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吧 关注:114贴子:336
  • 0回复贴,共1

让手指在小提琴上跳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提琴是可爱的玩具,玩玩具有玩玩具的心态。年幼的孩子搭积木时,总爱勇敢地往上摆,不怕积木坍塌。即便塌了,还会再搭。我想对学小提琴的人说,学小提琴是什么?如果你怕错,胆小如鼠,惊弓之鸟,那你小心翼翼地拉,就不会出错了吗?动作特别慢,气都不敢出,实际情况却常违你所愿,弓子照样滑出去,音照样没按准,手指照样颤抖,节奏拖拖拉拉。这样练久了,能有什么变化?一个人,因为走路怕摔跤,就迈一步左脚,踩实了,再迈一步右脚,踩实了,再迈一步左脚。这样确实不容易跌倒,但也跟走路的动作完全不一样了。当学生颤颤巍巍地去拉弓时,当学生在拉弓的过程中来回调整速度和压力时,那已经不是正确地拉弓了。因为拉弓的速度必须在开端就定好,压力变化是有过渡的,一弓之内几乎没有调整。当学生的左手像“躲地雷”一样按琴弦时,那种音,即便是准了,也完全不是小提琴的色彩。既然不是小提琴的色彩,那不越练越偏离小提琴演奏的正轨了吗?有人会说,我先学会走,然后才能跑啊。我同意,但走路也是有速度的底限的,五秒钟走一步,那叫走路吗?拉琴时,看一眼谱,拉一个音,找一个音,那叫练琴吗?显然不对。当一个乐器玩具,很多人都玩不转的时候,就说明很多人对这个玩具的认知是有误的。如今信息资源超级发达,小提琴随处可见,然而学琴的成材率不到百分之十,是不是说明许多人对提琴操作的理解还过于表浅?比如,林耀基讲小提琴的视频,那是太好了。但能听“懂”的人不多。当然不是完全不懂,林耀基说向“东”,作为学生,就向东,林耀基说向“西”,就向西,哎,这样拉琴,是有改善的。但让小提琴教师听,收获就不一样。林耀基说向“东”,我们马上会明白,东南西北分别都有些什么人什么物什么情况,向东怎样,向西怎样,向南向北怎样,可以推测出很多内容。跟开汽车一样,让你向“东”,不是朝着东面闷头开,而是要“沿着公路向东开”,这个过程中,该转弯转弯,该等灯等灯,遵守交通规则。学生就是小孩,老师是为学生指路,不是给学生喂饭。她叫学生跟着节拍器拉,学生就叮一下吱嘎一下,叮一下吱嘎一下,完全不考虑拉琴的完整、流畅、合理性。结果拉了许久也没搞清楚拍子,怨人家老师教得不好,对吗?不对呀。老师说话,是要多加点心眼去听的,他们讲拉琴,常建立在“你已经对生理、物理、艺术和教育有普遍经验”的基础上。当你做出像机器人那样的拉琴动作时,你难道不质疑一下动作的科学合理性吗?“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这样看来,我不是老师,我连孩子们脖子红了,脚麻了,学数一二三,认识上下左右都要管,我整个一“保姆”。假设,你不愿意听繁琐的演奏要求,最起码你知道“爽”为何物吧。拉琴就先图个 “爽”,动作麻利,身体爽,音准正确,耳朵爽,节奏对上,心情爽。人类就是听着“咚、哒、咚、哒”就想蹦跶的生物,怎么拉琴时都学《二泉映月》呢?至于那么哽咽吗?可以先把架子搭起来嘛,毕竟错误总是占少数。要是说,拉十个音里错五个,那就干脆把琴收了不拉了。最马虎的孩子,拉琴也不至于错一半,顶多是五个音里错一个。所以,为了一个音,破坏其他四个音,值得吗?不值得。如果是原则性错误,按原则改。如果不是原则性错误,不用改,有的孩子,就是小脑协调差,必出错,随机的,有的孩子,就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改什么改?成年人就一定比孩子小脑协调好吗?你慢慢地拉琴,是你不敢直面你拉琴的问题,你怕。你躲避困难,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我拉小提琴,从来不怕。够不着的,拉不出声的,速度追不上的,不听使唤的,遇到了怎样做?俩字“愣拉”。我才不去翻回头练那些音阶琶音呢,把一个乐句一个乐句拆出来,跟音阶琶音有什么区别?没区别,音乐都是音阶琶音。不怕疼,不怕错,不断更新,认准方向练,过一段时间,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就搞定了。然后俩月不拉,又拉不出来了。正常,不练专门的曲子,对应的肌肉都萎缩。“老头儿还想跳街舞”,拉倒吧。但是解决难题的时候,是很爽的。没有什么捷径,也没太多秘密,敢拉就拉出来了。让手指在小提琴上跳舞,跳着跳着就顺溜了,跳着跳着就舒服了,跳着跳着就玩起来了。就这四根铁丝加一把毛,摁上去拽出个声来,怎么会有难度?我仔细一想,明白了,因为很多人,没把拉琴当成铁丝加毛,没把弓子当成棍儿,没把黑指板当成木头板,所以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的动作有多蹩脚,姿势有多别扭。弓子拉不直,弓子为何拉不直,因为他们老盯着琴马和弦在那调整。如果让他们拿着两根木棒,摆成一个十字架,能摆吗?立马就会了。用“第三人称”视角去看,将琴和弓子简化成两条垂直交叉的木棒,在摄影师要求下,保持木棒始终垂直拍一段影片,怎么拉弓子都是直的。这就是拉琴的高手脱离了自身的眼睛所“看到”的情景。人是自然的产物,在五感之外还有一些能力。你给我一把大琴,一把小琴,我同样拉。把位指距琴弦高度硬度都不一样吧,为什么我能拉?什么肌肉记忆?这是人的五感之外的其中一种能力,叫“预留空间判断力”。不懂?不懂。蛤蟆跳井。


IP属地:北京1楼2020-05-05 10: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