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左斜吧 关注:111贴子:1,227
  • 4回复贴,共1

【左斜】主观的读后感 :黛玉之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吃吧


1楼2009-10-13 22:05回复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 “红楼梦.葬花诗”清.曹雪芹


    2楼2009-10-13 22:08
    回复
      干麼会想到这一个题目?源起於某天晚上正在淋浴的我,无聊地突然记起“红楼梦”中林黛玉死的一幕。於是,便开始在思想她死的原因。够无聊吧!
      先要稍作声明,鄙人并不是红学家,这篇文也不是什麼造学文的文章,纯粹乃鄙人的读书感想而已,若有幸给路过的红学学者或狂热红迷发现,请高抬贵手、宽容一下小人的愚见。
      “红”是笔者极为喜爱的读物之一,由最初不什了了,看得了无味道,到最后看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愈看愈爱,看过不下十数遍,可惜仍然记不牢当中的内容与细节,脑内藏著的仍然是割裂的片段。然而,这并不会影响这本书的可读性,因为本书确是一本伟大的书。
      记得白先勇老师曾在一个座谈会说过,想学写小说的人,必定要阅读,并且要细读、精读“红楼梦”,因为所有写小说需用的技巧和表达方式,曹雪芹已於本书中给了我们最佳的模范:以诗词歌赋入文衬托主题、景物细致的描写、人物心理描写、角色的塑造与文本的牵连、紧密的情节结构、悬念、故事冲突、意境……嗯,文词如何优美、笔触如何细腻已不用再多提。
      老师确实说得一点也不错,“红”确是一本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书,文笔修辞技巧等也不用说,书内那丰富多元的主题才是最令笔者折服的。当然,广大读者也知道,曹雪芹写作“红”主要目的,是要讽刺当时社会权贵的势利和封建思想、宣扬佛家思想等,亦有说自叹家道中落而写,这些种种从整本书的内容与各个章节中都能见到----虽然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大多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一段情。如果你也以为“红”的重点就在贾林之情上,那你是错了!
      犹记得年少时,无知的我,一度以为看“红”就是看贾宝玉与林黛玉,后来才发觉,这两人只是一个晃子;他们只是曹雪芹要借用作贯穿全书主题的两大角色而已。本书中涉猎到许多人生命题和人世间的种种,当中有揭露社会真像和人性丑恶与美善,简直与我们现在生活中经历到的无异。
      小时候看不懂,是因为内心还很幼嫰单纯,还未进入险恶的世途;人成长了,人生阅历丰富了,遇见的大和事多了,便开始明白当中蕴含的意义。


      3楼2009-10-13 22:16
      回复
        嗯,对不起!有点离题了。就说回黛玉之死吧!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曹雪芹笔下一出场,其实已注定了会是个悲剧人物。甫出场,曹君对她有以下形容:“众人见黛玉……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又透过黛玉自道病况时引用那和尚之说“只怕他病一生也不能好!……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而众所周知,在曹君笔下的黛玉乃绛珠仙草托世,为的是要“把一生所有的泪还他”,他指的就是神英侍者,亦即是贾宝玉的原身,因此,黛玉之死作者在开始时已有伏笔,而她与宝玉的一段缘也是注定不会结果的。纵然如此,笔者每次重看黛玉死的那段时,内心仍然感到到悲伤,不过,心中涌出的,更多是愤慨。
        为什麼要愤慨呢?就是替黛玉感到不值啊!我一直觉得原本黛玉是不用死的,只要贾母真个将她许配给宝玉,可是,书中那帮无知的妇愚却一味说黛玉命薄福薄,不断在耸涌贾母让宝玉娶宝钗,说是什麼金玉姻缘,真是愚不可及。
        黛玉的病情因何恶化?起初是在第八十九回中,她听见了雪雁和紫娟私语说宝玉已给配婚,於是便开始自残身体,睡不盖被、不进米饭,立心让自己慢慢因病死去。我常在想,既然贾母明知黛玉是因何事而绝食自戕,为何不成其之美,反而自私地为了宝玉的“美好将来”,仍然一心一意要宝玉与宝钗成婚。如果,贾母让黛玉跟宝玉成亲,结局是否会改写?黛玉大概也不用死。然而,这正正就是作者著书的原意啊!
        贾母不自私、买母和那班妇愚不封建、黛玉不死,又怎能达到讽刺封建思想和权贵阶级与卑微者之间的矛盾?黛玉的死,还有一个原因,她是一个孤儿,没有父母可靠,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因此,在关键时候不会有人代她出头,替她说一句话,这就是黛玉的悲剧。
        年幼时我会喜欢薛宝钗,就如书中人物对她的评价一样,觉得她大方得体、善解人意、可敬可爱;那时候只觉得黛玉很小家子,故作扭拧、攻於心计。随著岁月增长,经历人情冷暖,才开如懂得欣赏黛玉性格之美。她的一切思想、言行和所谓的“心眼”只是一个弱者在冷漠的环境中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生存方式而已;要是她也像宝钗一样有个薛姨妈在身边,作她的树荫,她也不用处处提防,谨言慎行。
        而薛宝钗是否真的是那麼大方和不计较?对不起!容许笔者说个“不”字。这纯粹是笔者个人感觉,我发觉对於这个人我是愈看愈不喜欢的了。什麼是心计?什麼是“圆滑”?什麼是“小心眼”?她外表流露出的落落大方,懂大体,正正是她的“心眼”所在啊!


        4楼2009-10-13 22:17
        回复
          d


          5楼2010-02-25 18: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