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三音乐的制作问题,在我之前的古三音乐小评和建议里已经明确写过。分别是实录不够多,实录不精彩,编曲太简单,Midi制作不精良,混音太差。制作的精细度是系列作品中最差,没有之一。
实录不够多非常简单,很多独奏声部可以通过实录来大幅度提升质感的,但没有。
实录不精彩,主要是乐手演奏的水平问题。比如音准,音色,换音痕迹的避免,揉弦运用等等所谓“内行看门道”的东西。
编曲太简单,主要指的是中声部的缺失。关于这一点会在后面说到拂光特别版的时候单独说明。
Midi制作不精良贯穿了整个音乐集中的绝大部分乐曲。我会给大家画一下示意图。由于Midi的录制的时候,乐器都不会直接发音,而是有一个微微小的准备过程。这个过程在声学上被称为起振过程。这就导致了以下两个问题,分别是对不齐和不连贯。
结合图例可以看到,实际midi的发声方式与我们所习惯的方式不同。红点是实际稳定发声的,也就是我们可以清晰感知到这个声部这个乐器这个音的位置,与三角的微妙滞后导致了对不齐。而蓝线即使把它首尾相连,听上去仍然是断断续续的,原因就是无来由的起振过程。在快速乐曲中,前一个问题很明显。在慢速乐曲中,后一个问题很明显。
而这个问题,是古三音乐最大最大最膈应的问题。
混音太差是针对部分曲子而言。混音有几个重要的指标,比如相位,比如声像,比如混响时间。相位解释太难,声像可以简单理解为乐器发声位置,混响时间则与哈斯效应有关。如果这样不太好理解,那就想象一下,把整个交响乐团本来半圆形的位置排成一列横条,而你坐在一个可以清晰听到他们每个人每种乐器演奏的声音。这是不符合常理的。而诸多midi的制作都发生了这样的问题。较好的混音应该是乐器有前后左右,给人想象在一个合理的音乐厅内有合理的排布,声音有先来后到轻响不一,还可以感受一下音乐厅的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