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85岁高龄的朱云英老人,听说竹山堵河剪纸艺术将被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继承,她激动地翻出自己的作品,细细端详。
历史悠久的堵河剪纸,孕育出以学院派余曼白和民间派朱云英为代表的两大泰斗级人物。余曼白早年离开竹山定居四川,去世较早。而朱云英一直生活在堵河边的田家坝,直到1988年,才随子女定居到十堰城区至今。所以,说朱云英是堵河原生态剪纸的泰斗实不为过。
早在1986年,以她为代表的堵河剪纸作品就入展了中国美术馆,她应邀到现场表演。她的作品还参加过中日国际剪纸交流展,随后中央电视台、湖北日报均作了专题报道。为此武汉等地纺织厂专派设计人员向她求教。堵河两岸,她有数位直传弟子,现在都年事已高。
朱云英剪纸无师自通。她说:“小时候喜欢,成家后完全靠手工刺绣(鞋垫、童帽、门窗帘、枕头、被面、喜巾等)换钱养儿育女。因此,我的剪纸自然天成,完全来自民间生活和传说故事。”
她的小女儿、今年50多岁的魏远琴回忆说:“40年前,我妈看完戏剧电影《窦娥冤》回家后,边哭边把善良、孝顺的窦娥剪出来,贴在墙上。其实她在用这种方式感化、教育我们。”
朱云英不仅创立了堵河剪纸的“民间派”,还靠与剪纸有关的手艺,养育了3儿3女。丈夫魏贤声早年在堵河、汉江驾船,也只是自己混个肚儿园。现在,朱云英和丈夫住在小儿子家,她眼明耳聪,只是手脚活动不便。好在女儿、儿媳都十分孝顺,两老晚年生活幸福。
历史悠久的堵河剪纸,孕育出以学院派余曼白和民间派朱云英为代表的两大泰斗级人物。余曼白早年离开竹山定居四川,去世较早。而朱云英一直生活在堵河边的田家坝,直到1988年,才随子女定居到十堰城区至今。所以,说朱云英是堵河原生态剪纸的泰斗实不为过。
早在1986年,以她为代表的堵河剪纸作品就入展了中国美术馆,她应邀到现场表演。她的作品还参加过中日国际剪纸交流展,随后中央电视台、湖北日报均作了专题报道。为此武汉等地纺织厂专派设计人员向她求教。堵河两岸,她有数位直传弟子,现在都年事已高。
朱云英剪纸无师自通。她说:“小时候喜欢,成家后完全靠手工刺绣(鞋垫、童帽、门窗帘、枕头、被面、喜巾等)换钱养儿育女。因此,我的剪纸自然天成,完全来自民间生活和传说故事。”
她的小女儿、今年50多岁的魏远琴回忆说:“40年前,我妈看完戏剧电影《窦娥冤》回家后,边哭边把善良、孝顺的窦娥剪出来,贴在墙上。其实她在用这种方式感化、教育我们。”
朱云英不仅创立了堵河剪纸的“民间派”,还靠与剪纸有关的手艺,养育了3儿3女。丈夫魏贤声早年在堵河、汉江驾船,也只是自己混个肚儿园。现在,朱云英和丈夫住在小儿子家,她眼明耳聪,只是手脚活动不便。好在女儿、儿媳都十分孝顺,两老晚年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