?如何起般若观照?
                      慈堪布:我们用我们的这个意识去观照或者去观察,那它没有办法看到如来藏,看不到。比如说,我们的肉眼用可见光去看物体,它看不到物体的深层次,只能看到表面。如果我们用X光,它的穿透力强,所以它能看到物体的深层次。
                      般若是智慧,如果用智慧去观照的话,那么智慧它的穿透力强,所以它就看到了这个本性。如果我们用念头去观照、观察、关注,那它看到的就是表面的东西,深层次的或者本质看不到。般若观照就是这样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3-24 21:08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8-25 1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