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流浪者之歌》想成类似《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这个乐曲前一半充满了悲苦、伤感,后一段表现了兴奋、激动、喜悦。从常理上看,这是不可能的。一家人被压迫工作了一天,夜晚并不会载歌载舞。乐曲的开头,是控诉一个黑暗的社会,人群冷漠,缺少生机,杂乱不堪。之后是描写吉普赛一家人的状况,父母亲在做着普通人都不愿做的活,又脏又累,要忍受着歧视的目光,内心却早已麻木了,除了想着怎样拿到今天份的食物,其他的,身体的疼痛,被辱骂催促,工作的繁重都无所谓。家里大点的孩子,也在给人打杂活,或是在街上乞讨,捡拾垃圾。不为家里生计,仅仅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而拼命挣扎着。熬过一天的艰辛,一家人聚在不成家的简陋的“居所”,可能是桥下,或者棚屋,家人彼此对视,一言不发,只有无尽的悲伤,对未来失去憧憬的低落。随着火光地黯淡,吉普赛人一家在哀叹中都睡着了。但是一个孩子却做起了梦,这是一个快乐的,充满希望的梦,一家人住进了有屋顶和墙的房子,桌子上摆上了餐盘和锅,里面装满了食物,火炉也变得温暖,家人的脸上也没有了泥污,展露着笑容,爸爸弹起了琴,妈妈和姐姐欢歌笑语,弟弟妹妹一边吃着糖,一边蹦蹦跳跳,你追我赶。孩子觉得幸福极了,他以为这里是现实,他拥有了温暖的家。他一心一意让自己沉浸在这欢乐的气氛中,尽情释放着内心的压力,跟着家人跳啊,唱啊,吃啊,笑啊,无论如何都不想再停下来,他渴望一直这种温饱而简单的快乐,在近乎疯狂的喜悦中,激烈、激动、享受随着他的情绪不断升级,直到最后,孩子让自己狂笑到了极点,整个人都颤抖了起来,实在是发泄到不能再发泄了,高兴到不能再高兴了,梦境突然如断电一般,一瞬间变为黑屏。梦,消失,乐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