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2500字,阅读约需5-8分钟。喜欢“太长不看”的同学学长把结论放在开头:“旱区”不“旱”;公共课不压分;211及以上层次学校专业课普遍压分;99%以上同学择校时完全不必考虑压分问题。
一、切勿拔高或泛化“压分”问题
首先,需要牢记的一点,“压分”是所有的同学一起压,不会只压某一个同学,所以对于第一志愿录取来说,“压分”基本没有任何影响(除非压分压到了国家线以下,不过这种情况极其极其罕见,据说今年宁夏大学是这样,然而还是无法实锤)。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压分”问题只会影响到调剂环节的排名与录取,但是通过调剂录取的毕竟只是极少数。所以“压分”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这只是非全国统一改卷的情况下,各地区、各学校评分标准的差异而导致的正常现象,不必过分拔高它的影响,更不能将“压分”的程度作为报考的主要依据。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甚至完全不必考虑压分问题。
虽然如此,奈何经常有同学来问“压分”这回事,学长就以313统考学校为主,仔细为大家分析一下与“压分”相关的各种问题。
二、分析“压分”情况需主要以313统考为中心
之所以要以313统考为范围进行讨论,是因为所谓“压分”问题实际上要在一个比较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如果某一张卷子只有一个学校使用,那么根本无法考察所谓“压分”问题,因为根本无法进行控制变量的比较。只有当同一张卷子有多个学校使用,而其中A学校的均分明显高于B学校(前提是A、B两校层次相当)时,我们才能说B学校(相对于A学校)“压分”了。能满足这样的考察前提的,只有大量学校共同参与的313统考,而一个学校一张卷子的自主命题是无法讨论“压分”问题的,因为所有变量都无法控制,也就没法儿进行具有参考价值的比较。
三、公共课压分情况分析
(一)传统认为的“旱区”其实根本不“旱”
我们选取了上海、安徽、江西这三个不同地区三所层次相当(保证层次相当是为了尽量排除报考学生水平差异所带来的误差)的学校历史学考研拟录取名单,这三所学校均是211层次,其中上大与安大均有较雄厚的历史学科实力,报考学生的水平不会有太大差异。
如果按照传统的“地区越好压分越严重”的观点,那么这三所学校的公共课分数应该是依次递增的,然而实际并非如此,我们来看下表:
年份 学校 政治均分 英语均分 公共课总分均分 样本量
2019 上海大学 67 68 135 39人
安徽大学 68 57 125 49人
南昌大学 65 60 125 17人
由上表可见,以往被某些群体称为“大旱区”的上海,在公共课给分上反而是最大方的,其两门公共课总分均分比安徽和江西要高出10分,完全看不出被“压分”了。
(二)总体来看公共课“压分”现象并不明显
这一点其实不用进行数据分析也能想得到,因为两门公共课一共200分,其中有110分都是选择题,选择题这种东西如何“压分”呢,都是纯粹的客观题,剩下可以进行所谓“压分”操作的只有区区90分的主观题,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但是为了严谨,我们还是选取数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2019年的历史学考研拟录取名单两门公共课成绩分析一番。
地区 学校 政治均分 英语均分 公共课均分 样本量
河北 河北师范大学 62 55 117 68人
四川 四川师范大学 65 57 123 50人
天津 南开大学 70 67 137 43人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65 66 131 29人
安徽 安徽大学 68 57 125 49人
江西 南昌大学 65 60 125 17人
上表共选取了6个省份,地区方面从北方到南方、从沿海到内陆,从国际大都市到普通省份都有,学校层次方面从普通双非到一般211到历史学较好的211到普通985到历史学顶尖985都有。
但是,根据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并没有出现所谓的热门地区很“旱”的情况。反而是所谓“旱区”的南开和华东师大公共课给分最高,而它们公共课分数高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因为这两所都是较好地区的985历史学强校,报考它们的考生自然在水平以及复习努力程度上都更高,得分比普通学校的考生多个10多分也实属正常,与所谓“水”、“旱”关系不大。如果剔除这两所明显层次更高的985学校,剩下的几所211与双非实际上公共课均分差异都十分之小,都在8分以内。
所以,公共课部分的“压分”情况实际上很不明显,所谓的“旱区”也多是以讹传讹,毫无根据。
四、专业课压分情况分析
不同于上文所说的公共课,专业课实际上是以主观题为主的。例如,313统考中纯粹的客观题只有40分的选择题,这部分是无法“压分”的。而剩余的260分均是主观题内容,操作空间远大于公共课那可怜的90分,因此,下文我们来看一看313统考专业课的“压分”情况如何。
(一)再一次!传统认为的“旱区”其实根本不“旱”
这一次我们选取上海、浙江、湖北三个地区层次相似的三所313统考学校进行分析:华东师大、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这三所学校均是985,且均是历史学强校(浙大在三者内可能略弱一些),我们来看一看它们2019年拟录取考生的专业课成绩:
年份 地区 学校 专业课均分 样本量
2019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25 29人
浙江 浙江大学 202 13人
湖北 武汉大学 217 32人
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出,三个地区浙江给分最低,湖北其次,传统所传的“旱区”上海给分反而是最高的!所以那些叫嚷好地区压分严重的人实在不知是何居心,近年这群人又开始叫嚷偏远地区为了招调剂也压分,学长看过几年就要叫嚷全国都压分了,到时大家就都别考研了。
(二)313统考211以上层次学校存在明显的压分现象
地区 学校 层次 专业课均分 样本量
浙江 浙江大学 985 202 13人
湖北 武汉大学 985 217 32人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985 225 29人
安徽 安徽大学 211 230 49人
河北 河北大学 双非 231 71人
四川 四川师范大学 双非 249 50人
以上表格内选取了六所地区各异、层次各异的313统考学校,我们可以直观的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随着学校层次的降低,专业课给分越来越高,四川师范大学录取考生专业课的得分平均要比考上浙大的学生多47分!这显然不会是因为考四川师大的同学水平要比考浙大的高47分之巨。正常情况应该是像上文分析公共课时一样,985考生得分比双非考生高。
所以,这就是一个很异常的现象,而导致这种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211以上层次的学校在专业课方面存在十分明显的压分,一些985历史学强校压分更是严重。
但是,学长最后还是要再次强调,压分只影响调剂,对于第一志愿的录取几乎毫无影响,而调剂的人终究只是一小拨,因此绝大多数同学完全不必担心“压分”,可以放心报考211以上学校。
但是,学长最后还是要再次强调,压分只影响调剂,对于第一志愿的录取几乎毫无影响,而调剂的人终究只是一小拨,因此绝大多数同学完全不必担心“压分”,可以放心报考211以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