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恶,第一个导人向善的是谁?
这个问题荀子自己根本回答不了,他只好说是礼法可以使人为善.善恶的标准由你是否遵守礼法来决定.
那礼法谁定的?
他说是圣人.
圣人也是人,他也是恶的,他怎么能做出善的礼法,那他的动机一定是恶的.
在《性恶》篇中,荀子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荀子最后没办法,他只好说,这个礼“是百王之所同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荀子.礼论》
他把礼作为判断善恶的标准,又说不出来这个礼怎么来的.
等于承认自己人性论有问题,不能成立.
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都是伪命题.
楼主,荀子比孟子小了五十多岁,不可能在稷下和孟子辩论,别听孙皓辉胡扯.
就你说的这个“人生下来就喜欢吃好吃的东西,喜欢看好看的东西”.
这难道能叫恶吗?
按这个逻辑,人要是喜欢吃难吃的东西,看难看的东西就是善了?
不管善还是恶,你都必须做出来才算.
我看见一幼儿落水,我心里非常同情他,非常不忍心,可我就在那看着,不去救他,这不可能称为善吧?
同样的道理,看到别人吃好吃的东西,我也想吃,我就去抢他,这才叫恶.如果只在那里想,谁能给你定为恶啊?
再说了,一楼这个例子根本就不恰当,我“生下来就喜欢吃好吃的东西,喜欢看好看的东西”.我努力工作,正当合法的得来,这也是恶吗?
我现在比较赞同傅佩荣和易中天的看法
孟子的人性论是:人性向善,确切的说是人的社会性向善,(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有这个心,你可以为善,但是你不去做,不叫善).不谈人的动物性.
荀子的人性论是:人性有善有恶,确切的说是人的动物性(性)为恶,人的社会性(伪)为善.
这个问题荀子自己根本回答不了,他只好说是礼法可以使人为善.善恶的标准由你是否遵守礼法来决定.
那礼法谁定的?
他说是圣人.
圣人也是人,他也是恶的,他怎么能做出善的礼法,那他的动机一定是恶的.
在《性恶》篇中,荀子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荀子最后没办法,他只好说,这个礼“是百王之所同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荀子.礼论》
他把礼作为判断善恶的标准,又说不出来这个礼怎么来的.
等于承认自己人性论有问题,不能成立.
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都是伪命题.
楼主,荀子比孟子小了五十多岁,不可能在稷下和孟子辩论,别听孙皓辉胡扯.
就你说的这个“人生下来就喜欢吃好吃的东西,喜欢看好看的东西”.
这难道能叫恶吗?
按这个逻辑,人要是喜欢吃难吃的东西,看难看的东西就是善了?
不管善还是恶,你都必须做出来才算.
我看见一幼儿落水,我心里非常同情他,非常不忍心,可我就在那看着,不去救他,这不可能称为善吧?
同样的道理,看到别人吃好吃的东西,我也想吃,我就去抢他,这才叫恶.如果只在那里想,谁能给你定为恶啊?
再说了,一楼这个例子根本就不恰当,我“生下来就喜欢吃好吃的东西,喜欢看好看的东西”.我努力工作,正当合法的得来,这也是恶吗?
我现在比较赞同傅佩荣和易中天的看法
孟子的人性论是:人性向善,确切的说是人的社会性向善,(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有这个心,你可以为善,但是你不去做,不叫善).不谈人的动物性.
荀子的人性论是:人性有善有恶,确切的说是人的动物性(性)为恶,人的社会性(伪)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