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0c2f7634cb5c9ea62f303ebe538b622/0df3b9014a90f60307d45d2f2e12b31bb151ede0.jpg?tbpicau=2025-02-20-05_b7784d181aace32b5c3ee2cdcd6cd227)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bc12eec5ded2e73fce98624b700a16d/4e667f3e6709c93d5d74cf9f883df8dcd0005441.jpg?tbpicau=2025-02-20-05_9f3852d60ab591d2876066835980194e)
清代由于水旱灾害和战争、逃难等因素,有很多寿光人闯关东或者走西口,闯关东的寿光人在东北分布很广,这里根据康平县地名志资料对部分康平的寿光移民村庄进行简单介绍,本人的祖先就是从寿光走陆路来到康平马莲屯的。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清代山东寿光迁康平的移民主要分布在以平康高速、长深高速(以前也是交通要道)为中心的道路沿线(以路西为主)的乡镇村屯,如康平县周边、小城子乡、海州乡、柳树屯乡、东升乡、东关街道等乡镇或街道。
小城子街道(原小城子乡)【东乡约窝堡】清道光年间(1840年),张孝文、张孝武兄弟从山东寿光县张家庄逃荒到东北,兄落脚在郝官屯,而张孝文落脚现在的乡约,开始了垦荒的农耕生活。后有赵姓也从寿光县皮各庄来此,屯落不断扩大。当时的建制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乡,乡设乡约,管一千户左右居民。因张姓首居且德高望众,成为了此地的乡约,从而得屯名乡约窝堡,又因居地位于乡约之东,故而称东乡约窝堡。区域面积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500亩,总户数105户,总人口250人。
小城子街道(原小城子乡)【西乡约窝堡】该屯因位于乡约村之西而名为西乡约窝堡。西乡约的首居户是郝姓,道光末年郝姓从山东寿光县皮各庄迁此,找到老“乡约”,给一块地落户乡约村西,搭建窝堡开始了创业的生活。后逃荒者逐渐增多,屯落扩大。区域面积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00亩,总户数62户,总人口150人。
康平经济开发区【下洼子】自然屯。下洼子因其地势低洼而得名,清光绪年间有张姓从直隶天津府盐山县张家庄来此居住,后另一张姓从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张家庄迁此,两户张家,一户做豆腐一个户生产粉条,又叫张洼子,以后随时间推移,人们还是简称下洼子。
康平经济开发区【马莲屯村】清嘉庆初年,有秦姓、薛姓、王姓、张姓4户首居此地。其中张姓祖籍山东寿光,光绪末年张有福携三个儿子(百良、百昌、百库)从寿光迁此定居。由于土地瘠薄,均为沙地和碱地,春天可扫碱卖钱,夏季捕鱼捞虾。耕地打粮少,地里不长草,生命力极强的马莲随处可见。故此人们称这里为马莲屯。区域面积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400亩,总户数198户,总人口640人。
东关街道(原东关屯乡)【西五棵树】自然屯。该村因居住在五棵树之西而叫西五棵树。清同治年间有解姓从山东而来居此,后又有刘姓,但时间不长两姓迁走,后又有曹姓光绪年间从山东青州府寿光县迁此,后有张姓光绪末年从山东迁此,使其人口增加。该村西头有一小村,同治年间就有解姓、刘姓从山东来此,以渔业和农耕生活为主,居住湖边,能停泊船只称之为水口。1958年卧龙湖涨水,几户人家并入西五棵树,原名取消。
东关街道(原东关屯乡)【拉马屯】自然屯。清朝乾隆年间,曾有蒙古人修一小庙,规模不大,庙里有喇嘛。因年久失修,庙宇破烂不堪,自清末庙宇倒塌,因喇嘛在此居住,得名为喇叭屯。后光绪年间有张姓从山东,吴姓从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吴家营子迁此。王姓从河北迁至,人口增加,仍沿用此。1968年董家大队迁往喇叭屯,因谐音又因书写方便写成拉马屯,沿用至今。
柳树屯乡【前鸭蛋山屯】村后有一酷似鸭蛋的土石山,故名鸭蛋山。光绪年间,祖籍山东济南府寿光县赵家庄的赵左清、赵左明领全家人从朝阳来到鸭蛋山山前落脚,开荒种田、采石,因住在鸭蛋山前,故名前鸭蛋山。
柳树屯乡【后鸭蛋山】清光绪年间直隶顺天府崔秀章、山东寿光县张家庄张文禄等人逃荒到此开荒种地,加工粉条。因居住在鸭蛋山后,屯名为后鸭蛋山。
海洲乡【大房身】清光绪年间,有孙姓、王姓两家结伴从山东寿光县来到此地,在坨子里盖上了土平房,因建的房子占地面积大,随着居住人口不断增加,人们将此地叫做大房身,后根据谐音叫“大翻身”,但至今人们习惯称村名为大房身。
海洲乡【燕家屯】1904年,燕氏十四世燕明昭率长子燕江城,次子燕锦城,三子燕春城和长孙燕锡玖,从老家山东寿光县泽庄来此定居,先后开过药店、染房。一时生意兴隆,远近闻名。人们将燕氏定居的地称之为燕家屯。
东升乡【北广宁】清同治年间,有宋姓从山东寿光县举家逃荒到此,后陆续有逃荒者到此定居,屯落逐步扩大,因位于大广宁北1.5千米处,故称为北广宁。
东升满族蒙古族乡【八大马窝堡】此地当时是蒙古族部落放牧之地,八大马是蒙古族部落首领名。清朝晚期从山东寿光县移民到此的张姓、刘姓、韩姓人家搭棚居住,开荒占草。此时蒙古族部落大多已迁往草原深处,后一直沿用蒙古族人名“八大马”至今。
东升满族蒙古族乡【张家窝堡】位于大房身北,地势平坦,通往乡政府的公路由南向北横穿该屯。清咸丰年间从山东寿光逃荒至此的张姓人家开荒占草,搭窝棚首居,得名为张家窝堡。至今仍以张姓居多。
祖籍山东寿光的康平朋友或者对移民历史感兴趣的朋友请与我联系交流,微信yingzhou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