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观点基本不用什么分析,主要是第二个,以下是理由:
切入点1:司马懿去雍凉军区的背景
①:《晋书.宣帝纪》曰: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诏帝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②:《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曰:亮围祁山,招鲜卑轲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应亮。于是魏大司马曹真有疾,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
太和元年是曹叡的第一个年号,这一年司马懿奉诏都督荆、豫二州,诸葛亮四伐是魏太和五年,这中间司马懿虽然在魏太和四年升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那不过是为了配合曹真伐蜀,且与季汉未曾发生正面接触,这期间司马懿一直负责荆豫防区的军务。
紧急调司马懿去雍凉军区是因为当时负责雍凉的大司马曹真病倒。
切入点2:司马懿与张郃是否存在矛盾
①:张郃对蜀作战部分战绩及威望
《三国志.张郃传》: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
《三国志.张郃传》: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阵,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
《三国志.张郃传》: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三国志.张郃传》:郃识变数,善处营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另外张郃还有对吴作战的胜利战绩。
值得一提的是五子良将之中,张郃也是其中唯一一个赋予过都督诸军权力的将领,其地位可想而知。
②:司马懿初入雍凉军区的地位问题
除了对吴作战以及擒孟达,可以说在雍凉军区,司马懿的战绩与威望与张郃比真的是“腐草之荧光与皓月之明”的差距。
③:可能存在的矛盾点:
(1)、《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这里不纠结史料可信度的问题):郃欲分兵驻雍、郿,宣王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次楚之三郡所以为黥布禽也。
(2)、《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张郃曰:“彼原来逆我,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从... ...
(3)、《魏略》: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 ...
(4)、《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诸将咸请战。
④:《三国志.张郃传》明帝即位,遣南屯荆州,与司马宣王击孙权... ...交战,破之。
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第一、司马懿从太和元年六月开始一直到诸葛亮四伐之前一直在荆豫军区,与雍凉军区没有多少接触的机会。
第二、张郃在对蜀作战雍凉军区威望之高无出其右,且战绩骄人,令雍凉军区的将领倚重和信任。
第三、司马懿与张郃曾经有过配合作战,这是他们在雍凉之外的一次交集,因为是配合作战,二人没有产生矛盾。
第四、司马懿空降雍凉是作为该战区的主帅,张郃为副。
第五、司马懿驳了张郃三次对作战军事建议。
第六、魏平系雍凉地区作战的常驻将领,贾诩的相关史料我没有发现,但是魏平的我找到过,他曾经跟随郭淮平羌胡,跟郝昭是同事。
根据以上情况,不难看出
1、司马懿作为空降主帅,对蜀作战的新人,他在雍凉军区的人望远不及张郃。这从下面将领敢于当面嘲讽战区最高军事长官司马懿就可以看得出来,魏延再季汉军界地位何其高?尝谓诸葛亮畏惧曹魏也不敢当面提,这就是一个例子。
2、司马懿当面驳掉第一次、第二次军事建议,如何能让跟随张郃多年对蜀作战的将领们心服?贾诩、魏平之后紧跟着诸将多请战让司马懿难堪就能说明他们的不服情绪,这里没有看到张郃作为副帅为维护司马懿最高军事长官威信做出努力的行为。
3、司马懿第一次驳张郃与后两次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第一次是尊重张郃的意见,以好言安抚,继而行自己的军事主张。但是后两次“不从”、“不听”,从陈述事实的表述可以看得出来相对生硬许多。
4、再看张郃除反对追击季汉部队之前的两次建议,第一次“郃欲分兵驻雍、郿... ...”并不是以下对上的态度,没有交代请示,从字面来看,张郃是直接对司马懿说“我想要带兵如何如何”不是商量,而是要求;第二次陈说利害,并不是建议也不是商量,甚至最后一句对诸葛亮行动的断语直接肯定了前面分析是绝对正确的,再一次没有尊重司马懿主帅的地位。个人认为,张郃会这样做的原因有二,第一、曹氏向来是有以诸曹夏侯为最高军事统帅的传统,对于张郃来说,除了曹魏皇帝与皇室亲贵的诸曹夏侯,他不会信服任何和他一样的外姓将领,更不会看重战绩平平的司马懿;第二、因为张郃在雍凉地位太高,对蜀作战战绩骄人,难免会自信乃至自负。
5、司马懿作为空降主帅,第一次参加正面的对蜀作战,第一件大事是树立威信,第二是团结部属,要求下属绝对服从。
张郃对司马懿的轻视是司马懿初来乍到树立威信的第一大威胁,继而张郃在雍凉的威信又是他指挥雍凉兵将的第二大掣肘和障碍。
6、司马懿肯定知道王双被斩杀的“事迹”,先不说为什么还要张郃去追?张郃去追季汉部队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死!第二种可能,活!
张郃若死,司马懿除去一个掣肘的障碍,明帝也不会追究司马懿的责任,毕竟主帅安排追击这种事情找不到什么责备主帅的槽点,尽管张郃反对追击,即使有王双的前车之鉴,但是张郃不是王双,王双属于个例,追击是正常的军事安排。
张郃若活着,司马懿怎么做那是司马懿他本人的事情了,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