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乐活吧 关注:95贴子:8,789
哲学是思想的舞蹈
爱因斯坦说“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济齐鲁说“哲学是能医治心灵百病的药石”,埃西克斯说“哲学是指出真理的指南针、暗示真理的明灯”,黑格尔说“哲学是科学之王,科学从哲学得到他们的本质、概念和活力”,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些人把哲学捧上了天,他们像供奉神明一样将哲学供奉起来。
然而,帕斯卡尔说“能嘲笑哲学,这才真是哲学思维”,勃特勒说“一切哲学如果寻根问底,都是无稽之谈”,亚当斯说“哲学是对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出的愚蠢答案”,维特根斯坦说“哲学是一场防止人类理智受到语言迷惑的战斗”,怀特海说“哲学的目的不是解释神秘事物,而是把它们逼得走投无路”……这些人将哲学踩入泥中,使哲学成为世人嘲弄的对象。
有时候哲学书读得越多反而越使人迷惘,尤其是对教科书上说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之类的解释,你越琢磨越感到疑窦丛丛。究竟要怎样才能走出这种困境呢?叔本华有段话终于为我指点了迷津:
“只有从那些哲学思想的首创者那里,人们才能接受哲学思想。因此,谁要是向往哲学,就得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每一个这样真正的哲学家,他的主要篇章对他的学说所提供的洞见常千百倍于庸俗头脑在转述这些学说时所作的拖沓肤浅的报告。”
于是,我遵从叔本华的教诲重读了老子的《道德经》和有关苏格拉底的著述,到这时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哲学并不神秘,概括起来就是“爱智慧善思辨”而已!渐渐地我明白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疑问是哲学之始”(苏格拉底)的道理,也明白了“凡可以说的都可以说清楚,不可以说的最好沉默”(维特斯根坦)“科学是你知道的,哲学是你不知道的”(罗素)的真实含义。
原来哲学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因为哲学不是任何一种知识,只是探寻知识的某种方法。一个有志于哲学思考的人,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在好奇心的引导下,携手怀疑才有可能探测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之间的奥秘。要防止自己滑入决定论的泥沼,怀疑是唯一管用的法宝。怀疑既包括对他人的质疑,也包括对自身的质疑,而且后者更为重要,因为怀疑是一个人始终不渝追求真理的永恒动力,对他人的质疑可能是虚荣心使然,对自己的质疑才是对哲学无可置疑的真正热爱!
记得第一次读苏轼《题西林壁》时,其中深湛的哲理曾令我叹为观止。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我们把“庐山”比拟成“自然存在”,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就像技艺精湛的摄影师,他们各自站在不同的位置为“庐山”拍摄出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照片,但谁能说自己拍摄的“真相”就是“庐山真面目”呢?即使一个人能跳出庐山从远处或从高空去拍摄,他拍到的“真相”依然也不会成为“绝对真理”,因为所有照片都是“自然存在”某一部分或某一侧面的摹写,“庐山真面目”永远隐藏在人类朦胧的直观中!
有人说哲学是探明真相寻找真理的学问,但是如果真相只是可远眺却不可逼近的地平线,你越试图接近它,它反而会离你越远;如果真理只是可欣赏却不可把玩的水中月影,你越想拥抱它,它反倒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不是可以就此断定那些自称掌握了“绝对真相”的人统统都是江湖骗子吗?
于是,我暗下决心:我要把对真理永久地质疑当成自己唯一的使命,因为我已认定所有真理都是蹩脚的。我要驾驶怀疑与坚信的双轮马车去寻觅真理,因为绝对怀疑与绝对相信都会使真理终结,怀疑自己的怀疑与怀疑自己的确信才会成为自己认识真理的一个又一个新起点。没有怀疑的坚信容易使人盲从,没有坚信的怀疑容易使人虚无,人类唯有在怀疑中坚信、在坚信中怀疑,才能凭借它们在精神世界里走得更远。我还要永远与奢谈真理的人作对——如果他绝对肯定真理,我就努力去否定;如果他绝对否定真理,我就努力去肯定,直到让他明白真理既永在又不会以某一恒常状态永在为止。
哲学是对思想的思考。思考的前提是什么?是怀疑。没有怀疑,思考根本无从进行。因此一个思想者首先要具备的便是怀疑精神,这种怀疑必须始终贯穿其一生,一旦他把他人或自己的某种观点当成毋庸置疑的绝对真理,他作为思想者的生命便完结了。因为他要么不断重复别人的话,要么不断重复自己的话,而对思想者来说重复便意味着死亡!
哲学提供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方法,科学、宗教、艺术则提供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手段。哲学永远在质问:什么是世界和自我?科学、宗教和艺术不断在回答:世界和自我是什么……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值得骄傲的理由,唯独哲学没有,因为哲学不是知识而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某种方法,然而无论哪种方法都不可能永远有效、放之四海皆准。
哲学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突发性与独特性,那些被人反复传诵的千篇一律的思想只是思想的赝品。真正的哲学思想是突如其来独一无二的,真正的哲学家不是“他在思想”而是“思想在思他”! 思想绝不是干瘪的文字所能完全表述的,任何伟大杰出的思想必然带着殉道者的热情、希望与视死如归的勇气,必然伴随着思想者不朽的人格魅力!
思想者往往是孤独的,因为他们总爱窥探人性的奥秘!当他们赞美人性时,别人会以为他们在自吹自擂;当他们谴责人性时,别人又会不自觉地对号入座,对他们萌生恨意。伟大的思想常常会被同时代人斥为荒诞、怪异,这是人类的虚荣心在作怪。人们乐意赞赏千年前的平庸思想,却不肯承认当代人的深刻,那是因为害怕自己因此而相形见绌。所以那些沽名钓誉、害怕孤独的人永远成不了思想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选择思想便选择了孤独。一首优美的诗可以赢来经久不息的掌声,一篇犀利的檄文可以博得满堂喝彩,一种深邃的思想却会激起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因此卓越的思想在当代鲜有知音,平庸的思想却能够煊赫一时名满当下,真正伟大的思想只有在遥远的未来才能得到呼应,但到那时该思想的洞察者早已作古。
害怕孤独的人其实是害怕与精神的自我相处,人类除了那个整天忙忙碌碌、直接面对他人的有形肉身之外,还有一个默默静观着自己肉身在尽情表演的无形的心灵。人们害怕心灵对肉身的关照实在是因为自己肉身的所作所为太平淡无奇了,因此只有那些言行举止不同凡响的人才会喜欢与眷念孤独。真正的思想家害怕被世人理解更甚于被世人误解,被世人误解只会令他伤心,被世人理解则会使他对自己的思想产生怀疑与厌倦——因为媚俗与平庸正是思想家的坟场!
哲学是一片诡异神秘的旅游胜地,在那里你可以释疑解惑、消愁解闷、洗却所有身心的尘埃,在那里你会感到心旷神怡、飘飘欲仙、萌生无数美妙的冥想和欲望。但是,你必须及时返回现实生活中来,否则你可能因为流连忘返迷失心智,成天念叨一些谁也听不懂的风声鸟语而终老山林。
哲学是人类最早的思想成果之一,它也必将随着人类的发展壮大绵延千年万载……但要回答“哲学是什么?”却并非易事,恰如老子所言“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人类所有对哲学的解释毫无例外都是对哲学的嘲弄与背叛,因为哲学本质上就是对习俗与习惯的反思与背离!
哲学像空气一样与人类休戚相关密不可分,但它看不见摸不着,你根本无法体察到它的存在。也许在你永远离开地球迁徙到另一星系的那一天,当你从高空远远眺望那个曾经居住过的蓝色星球时,你能体察到它的存在,甚至理解它存在的意义,然而,那时候你已经无法对地球上的同胞们诉说了。
哲学像时间一样与人类同生共死纠缠不清,但它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你根本无法感受到它的在场。也许当死神莅临你即将永别生命的那一刻,或者当你永别过去永别生养你的故土永别你生死难忘的亲人时,你能感受到它在场,并且洞悉到它的奥秘,然而,那时候你只能带着那个秘密不无遗憾地默默沉入永恒的虚无之中了……


1楼2020-04-11 10:51回复
    上文 湖湘思者 于 2020/3/21 8:01:03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2楼2020-04-11 10:52
    回复
      [原创]假若让他们得志,不知要酿出多少泼天大祸!
      郁郁不得志几个字,令人感慨万千。
      事实上,志得意满者永远是少数人,不得志者成千上万一眼望不到边。
      但是,不得志但名垂青史的人物,没有一个是白板,他们或工于书画,或长于诗词文章,或精通道家之术等。
      2
      在帝制时代,人们理想非常简单,就是学而优则仕,就是读书然后作官。比如,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李白酒后大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贺更直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可惜的是,他们一生漂泊,尽管满腹锦绣,但很难觅个一官半职,然后在凄凉中死去。许多人为他们鸣不平,认为有司没有伯乐,以致于良马终老于食槽。
      有人甚至作出大胆假设,假如让他们掌管国柄,协助君王,或立功边垂,或协理天下,一定会出现天下太平国富民强的盛世景象。
      不过,真的明君在上,让这些诗人画家治理朝政,渔人可以肯定地说,那绝对是天大悲剧万民之祸!
      3
      诗人画家有什么特点?他们有几个共同特点,第一,多愁善感。第二,性格起伏不定,忽而大悲,忽而大喜。第三,富有浪漫的想象力,一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一会“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象个长不大的孩子。第三,性格善良,优弱寡断。
      给他们个军事统帅行吗?不行!
      打仗是要死人的,作为统帅,首先得性格沉稳思维慎密。战场形势千变万化,你得冷静判断各种情况,然后作出最后的决择。其次,得狠得下心下得了手,作战时机成熟,就算前面下刀子,也得下令往前冲,死再多人也决不后退。其三,还得有谋略,懂得诈术,毕竟,兵不厌诈嘛。
      你想,让性格多愁善感,动不动要死要活的诗人画家,指挥千军万马,不是把将士往火堆里推吗?
      让他治理国政,也不成。国家每一条政令,牵涉成千上万家庭福祉,政策出台前,要进行多方面调研论证,考虑多方利益,最大可能求同存异。国事千头万绪,繁琐得很,一天到晚批阅文牍,作出决策,要想作个好官清官,这些琐事都得认真对待,马虎不得。
      你让一个没事苦呤的人,经常睡到日高三竿的人,经常因情绪起伏,需要以酒消愁的人,来处理这些政事,还不将他烦死、愁死、累死?
      4
      更可怕的是他们浪漫的性格。诗人画家等艺人,思想具有极大的跳跃性,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天下在他们眼中,就象一张白纸,百姓就是心中的素材,执政之权,就是手中的笔。
      他们一高兴,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在天下这张纸上尽情浪漫,他们一悲伤,就在天下这张纸上任意涂抹,他们快意尽兴了,天下人可就倒了大霉!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章具佳,他当宰相,推行变法,不顾实际,一味蛮干,既伤了富人,穷人也没得到实惠,可谓损人不利己,并且一意蛮干,被人称为“坳相公”,有些史学家认为,北宋实际亡于王安石变法,因为变法动摇了国本。
      历史上艺术名家治国理政,造成悲剧俯拾皆是。隋炀帝是个大才子,自认为诗词文章天下第一,他是唐朝乐府诗歌的奠基者,治国理政怎么样,大家都知道。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作天下第一,书画天下一绝,也做了亡国之君;宋徵宗,活脱脱一付李煜再世,绘画书法独成一体,也做了亡国之君,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
      5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在一个正常社会里,他们有无数选择,很快就能找到自己位置,发挥自己的专长,成为某领域的顶尖人材。
      可惜在帝制时代,人们上升通道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作官,然后光宗耀祖,这些人只好削尖脑袋往里钻。
      帝王将相也不是一般人,他们精通世故,一眼就能看穿谁可用,谁不可用,对于这些诗人画家等艺术人才,往往敬而远之,怕他们误事。
      他们喜欢用那些顺手听话蹋实的人,奸点滑点刁点蛮点贪点笨点都不是问题,只要他们忠心就行,可惜诗词画家等艺人不具备这些特点,被边缘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6
      清代诗人赵翼在《题遗山诗》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话非常正确,诗词艺人郁郁不得志,之后用心于诗词歌赋,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作品,尽管他们生前觉得委屈,假若他们看到后世的荣耀,一定会得意于他们在世的作品,从而将功名利禄看得轻如鸿毛。
      “诗人不幸国家幸,诗人得志万民殃”,这是本人说的。正因为诸多艺人不得志,才避免许多灾难事件的发生,假若让他们得志,不知要酿出什么妖蛾子的泼天大祸!


      3楼2020-04-15 10:08
      回复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写的就是希望。
        希望固然不会给我们一切,但绝望却一定会使我们失去一切。当我们想以绝望来结束一切的时候,是以失去一切为代价的;正如我们企盼希望能给我们一切而到头来终于失望一样,都是虚妄的。与其将自己置于虚妄的绝望之地,不如拥抱希望。


        4楼2020-04-15 11:04
        回复
          关于苏轼
          在宋代的诗歌领域,他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在豪放词界,他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时人有“欧文如潮,苏文如海”的美誉;在书法领域,苏轼是“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 、蔡襄)之首;在绘画上,他因擅画怪石墨竹,成了“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在哲学上,他是当时宋代三大哲学派系(关学、洛学、蜀学)中蜀学的代表人物。在他65年的人生中,一共创作了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散文,书法绘画不计其数。
          除了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全才外,他还是士林领袖,一代贤师,门下有“苏门四学士”这样的高徒;他还是一个不畏强权,直言敢谏的政治家,一个美食家、养生专家、佛教徒……是的,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的全民偶像、“斜杠男神”——苏轼。


          6楼2020-05-13 11:07
          回复
            苏轼文科厉害,理工科也不弱:
            挖煤先驱、治水达人、自来水设计、犁具制造……
            爱思考,爱学习,天才且勤奋。
            老厉害了!


            7楼2020-05-13 11:08
            回复
              如果没有苏轼,西湖存不存在都要两说了。
              当时西湖水草疯长,湖面堰塞,西湖萎缩三分之一,是苏市长带人治理西湖,遏制了险情。三塔映月、苏堤都是他的功劳,除了实干,人家还给西湖撰写了闻名地球的广告词。
              苏轼是中国罕见的全才,能写能画,能吃能干,能上能下,是游戏人生的顶尖玩家。谁与比肩?


              8楼2020-05-13 11:09
              回复
                苏轼是陶渊明、李商隐的指路人,只可惜他们出生得早,没机会成为苏门学士。
                陶渊明悔恨: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苏轼劝解: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没啥!
                李商隐担心美女: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苏轼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正常。
                李商隐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苏轼劝慰:鬓微霜,又何妨!


                9楼2020-05-13 11:09
                回复
                  苏轼跟“小资”基本不沾边,他的性格特点是洒脱旷达乐观积极务实。无论当官还是流放,都能阳光的对待生活,这也与他多才多艺多能有关。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受众,且造福于民。
                  苏轼被贬是因为看问题一分为二,就事论事,不拉帮结派,王安石掌权时,苏阐明变法的弊端,王安石下台后,苏又不同意保守派对改革的全盘否定,再有皇权变更的原因,所以才会命运多舛。
                  关于苏堤、三潭、东坡肉都与苏轼有直接关系,苏堤是因为治理西湖的淤泥水草无处安放,苏轼想出的办法,三塔是当时为了治理水面而定位用的。东坡肉是苏轼被贬黄州,教当地人如何吃猪肉而研发的。


                  10楼2020-05-13 11:10
                  回复
                    直播苏仙上天堂
                    前日
                    苏语于儿: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下地狱
                    末日
                    维琳方丈:现在要想来生
                    苏:西天或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
                    维:现在最好还是要做如是想。
                    苏:勉强想就错了。
                    语罢,灵魂出窍。
                    可见,苏仙离世的态度是,不违心,不勉强,一生不作恶,临终无所惧,归去何往,顺其自然。
                    苏仙,活也淡定,死也淡定,闻名天下淡定哥一枚。如此淡定不成仙才怪,相信西天佛国热烈欢迎淡定哥入籍。只是不知淡定哥到底是愿意入籍呢还是申请永久居留?
                    如果只要永久居留权,还能转世回来转转……


                    11楼2020-05-13 11:11
                    回复
                      哲学三大追问--我是谁?哪里来?往哪里去?苏子用自己的一生,从理想上,人生实践上,写出了一张令人千年难忘的好答卷。


                      12楼2020-05-13 11:12
                      回复
                        才看到,老楚@零人 指责苏轼“言语浮夸、文章浅薄”和作品缺少“沧桑”感。
                        俗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来来来,老楚,先看看我们的东坡同志一生的人生轨迹:


                        13楼2020-05-13 11:12
                        回复
                          一、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
                          1036年 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降生
                          1054年 娶王弗
                          1057年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年 举家前往京都
                          1061年 任凤翔判官
                          二、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年 任职史馆
                          1065年 妻丧
                          1066 父丧;服孝(1066.4-1068.7)
                          三、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年 娶王闰之
                          1069年 返京;任职史馆
                          1071年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 任密州太守
                          1076年 任徐州太守
                          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年 谪居黄州
                          1084年 往常州
                          1085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四、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年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年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五、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


                          14楼2020-05-13 11:13
                          回复
                            其一、悼念亡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5楼2020-05-13 12:19
                            回复
                              其二、“乌台诗案”,入狱103天,差点被杀,后贬黄州,无俸禄无居所,一家人寄住佛寺——定慧院。
                              黄州生活:“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孤独如斯,于是有: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6楼2020-05-13 1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