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喝点小酒,酒后谈点小感悟,纯属个人想法,不当之处请各位看客见谅。
关于酒质说,每一款酒的定价里面都肯定包括工艺+时间+原料+包装+人工+库管+运输+利润等成本,和酒质挂钩最密切的无非是工艺+时间+原料,其实抛开其他成本纯粹的讲价格贵的酒质一定好不是太准确,同一个厂家,一样的酒质不同的包装,不同的勾兑工艺,不同的零售渠道,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今年和5年前的同一款酒),在价格表现上都会有很大不同,我们见得多的,集团的定制包销酒,生肖酒,纪念酒基本上很难将价格和酒质一一对应。
关于酒香说,我喝过的有茉莉花香的古井贡,水果香的泸州特曲,大米香的桂林三花,蜂密香的冰浴庄园,焦香的衡水老白干,豌豆香的汾酒,酱油香的茅台,陈窖粮香的五粮液,桂花糖香的梦之蓝,无香的二锅头等等,不过概括一句话,基本上每种酒都有它们独到的特色,不是越香甜的酒越好,也不是越净爽的酒越好,酒世界也是个百家争鸣的世界,百人百味,找上最对你口味的,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
关于酒度数说,不谈收藏,业界普遍公认的浓香五粮液得52度,酱香和清香好酒得53度,药香董香好酒得38度,其他酒如鸭溪窖得买54度的,梦之蓝和绿苏得买40.8度的,其实这些并不是绝对的,大多是入乡随俗和主要受众决定的,我个人认为,平常喝惯了低度的,一下子让你喝53度,你也不合适,平常喝酱香的,一下子转变喝低度董酒,你也不会觉得有多好喝,像我喝古井贡我选45度的,泸州老窖和汾酒喝42度的,剑南春喝46度的,我觉得喝着舒服最好。
关于渠道说,吧里的口号是渠道为王,大家在网上买首选自营和官方,这是绝对正确的,减少了假货风险,少走了不少弯路。不过从近几年的趋势看,官方和自营貌似有点被惯坏了,他们懂得玩手段,搞大数据分析,他们学会了搞电商专供,学会了卡好价线定价,学会了卖赠品酒、品鉴酒,学会了带节奏清库存。其实吧,我们盯着网店的同时,要避免被营销,买一堆自己没喝过,不愿意喝,又没法送人的酒,酒这种消费品,无论什么香型,什么价格,无非都是酒精和水,送礼除了顶尖的几个硬通货,其他还是得远本地流行的,至于口粮酒,盯着一两个足够,不要为了那个几十块随便换口粮
,
以上分享,不喝酒的不用看
关于酒质说,每一款酒的定价里面都肯定包括工艺+时间+原料+包装+人工+库管+运输+利润等成本,和酒质挂钩最密切的无非是工艺+时间+原料,其实抛开其他成本纯粹的讲价格贵的酒质一定好不是太准确,同一个厂家,一样的酒质不同的包装,不同的勾兑工艺,不同的零售渠道,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今年和5年前的同一款酒),在价格表现上都会有很大不同,我们见得多的,集团的定制包销酒,生肖酒,纪念酒基本上很难将价格和酒质一一对应。
关于酒香说,我喝过的有茉莉花香的古井贡,水果香的泸州特曲,大米香的桂林三花,蜂密香的冰浴庄园,焦香的衡水老白干,豌豆香的汾酒,酱油香的茅台,陈窖粮香的五粮液,桂花糖香的梦之蓝,无香的二锅头等等,不过概括一句话,基本上每种酒都有它们独到的特色,不是越香甜的酒越好,也不是越净爽的酒越好,酒世界也是个百家争鸣的世界,百人百味,找上最对你口味的,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
关于酒度数说,不谈收藏,业界普遍公认的浓香五粮液得52度,酱香和清香好酒得53度,药香董香好酒得38度,其他酒如鸭溪窖得买54度的,梦之蓝和绿苏得买40.8度的,其实这些并不是绝对的,大多是入乡随俗和主要受众决定的,我个人认为,平常喝惯了低度的,一下子让你喝53度,你也不合适,平常喝酱香的,一下子转变喝低度董酒,你也不会觉得有多好喝,像我喝古井贡我选45度的,泸州老窖和汾酒喝42度的,剑南春喝46度的,我觉得喝着舒服最好。
关于渠道说,吧里的口号是渠道为王,大家在网上买首选自营和官方,这是绝对正确的,减少了假货风险,少走了不少弯路。不过从近几年的趋势看,官方和自营貌似有点被惯坏了,他们懂得玩手段,搞大数据分析,他们学会了搞电商专供,学会了卡好价线定价,学会了卖赠品酒、品鉴酒,学会了带节奏清库存。其实吧,我们盯着网店的同时,要避免被营销,买一堆自己没喝过,不愿意喝,又没法送人的酒,酒这种消费品,无论什么香型,什么价格,无非都是酒精和水,送礼除了顶尖的几个硬通货,其他还是得远本地流行的,至于口粮酒,盯着一两个足够,不要为了那个几十块随便换口粮
![](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25.png)
以上分享,不喝酒的不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