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茶楼吧 关注:290贴子:791
  • 0回复贴,共1

金融or消费 杜国楹细说现两种普洱茶的关系和发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停住自己忙碌的脚步,泡上一罐茶透着馨香的小罐茶,看庭前花开花落,何等的惬意!当下正是人间四芳菲天,喝春茶固然好,但喝普洱茶也是正当时,因普洱茶有助消化、清肠胃、解毒的功效,因此,春季适当饮普洱茶,可以起到清肠、暖胃、养肝的作用。杜国楹创立的小罐茶,无论是小罐系列还是多泡装系列,都有普洱茶,总有一款适合你。 普洱茶的魅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迷恋,而对于而对于普洱茶的未来发展,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也有着他独到的见解。

从2012年6月20日,第一支寻茶小分队上山开始,小罐茶已经7岁半了。 这七年多,我一直在观察不同的茶、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行业。我也在思考跟咖啡、红酒相比、跟其他消费品相比,茶可以借鉴什么?跟手机等成熟制造业相比,茶业有没有可借鉴的产品思路、营销思路,甚至整个行业的发展思路? 我每年都会到云南待一段,从昆明到临沧,先去凤庆,再去勐海。在中国的所有茶品类中,普洱应该是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当我们说普洱的时候,实际上是两个普洱。一个是消费的普洱,一个是金融的普洱。很多人一上来就想抢着做金融属性的普洱,我觉得方向搞错了。没品牌,没建立信任,何谈金融? 金融的普洱一定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消费普洱之上,才能成立。茅台的金融属性很强,但茅台镇的酱香酒金融属性强吗?没那么强。只有茅台才强。我觉得普洱的逻辑也是一样,一定做成强势的消费,才能成为强势的金融。
杜国楹 | 小罐茶创始人、董事长 当你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消费品牌的时候,你在用户心目当中建立了足够的信任,你的金融属性自然会出来。 我觉得在茶未来的商业化道路上,最主要的一定是消费品的茶这条道路。但是,如何做一个普洱茶的消费品牌,这是个巨大的困惑。需要耐心,当大活干。 还有很多人想做消费的普洱,但缺乏消费品基因。普洱茶不缺发烧友,但发烧友的逻辑,解决不了可能高达90%的用户的普遍困惑。如果加上潜在消费者,这个比例会更高。 什么是发烧友的逻辑?有人总结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绝”。我们尊重发烧友,他们的专业度是行业研发巨大的知识宝库,我曾经专程拜访普洱茶领域的各位老师、专家,受益颇丰。 但我认为,发烧友只是全部茶叶消费者中的少数派。大多数人,尤其是普通消费者,只想简简单单喝杯好茶,他们不需要也不想成为茶叶专家。咖啡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在喝星巴克的时候,会问咖啡的产地和烘焙方式吗?并不会。今天的年轻人,天天排队喝喜茶,你让他和发烧友怎么对话? 如果广大年轻人不喝茶,普洱如何创新传承、做大做强?消费类品牌,必须用专业解决产品背后的复杂,用户只负责简单享受。 事实上,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确实存在普洱茶垂直品牌的市场机遇,但真正好的普洱茶一定要做到消费者与品牌的信息对称,讲求科学,对用户不遮蔽真相,仅仅靠信息不对称来赚钱的生意注定无法做成真正的现代化品牌。 发烧友逻辑和消费逻辑再往深里挖,其实是内部思维和外部思维之间的矛盾。内部思维,是从自身出发供给市场。而外部思维,也就是用户思维,是先洞察用户需求,再去满足需求。 目前的普洱茶仍处于农产品时代,核心产区的茶树是固定的,因此产量注定稀少。人们仍然在追求茶的原产地、追求山头,这是普洱茶当前的市场困惑,也是整个茶行业面临的困境。 或许,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握。简而言之,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茶,市场就应该提供怎样的产品。从山头出发,只能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从用户出发,每一个细分人群和场景都有机会。因为一个品牌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不同需求需要不同品牌来满足,这就给行业整体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想象空间。每个需求都有机会成就品牌。
当然,从产地、品类思维变成用户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戮力前行。 想要让更多人喜欢上中国茶,喜欢上普洱,必须要拥抱时代。茶叶的本质还应该回归到消费上来,当代的茶文化离不开消费的文化,当代中国茶的发展也必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只有让更多人喝上中国茶,中国茶才能重新走向世界。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钟情于小罐茶,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势,因为小罐茶不仅拥有卓越的品质,更拥有一份简约与时尚。杜国楹,这个历经20余年数次成功创业的河南汉子,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把茶作为他毕生的事业,践行一份让更多人简单方便喝到好茶的初心。


1楼2020-05-07 07: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