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华吧 关注:68贴子:546
  • 4回复贴,共1

\n\n 2017年,多年没有在经济学五大期刊上发文的理查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n\n 2017年,多年没有在经济学五大期刊上发文的理查德.塞勒拿下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他的研究领域——行为经济学上。最开始了解到行为经济学的时候,我猜测行为二字就是指人的行为,所以行为经济学就是更侧重研究个人实际行为的经济学学科。在当时,除我之外,还有一位老学者也对行为经济学作此解,因而我也信以为真了。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行为经济学被解读为“行为的经济学”是误解,应该叫做“行为主义经济学”。除此之外,严格来说,把行为经济学简单理解为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也是不准确的,因为行为主义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这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行为主义。\n 应该明确的是,如今活跃在许多学科应用领域的行为主义,其实根还是在心理学。行为主义思潮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心理学界,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约翰.华生在1913年发表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行为主义者们主要有两点主张:其一是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行为;其二是反对内省方法(以被试者对自己经验的陈述做为分析材料),主张实验方法。总的来说,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事件,而不是捉摸不透的意识和心灵。\n 对比同时期的主流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在当时是心理学界中绝对的非主流。这是因为当时主流的构造主义学派和机能主义学派虽然激战正酣,但两派都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所以可以说行为主义学派的主张在当时是与主流共识不符的。\n 而在五十年代后,行为主义成为了一种研究范式,主要在一些应用领域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以下问题:人在什么条件会做出某种行为,不同的外界刺激如何影响人的行为,行为的结果又如何影响随后的行为等等。这么一看,行为主义与经济学的关联就更强了,因为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假定偏好不变的前提下(并不直接研究偏好的塑造)根据外部约束条件(外部环境)做出的效用最大化决策。不过行为主义者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假设过于严苛,以至于在描述人的行为方面不够准确,为了得到准确反映人们经济行为的理论,行为主义者们在大量经验材料堆积的基础上抽象出了经济行为理论,创建出了行为经济学这么一个独特的子学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3-23 10:36回复
    \n\n 2017年,多年没有在经济学五大期刊上发文的理查德.塞勒拿下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他的研究领域——行为经济学上。最开始了解到行为经济学的时候,我猜测行为二字就是指人的行为,所以行为经济学就是更侧重研究个人实际行为的经济学学科。在当时,除我之外,还有一位老学者也对行为经济学作此解,因而我也信以为真了。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行为经济学被解读为“行为的经济学”是误解,应该叫做“行为主义经济学”。除此之外,严格来说,把行为经济学简单理解为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也是不准确的,因为行为主义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这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行为主义。\n 应该明确的是,如今活跃在许多学科应用领域的行为主义,其实根还是在心理学。行为主义思潮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心理学界,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约翰.华生在1913年发表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行为主义者们主要有两点主张:其一是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行为;其二是反对内省方法(以被试者对自己经验的陈述做为分析材料),主张实验方法。总的来说,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事件,而不是捉摸不透的意识和心灵。\n 对比同时期的主流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在当时是心理学界中绝对的非主流。这是因为当时主流的构造主义学派和机能主义学派虽然激战正酣,但两派都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所以可以说行为主义学派的主张在当时是与主流共识不符的。\n 而在五十年代后,行为主义成为了一种研究范式,主要在一些应用领域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以下问题:人在什么条件会做出某种行为,不同的外界刺激如何影响人的行为,行为的结果又如何影响随后的行为等等。这么一看,行为主义与经济学的关联就更强了,因为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假定偏好不变的前提下(并不直接研究偏好的塑造)根据外部约束条件(外部环境)做出的效用最大化决策。不过行为主义者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假设过于严苛,以至于在描述人的行为方面不够准确,为了得到准确反映人们经济行为的理论,行为主义者们在大量经验材料堆积的基础上抽象出了经济行为理论,创建出了行为经济学这么一个独特的子学科。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3-23 10:36
    回复
      \n\n 2017年,多年没有在经济学五大期刊上发文的理查德.塞勒拿下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他的研究领域——行为经济学上。最开始了解到行为经济学的时候,我猜测行为二字就是指人的行为,所以行为经济学就是更侧重研究个人实际行为的经济学学科。在当时,除我之外,还有一位老学者也对行为经济学作此解,因而我也信以为真了。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行为经济学被解读为“行为的经济学”是误解,应该叫做“行为主义经济学”。除此之外,严格来说,把行为经济学简单理解为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也是不准确的,因为行为主义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这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行为主义。\n 应该明确的是,如今活跃在许多学科应用领域的行为主义,其实根还是在心理学。行为主义思潮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心理学界,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约翰.华生在1913年发表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行为主义者们主要有两点主张:其一是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行为;其二是反对内省方法(以被试者对自己经验的陈述做为分析材料),主张实验方法。总的来说,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事件,而不是捉摸不透的意识和心灵。\n 对比同时期的主流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在当时是心理学界中绝对的非主流。这是因为当时主流的构造主义学派和机能主义学派虽然激战正酣,但两派都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所以可以说行为主义学派的主张在当时是与主流共识不符的。\n 而在五十年代后,行为主义成为了一种研究范式,主要在一些应用领域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以下问题:人在什么条件会做出某种行为,不同的外界刺激如何影响人的行为,行为的结果又如何影响随后的行为等等。这么一看,行为主义与经济学的关联就更强了,因为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假定偏好不变的前提下(并不直接研究偏好的塑造)根据外部约束条件(外部环境)做出的效用最大化决策。不过行为主义者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假设过于严苛,以至于在描述人的行为方面不够准确,为了得到准确反映人们经济行为的理论,行为主义者们在大量经验材料堆积的基础上抽象出了经济行为理论,创建出了行为经济学这么一个独特的子学科。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3-23 10:36
      回复
        \n\n 2017年,多年没有在经济学五大期刊上发文的理查德.塞勒拿下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他的研究领域——行为经济学上。最开始了解到行为经济学的时候,我猜测行为二字就是指人的行为,所以行为经济学就是更侧重研究个人实际行为的经济学学科。在当时,除我之外,还有一位老学者也对行为经济学作此解,因而我也信以为真了。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行为经济学被解读为“行为的经济学”是误解,应该叫做“行为主义经济学”。除此之外,严格来说,把行为经济学简单理解为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也是不准确的,因为行为主义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这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行为主义。\n 应该明确的是,如今活跃在许多学科应用领域的行为主义,其实根还是在心理学。行为主义思潮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心理学界,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约翰.华生在1913年发表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行为主义者们主要有两点主张:其一是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行为;其二是反对内省方法(以被试者对自己经验的陈述做为分析材料),主张实验方法。总的来说,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事件,而不是捉摸不透的意识和心灵。\n 对比同时期的主流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在当时是心理学界中绝对的非主流。这是因为当时主流的构造主义学派和机能主义学派虽然激战正酣,但两派都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所以可以说行为主义学派的主张在当时是与主流共识不符的。\n 而在五十年代后,行为主义成为了一种研究范式,主要在一些应用领域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以下问题:人在什么条件会做出某种行为,不同的外界刺激如何影响人的行为,行为的结果又如何影响随后的行为等等。这么一看,行为主义与经济学的关联就更强了,因为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假定偏好不变的前提下(并不直接研究偏好的塑造)根据外部约束条件(外部环境)做出的效用最大化决策。不过行为主义者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假设过于严苛,以至于在描述人的行为方面不够准确,为了得到准确反映人们经济行为的理论,行为主义者们在大量经验材料堆积的基础上抽象出了经济行为理论,创建出了行为经济学这么一个独特的子学科。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3-23 10:37
        回复
          \n\n 2017年,多年没有在经济学五大期刊上发文的理查德.塞勒拿下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他的研究领域——行为经济学上。最开始了解到行为经济学的时候,我猜测行为二字就是指人的行为,所以行为经济学就是更侧重研究个人实际行为的经济学学科。在当时,除我之外,还有一位老学者也对行为经济学作此解,因而我也信以为真了。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行为经济学被解读为“行为的经济学”是误解,应该叫做“行为主义经济学”。除此之外,严格来说,把行为经济学简单理解为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也是不准确的,因为行为主义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这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行为主义。\n 应该明确的是,如今活跃在许多学科应用领域的行为主义,其实根还是在心理学。行为主义思潮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心理学界,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约翰.华生在1913年发表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行为主义者们主要有两点主张:其一是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行为;其二是反对内省方法(以被试者对自己经验的陈述做为分析材料),主张实验方法。总的来说,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事件,而不是捉摸不透的意识和心灵。\n 对比同时期的主流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在当时是心理学界中绝对的非主流。这是因为当时主流的构造主义学派和机能主义学派虽然激战正酣,但两派都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所以可以说行为主义学派的主张在当时是与主流共识不符的。\n 而在五十年代后,行为主义成为了一种研究范式,主要在一些应用领域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以下问题:人在什么条件会做出某种行为,不同的外界刺激如何影响人的行为,行为的结果又如何影响随后的行为等等。这么一看,行为主义与经济学的关联就更强了,因为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假定偏好不变的前提下(并不直接研究偏好的塑造)根据外部约束条件(外部环境)做出的效用最大化决策。不过行为主义者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假设过于严苛,以至于在描述人的行为方面不够准确,为了得到准确反映人们经济行为的理论,行为主义者们在大量经验材料堆积的基础上抽象出了经济行为理论,创建出了行为经济学这么一个独特的子学科。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3-23 1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