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1,973贴子:1,141,787

臆说道德经:道不可道,可道非道。名不可名,可名非名。吾之记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臆说道德经:道不可道,可道非道。名不可名,可名非名。吾之记道,是名可道,亦非道也。尤以手指月,指非月也,然非指无以得月。罪我非我,是名臆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3-20 13:56回复
    自亦昏昏,何能使人昭昭?!唯记片言只语,祈高人不以之鄙陋,指吾大道,是为幸。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3-20 14:03
    回复
      厉害👍🏻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3-20 14:07
      收起回复
        1,道德经全文,按照帛书内容厘定。不知该帛书是否为真。唯觉其意更近老子,仅次而已。同时,也按照通行本,把道经排在德经之前,习惯罢了。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道不可道,可到非道,名不可名,可名非名。立道破道,立名破名,亦立亦破,即立即破。唯立,知其所指,唯破,方不执象。有无者,如无极生太极,太极归无极,似环之两端,互利互根,妙趣无穷。由无观其微,自有观其浩。渐达:大道玄通天地外,妙机尽在有无中。
        紫清真人诗总之:此法真中妙更真,无头无尾又无形,杳冥恍惚能相见,便是超凡出世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3-20 17:57
        回复
          1,道名论:释氏曰 我所知法如树上叶,我所说法如掌中叶。我认为,这是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的最好诠释。
          2,破立论:金刚经云:法亦尚舍,何况非法。应无所住而生其身。究竟道,究竟名都应舍,何况不是究竟道究竟名,我们就应破其所道破其所名。推而广之,可破世界一切执。前几年,在南海普陀山拜观音时,突然有感而作:身处南海拜普陀,熙熙攘攘人如梭,菩萨应如贪官念,佑你只因送礼多?!这些都是心外求法,缘木求鱼。
          3,有无之论: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百事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造法,人于心上起经纶,仙人已有两般话,道不虚传只在人。由无观有,由虚无而万物。由有观无,从百态而同归。有如太极之阳,无是太极之阴。孤阳不长,孤阴不生。有无相化,无有同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3-21 11:54
          回复
            “道”字的写法:两点见阴阳,中一以贯之,内求于自心,常持莫须离。懂了道字的写法,可少走很多弯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3-21 13:46
            回复
              啥也不是。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3-21 15:21
              收起回复
                看道德经得先懂字意,这个字在古时是什么意思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3-21 16:31
                收起回复
                  为道日损,把自己弄得高僧一样,攀读真累!
                  “内求于自心,常持莫须离。”所有的修道,都离不开“心”,都是思想上的转变。


                  IP属地:广东9楼2020-03-21 17:02
                  收起回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解释:此乃佛家所谓起分别心。当自己有了美的认知,也就开始有了分别心。对于美的,就会有喜欢,占有,效仿,乃至于伤害或利用。对于丑的,就会厌恶,躲避,嘲笑乃至诋毁。也就六根不净,六欲橫生。余者同之。所以圣人事来则应,事去无痕。如日月普照,雨露均沾。不偏美善,不避丑恶。无有分别。行其所必行,止其所当止,不计成败,不居功过。置身事外,故亘古常新。诗云:游尽千江不滞水,神龙化出了无痕。当如是尔。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3-22 03:20
                    收起回复
                      《列子 说符》云:形枉而影曲,形直而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伸任物而不在我。如把心比作形,把善恶美丑等分别比作影。可知:非幡动,亦非风动,是仁者心动。以诗总之:廓然心境大无伦,尽此规模有几人?我性即天天即我,莫于微处起经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3-22 03:21
                      回复
                        很强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3-22 03:24
                        收起回复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3-22 12:52
                          收起回复
                            oh,mygod.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是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搏而不得,希夷微……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谓不见名的名,不可道的道……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3-22 13:33
                            收起回复
                              这段文章,我想了很久。现在的解释大概是:
                              1,不上贤,也就是不推崇贤人,不给贤人各种好的名声或好处,人民也就不会因为想得到这种特权而明争暗斗了。然后再引申到社会的两面人。
                              2,不贵难得之货,也就是汉文帝退马,司马炎烧裘。不奇货可居,这样老百姓也就不会由于得而不可得,以至于去偷。
                              3,去除人们的欲望,社会就不会混乱。
                              4,所以圣人的高招是:让人们无欲,又能吃饱,没有竞争意识,身体强健,就算有点头脑的,也不敢造次,这样就天下太平了。
                              对于这种解释,我只有哑然一笑。古之愚民,是由老子就开始了?还是有心人故意曲解?!然后流毒百世。如朱熹之流,旧瓶装了新酒,非要还挂着羊头。如不如斯,当不会有倒孔之祸。不上贤,就不会有争斗。那我们不吃饭,就不会被噎死了。因噎废食!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那我们也不应该有飞机,有原子弹的。这些都是难得之货。国衰之由!诚为老子一叹。果如其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3-22 23: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