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吧 关注:5,632贴子:35,415

春秋时期十大昏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时间:周平王东迁-三家分晋
排名不分先后


IP属地:北京1楼2020-05-10 21:30回复
    前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一段重要时期,也是第一次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之期,所以各国增强武备,内修文治,没有了共主周天子的束缚,大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不愿意在短短的表演秀中给观众留个好的pose呢?所以这段时间真正意义上的昏君并不多,给后世造成影响的更不多,下面就选出十位,排名不分先后。


    IP属地:北京2楼2020-05-10 21:34
    回复
      一、卫懿公
      作为“玩物丧志”的典型,卫懿公给后世的昏君们留下了标准的模板——养仙鹤,作为个人的爱好,其实说白了谁还没个爱好呢,被称为“蟋蟀天子”的明宣宗不也有这个爱好吗?不过把仙鹤养成他这样也是很神奇的,居然赐给仙鹤爵禄,还赐给车坐,好像小孩过家家,仙鹤都能赐车坐,那么坐不上车的人肯定有意见了,所以狄人打来的时候,卫国的抵抗十分消极,没用的仙鹤的高官厚禄,有用的人当然不乐意了,卫懿公最后也为狄人所杀,总算自食其果
      不过卫懿公虽死,他留给卫国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卫国在他之前和“小霸”郑庄公较量,未落下风,到他老爹卫惠公在位时还能硬刚周朝,抗王入国,直接赶走前任卫侯、周朝女婿黔牟,可见卫国是当时的大国,实力极其强劲,可是之后的卫国虽然复国,但是复国之后实力已经微乎其微,长期作为晋国的附庸国存在,再也没有往日的荣光,不能不说,这个卫懿公真的是败家圣手啊,一个强大的国家直接被他折腾成了强国的保护国,见过作死的没见过这么能作死的


      IP属地:北京3楼2020-05-10 21:51
      收起回复
        二、齐桓公
        五霸之一,九合诸侯的齐桓公也是昏君?不用解释,他就是一个昏君,是他带给齐国无上的荣光,也是他带给了齐国几世的灾难,更要命的是,往后齐国稍有野心的君主都以他当榜样,这才是大杯具。
        齐桓公继位的时候,齐国很不太平,他那个以乱 亻(啊啊啊)仑著称的哥哥,刚刚在政变之中被杀,政变者无知也在一个月后被杀害,这个动荡的位置终需要有人坐,最终他熬过了衣带钩之箭,有惊无险的坐上了君位,从此开启了他的生涯。
        其实说他是昏君,这个没问题,不过他还是有些优点的,比如自知之明。他说的一句话很代表他的性格:寡人不幸而好田,又好色,得毋害于霸乎?这句话可以有两个意思:第一,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爱好不好,第二,坚决不改,看他用的词是“不幸”,这个词是消极的。不过他还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管仲,如果遇到的是那些明朝的谏臣,估计齐国不亡也仅矣。
        管仲的功绩自不必说,咱就聊聊管仲的情商,管仲可贵就可贵在他的情商之高,自古以来有才有德的文臣武将不在少数,比干被剖心、岳飞被冤死,何尝又是没有才德呢?管仲能够终其一生少遇阻碍,实则为情商太高,馋不能入。知道齐桓公所志不过为了号令诸侯而已,所以进霸权之说,又借霸权发展经济,对于齐桓公私人生活则绝不干涉,而齐桓公的宠臣也决不得罪,只求相安,所以在管仲的托庇之下,齐国蒸蒸日上。
        不过齐桓公在没有管仲的时候,他的低能就显示出来了,他的第一个低能举措就是把在湖中向他戏水的蔡姬送回蔡国,前面已经说过,齐桓公的私生活管仲不会干涉,管仲大概也没料到,齐桓公这么低能,居然在一百种方法中选择最差的一种,蔡姬不过一个女孩子,齐桓公怕水,她故意调戏齐桓公导致齐桓公大怒,其实怒不怒都是没必要的,这点小事就怒实在有干君侯的雅量,问题是发怒了你把蔡姬数落一顿、或者直接打入冷宫都可以,非要送回蔡国?以示羞辱吗?这一举措直接把蔡国推向了楚国。
        对齐国影响最大的可以说就是管仲死后诸子夺位了,管仲当然知道齐桓公有多低能,所以谆嘱他,不过齐桓公“坚决不改”的问题就出来了,对此管仲也无奈啊。齐桓公的儿子们除了公子雍,都当过国君,可是拿的出手的却没有一个,就连那个被称赞为“得人心”的世子昭(齐孝公)也一样是个低智商低情商的人,可见齐桓公教子无方,在管仲管不到的地方,齐桓公的管理都是黑暗一片,最终他也自食其果了,死后尸体生虫腐烂,儿子们依然大玩四国军棋,借助宋国的力量才让齐孝公勉强继位,不过太平并没有到来,齐孝公死后公子潘杀害齐孝公的儿子成为齐昭公,齐昭公死后,公子商人又杀害齐昭公的儿子成为齐懿公,齐懿公被杀后公子元继位,是为齐惠公,听着都乱,在这一连串的内乱中,齐桓公亲手创立的荣光也就随风飘散了,终姜氏齐国一世,再也没能找回来


        IP属地:北京4楼2020-05-10 22:51
        收起回复
          三、晋献公
          唐玄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国君,他的主要特点就是他在位时期的前后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前期无论是和太平公主斗智斗勇,还是用人唯贤,都是堪比圣人一样的存在,可是后期他一变成了一个贪图享乐,宠信奸臣的昏君,并且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唐朝断崖式跌落,他本人也是下场惨淡,无可奈何花落去。
          在春秋阶段,也有这么一个人物,他前期的作为引导了晋国的国势,晋国长期称霸中原的奠基人当之无愧,他后期的行为也使得晋国几十年内陷入动荡,这个人就是晋献公。晋献公即位的时期非常复杂,上处于曲沃代翼的长期战乱后,身边是桓庄之族的窥伺,可谓栗栗危惧,晋献公当然不能自安,于是他用挑拨的方式让这些公族自己内斗,不能专门把锋刃对准他,然后又用骗术把他们杀的干干净净,一系列的组合拳完全就像猴人弄猴一样,完完全全把权力握在自己手里,稳定了内部,可以见到他的手段毒辣。他广揽贤才,提拔一堆的文臣武将,晋国独霸的“硬件”已经逐渐被组装起来。
          相比于四处招摇的齐桓公,晋献公准确的把“拓地”当作第一要务,于是“灭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国这不同于齐桓公只图名声,而是实打实的为晋国获取好处,在其中不乏于“假途灭虢”之类脍炙人口的情节,又是一系列组合拳,晋国的实力取得了指数级的上升,如果到此为止,他无疑是一个震古烁今的明君雄主。
          不过完美主义实际过于艰难,晋献公一生都在权力漩涡中渡过,早年桓庄公族大清洗,后来东征西讨打蛮夷,未得片刻安闲,如今也老了,又得了一个美女骊姬,他累了,想安享晚年,不过权力的巨轮决不允许人有安闲的时候,晋献公一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了,有巨大的功勋,有软萌的美女,让晋献公有了一种退休总裁的既视感,在中国任何一个退休老人余生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折腾儿子!老百姓家里折腾儿子到底也就属于家事,不过半退休状态的国君折腾儿子可就不是一般的小事了,它会掀起一股血雨腥风。
          其实晋献公的儿子非常优秀,申生完全有能力、有人品成为晋国新一代的掌门人,重耳就不必说了,夷吾虽然人品不好,不过在他上台之后清理老臣,提拔心腹的手段,隐隐可以看到晋献公本人的影子,他上台也是非常合适的。说了这么多,晋献公这些儿子越是优秀,越可以看出晋献公晚年的昏庸,晋国内乱二十年完全就是他自己一手惹出来的,本可以不必发生。结果晋献公明知申生有能力、有人品、有人脉的情况下依然因为骊姬一意孤行,甚至要把重耳和夷吾都饶进去,简直就是自取灭亡之举,幸好春秋时期父子大义尚在,如果申生有楚国商臣那样凶狠,或者晋献公都不得永年,晋献公死后由里克等人发难,而不是申生重耳等人直接政变,犹有余幸焉。晋献公早年清洗同族,晚年清洗儿子,晋国的血脉也就在这一波又一波的大清洗中逐步衰落,最终也为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


          IP属地:北京5楼2020-05-13 18:44
          收起回复
            四、宋襄公
            又一个五霸之一,不过这个“霸”只能带上引号,因为是名不副实的,提到他首先要想到的就是著名的泓水之战了,曾经有伟人说过他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不过这句话也不准确,因为他压根就没有仁义道德可言,因为外界一有事情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出兵解决,送公子昭的时候如此,围曹的时候如此,伐郑的时候也如此,除了最要紧的衣裳之会他都是用兵的!
            宋国其实并非没有称霸的资本,在宋襄公即位的时候,其实宋国还算强大,至少跟郑庄公也硬刚过好几次,当时又有贤臣公子目夷,有善战的司马公孙固,还有谋略不佳却忠心耿耿的公子荡等人,踏踏实实过日子也算可以度过太平盛世。齐桓公靠着管仲煮海为盐,炼铁为兵,积攒多年才有称霸的资本,日后的晋文公多半也是依靠晋献公收聚贤才,开疆拓土打下的国力主宰盟约,宋国地处中原,按说方位还是不错,如果能积攒实力,训练军士,吞并一些小国,采取务实的政策,谁说一姓不再兴呢,战国时期的宋王偃也能跋扈一时。可是宋襄公光看见人家的风光了,偏偏忽略掉人家背后的努力,这就是悲剧的起源。
            要说也怪,这宋国打仗****,居然还三天两头跳出来搞事情玩,宋殇公在的时候玩命跟郑庄公过不去,结果他身死都没跨过这个坎,然后宋庄公贪心过度向郑国索取贿赂引发战争,好不容易外战消停点了,又搞出南宫长万弑君的把戏来,宋襄公老爸宋桓公倒是一心一意闷头搞发展,如今又该他跳出来了,只不过他捅这个篓子实在太大了,超过任何一届前任!
            前面说过齐桓公把世子昭托付给宋襄公,实际上助长了宋襄公本不该存在的野心,宋襄公豪爽的答应的同时在想什么?看他后来的表现,他在想齐桓公身后霸主位子让他继承了?这不是蜜汁自信吗可以说自从让世子昭变成齐孝公那一刻他还就真的以“未来霸主继承人”的身份自居了,不能看清自己确实是个大悲剧。
            宋国的称霸一开始就是进入了错误的轨道,滕国、鄫国迟到,就一囚一杀,那么曹沫岂不是应该诛灭九族了?这时候仁义安在?曹国不陪玩又是一场兵戈,宋国围攻N久居然都打不下来,基本又可以证明,宋国打仗能力确实很怂,宋襄公也不是打仗的料。这时候训练军队、休养生息还来得及,可是宋襄公等不及了,人生苦短,不做一番事业岂不是白活了?情急之下,他饮鸩止渴了——想到了楚国,这才真的踏上不归路。给他出主意的是公子荡,平心而论,这个计策有成功的可能,但是必须A和B双方势均力敌且互相钳制,类似后世的“南北弭兵”,如今楚国正处在蒸蒸日上的时期,和那些诸侯国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这个馊主意,宋襄公居然听了!
            鹿上之约,本来拉着齐孝公一起上阵是个好主意,如能齐宋联合,还可以共抗楚国,不过宋襄公依然以“未来霸主继承人”的身份自居,这下齐孝公就不乐意了,自己老爹的称号这个做儿子的才有资格继承,你算锤子!所以他不签字抗议。楚成王何等老奸巨猾,立即定了“你搭台我唱戏”的计策。可怜他要遭遇人生最大的耻辱了。
            衣裳之会,几乎一切都在楚成王的掌控之中,连公孙固提议在后伏兵救急的计划都被否决了,后来的孔子夹谷会盟也要安排伏兵,宋襄公一生好武,偏偏在这最需要武的场合把武字给丢了,所以输个一败涂地,自己被抓住当人质,如果他能见到后世的明英宗应该感叹有人与自己同行了。不过减轻人质分量的策略一千多年上下如出一辙,都是先找到替代品,再徐徐定计救回旧主的风险,公子目夷找到这个替代品就是他自己,宋襄公顿时变成无用之人,在楚国军中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你说气不气?气完了被楚国灰溜溜的送回来。
            事情到这,可以了吧,不然,宋襄公霸业已失,脑子一热,又做了一个决定,上一把火点燃自己的霸业还不算,如今还要赌上宋国的未来,他要出兵打郑国!宋郑也是老对手了,就是楚国不插手,宋国也未必赢的了,这就是泓水之战爆发的背景了,从出兵道义上宋国不占优,从实力上,宋国甚至不如郑国,楚国则是秒杀郑国,从时机上,天时地利都没了,从领导上,除了宋襄公,还有司马公孙固、门伊般、华秀老等,还有那个出主意的公子荡,楚将子玉、子上等齐全,这就是一场宋国必败之仗,既然毫无胜算,为何要打?所以宋襄公的活动也就到此为止:宋军大败,公子荡战死,宋襄公从此成了残疾人,步入人生的暮年。
            在余生里,宋襄公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霸权梦,不过已经更多的是仇恨楚国,所以热情款待了重耳,临死前嘱咐儿子宋成公:紧紧团结在以晋国领导的盟约之中,不要和楚国通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那颗图霸的心终于化为秋水,而宋国的国运也被宋襄公一次又一次的糟糕决策拖累的呈断崖式衰落,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从此夹缝里生存,成为别人的附庸,受人欺凌、受人侮辱...


            IP属地:北京6楼2020-05-15 01:44
            收起回复
              五、晋灵公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子孙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吃饭,缺乏危患意识,最后成为败家圣手。现代人为了防范自己一生辛苦到后世打水漂,就从小让他们接受精英教育,告诉他们创业多艰,要好好珍惜。古人大多数没有这个意识,有意识培养接班人的只能身体力行,让他们亲眼看到、尝试到自己走过的路荆棘密布,曹操的长辈培养曹操的时候就是煞费苦心,逼得曹操假装中风逃过责难,不过假如曹操的老爸就是君主,那么就难以身体力行了,你不能上朝的时候总是带着孩子见群臣吧?现在普通白领带孩子上班被发现还要罚钱呢,国君呢,这就不像话了。
              晋灵公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中长大的,他即位的时候,他爷爷晋文公把他的国家打造成了中原最强的国家,而他爸晋襄公则是完美继承了这个国家,晋襄公也是吃过苦受过难见过世面之人,所以他在内平衡功臣之权,对外抗击秦国,守住了晋文公来之不易的霸权。
              不过另一方面,晋襄公光为了事业的奋斗自己的身体也被搞垮了,英年早逝,这时晋灵公刚七岁。从小缺乏父爱,虽贵为太子却无异于留守儿童,不,他其实比留守儿童还要可怜,留守儿童还有再见到父亲之日,他却见不到了,更要命的是,留守儿童虽然穷,处境却相对安全,除了有的女孩子需要防范一下一辈子未婚的五十岁隔壁老王(男孩子连这都不用了)之外,没什么人会打他主意,但是晋灵公不行啊,他老爸一死,那些叔伯兄弟仿佛时时都能化身厉鬼要了他的命——谁让他是太子,宝宝心里苦啊!至于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大臣——相信他们不如相信世上有鬼呢。
              这不是,老爸刚一蹬腿,他临去世前一手提携的赵盾就开始琢磨了:主少国疑,那可不行,我们要去迎公子雍!第一他年长,第二可以依赖一把秦国,说干就干!另外一个被父亲贬职的狐射姑反对:等公子雍,秦国那么远,路有那么难走,有变数怎么办?不如从陈国迎公子乐!赵盾:不行!狐射姑:我管你行不行?派人请公子乐。赵盾:嘿嘿。派刺客,公子乐卒。狐射姑逃奔翟国。
              这段明争暗斗已经七岁的晋灵公不会不记得,这个赵盾绝对不喜欢他,当初是他妈抱着他在朝堂上哭了又哭,据理力争的情况下,赵盾才勉强松口,所以他在心眼里就讨厌赵盾。后来他继位是继位了,可是赵盾老儿却把国君最重要的东西——权力拿走了,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想杀谁就杀谁,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这就是幼年晋灵公的心灵写照,幼年失怙,无人管教,甚至无人关心,除了整天看着这群满口大义凛然的大臣们手底下做着毒辣之事之外,再接触不到别的,人人都是冷冰冰的,像石头一样,虽然高居晋侯之位,实际和福利院的孤儿也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还有个叫屠岸贾的叔叔陪他玩耍。
              这个叔叔是他唯一的知心之人,在别人面前都要伪装,唯独看到他可以一起饮酒,一起听音乐,一起用弹弓弹人,有时候还可以帮帮忙,唉,要天底下的人都像屠叔叔这么知心就好了,只是——为什么那些人偏要和那个赵盾老儿走得那么近,他多么令人厌恶啊!饮酒聚会让他看到就成了荒耽误国——国事不是一直都是你在管吗?
              晋灵公一直在成长,眼看就到了叛逆期,赵盾还是这么啰嗦,他心头的怒火也就越来越盛了:昨天因为蒸熊掌,杀了个人,他就跑来啰叨,今天去游园,他还不让我去,这晋国是我家的还是他家的?这时屠岸贾叔叔说话了:自古只有受制于君,岂有君受制于臣的道理?晋灵公茅塞顿开:对啊,他占据的位置本来就不是合法的,所以只要除掉他,就可以了。然而晋灵公可能至死都不明白:一个人为权臣,当然不会被轻易铲除,从古至今弱势皇帝铲除权臣都是一门学问,成功如周武帝铲除宇文护、康熙除鳌拜,失败者如汉献帝除曹操、戊戌政变,成功又失败的王允除掉董卓却被李傕郭汜杀害、北魏孝庄帝刺死尔朱荣却被尔朱兆所杀等等,无一不是大风大浪,年轻气盛的留守儿童晋灵公从一开始就输了,无论派刺客、派灵獒、派人追杀,最终还是被逃走,但是赵穿一招诈降计晋灵公立即就死,双方从一开始就是降维打击,晋灵公身边除了屠岸贾,谁都没有,赵盾可是把持了晋国的一切大权,人家要干你,你连骨灰都不会剩下。
              晋灵公这个留守儿童从压抑中来,从骂名中走,历史不会给他丝毫的温柔以待


              IP属地:北京7楼2020-05-17 16:35
              收起回复
                六、齐懿公
                一个鸡贼男***猫人生。
                在我的家乡北京,因为普通话相对普及,方言说的已经不多,偶尔自个儿人说说,大家能听得懂,不过更多不常用的词汇,已经有永久失传的趋势了,小时候听到大,该说的也会说,不会的就是不会,也不去研究,毕竟已经没人能知道的词汇,会了又如何?
                不过内中就有两个词,要说使用的概率确实不低,但是意思是懵懵懂懂,似懂非懂,这两个词,一个是鸡贼,一个是操猫,鸡贼的主要介绍是这人小气、贪便宜,而且精于算计,到底侧重哪一点,不知道,不过一说“这人特鸡贼”,那么这个朋友交不得,除非你觉得吃亏是福,至于“操猫”,这两个字出自何处,何种意思,百度百科都没有解释,偶尔翻了几个解释,有说是扯淡的,有说是事情办砸的,究竟是哪种意思,也就不确定了,反正这类词语,大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扯远了,其实想写这位已经很久了,一直想不起来用什么词汇形容这哥们,一般的昏君,无非就是流连酒色,不务正业,外加用人不明,或者决策能力糟糕,使国家遭受重大打击(代表人物崇祯),总之都是收了智商税,无外乎一个“蠢”字,不过这位显然没那么简单,说他傻吧,阴损坏的缺德事儿,他可一样没少干过;要说他聪明吧,国家间的外交智慧,治理国家的政治智慧,甚至个人层面的生活智慧,他可一样都没有。这是一个真正的极品,一个奇葩,无法用语言形容,所以只好用了这两个晦涩难懂的方言词汇形容他了,您别说,还真挺合适的!
                当公子期间这商人就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因为他老爸齐桓公超前奉行了墨子的“兼爱”言论——对每一个夫人,每一个儿子都宠爱有加,所以在年轻的商人眼里,“有他的就有我的”,成为了箴言,而且相比他的哥哥弟弟,他更沉不住气,当宋兵护送三哥世子昭继位之时,商人首先跳出来“凭什么他就当国君,靠宋兵厉害啊?”当然宋兵再不济也比他们的私人武装厉害多了,他们没办法,只能出国避难。
                齐孝公死后,公子开方杀害齐孝公之子,把齐昭公迎了进来,齐国步入相对平稳的时期,因为齐昭公当初和公子元、公子商人一起反抗过世子昭,战斗友谊比较深厚,所以他在位时期允许他们回国,商人一看还有机会,他选择了当散财童子,济贫扶弱,这一来赢得了国人的支持,人设一立起来后面的事就好办了。他的邻国宋国也有一位公子鲍不知是不是从他这里找到灵感,也这么干,而且最终抢了君位。
                靠着钱多多,公子商人在国内的一路看涨,不仅超过了二哥公子元,也压倒了储君——齐昭公的正牌世子舍,一切就等着齐昭公退场呢。齐昭公毕竟是诸侯,操心国事非常辛苦,终于一病不起,而这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估计商人再有钱也得苦胆都吐出来,立人设,从来都不容易啊。
                不过花的钱终于听到响声,商人借着“齐宋晋三国之君皆死乱”这个谣言刺杀了世子舍,却没有受到清算,第一次钱神显灵,让公子元继位,公子元不敢,而且逃出国去。要知道他以前也参与过驱逐世子昭,也不是清心寡欲的人,怎么这次不要?要了他必死,而且目前商人这么吃香,他死了也不会有人给他伸冤,他才没那么傻呢,后世元明宗和世瓎要有他这点智慧何至于被燕帖木儿毒死!商人花的钱第二次显灵。之后晋国赵盾想伐齐又被商人用贿赂塞住嘴,正好晋国自己内部也不太平,就卖个人情,承认了他君位的合法性,第三次显灵,三次巨坎都让商人用钱摆平了!所以,请转发这个公子商人,他教你怎么做上齐懿公!
                齐懿公用极强的针对性、隐忍性,教科书一般的腹黑终于走上了暌违的通向宝座的红地毯,然而智慧也就到此终结了,国人很快就发现了,这家伙是个没有任何政治头脑的草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基本的修身都没有过!看看他干了些什么事,杀了世子舍,囚禁了他的母亲昭姬,昭姬写信求助鲁国,鲁国则求周天子解围,周天子派单伯调解,单伯因为言语中带了“杀子”,让齐懿公怀恨,齐懿公设计让昭姬和单伯单独见面,然后亲自去捉奸,看吧阴险不?然而为了这点事得罪周朝,何必如此?幸好这会周朝已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不然足够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但是另外一件事就没那么幸运了,他恨鲁国打小报告,兴兵伐鲁,这恐怕是他在位期间唯一一次参与“政事”然而还是为了他一己之私。周朝没办法,但是鲁国跟晋国好啊,晋国一声令下,带了七个小弟去齐国问罪,这次是真格的了,齐懿公一看打不过,又开始服软,再一次用钱把他们打发走,不能不说,这齐懿公欺软怕硬,挺有一手的,不过这种智慧,显得太市井了。
                其他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小气和记仇——处理邴原家的旧怨,夺取他们家的土地,砍掉邴原尸体的脚,贪色——夺阎职的妻子,这两件事最后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不怪他不加防备,加了防备又有何用?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鸡贼的人总会有这一天,不要说做国君失败,就是做个人他也不合格,春秋时期人品最差的国君,非此公莫属,落到这么一个操猫的结局,不是应该的嘛?其实又何止是邴歜、阎职?连那些资助过的国人都觉得他不是个好货,废他的儿子迎立了公子元。可惜,齐懿公啊齐懿公,你枉名商人,一点都不懂为商之道,你赞助了二十年却才在位四年,还落得死于非命,你这生意经真真糟糕透了!看看你街坊老宋家的儿子小鲍,跟你一样的套路,一样的夺位,人家当宋文公当到死,然后传给后代。你当了四年就让人宰了,儿子也不能继位,生意没人家做的好啊。太不值得,何苦乃尔!


                IP属地:北京8楼2020-05-20 01:59
                收起回复
                  突然发现计算的有点问题了,接下来还要写四个人,可是只有三个名额了,算了,楚国那两位“天坑”写一个吧,柏举之战的结果这两位一人一半,很难说谁负主要责任


                  IP属地:北京9楼2020-05-23 00:17
                  收起回复
                    七、陈灵公
                    平国——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平了自己的国”吗?
                    如果说大国出了昏君还没什么,一个昏君制造的灾难完全可以凭着国力扛过去(尤其是辽朝一连出了三个昏君才灭亡:辽兴宗、辽道宗、辽天祚帝),小国出昏君绝对是灭顶之灾,看看之前的卫懿公,偌大一个卫国被他一搞几乎灭亡,复国之后半死不活直接沦为二流半,况且实力比卫国都差得远的小小陈国。
                    其实说小,陈国以前也是很有存在感的,硬肛过小霸郑庄公,第一个赞成齐桓公当霸主,都是搏出位,在陈灵公的爹陈共公在位的时候还击败过楚国,基本诠释了“小而硬”的角色,所以守着强楚这么多年居然没像江国、邓国、权国那样被一鼓而荡平也是奇迹,不过坚硬如铁也有内部生锈而变脆的那一天,这个节点就是陈灵公在位之时。
                    要说陈灵公在位时间可不短——十五年。在“弑君三十六,亡国七十二”的春秋乱世,这是一个足够有作为的时间段。陈灵公在位之时资料非常少,不过能够在位十五年,应该不是一开始就昏庸无能的,早期宋昭公被杀,陈国曾经和晋国诸侯团一起声讨过,当然最后的结果有点黑色幽默——承认了凶手主谋宋文公的位置合法。后来陈国和楚国抱团了,晋国联合卫国一起声讨陈国,后来究竟怎样居然不了了之,结果都没提。不过按照前后因果推断来看应该是陈国臣服了,但是当时的楚国处在和斗越椒角力的关键时刻,暂时腾不出手讨伐叛徒,所以不难理解楚庄王开始想借这个机会灭陈。这是陈灵公早期仅有记载的两件事,不管如何,还是履行了一位国君正常的权力,也为陈国换取了难得的安宁环境。
                    都说饱暖思淫(啊啊啊)欲,大概是外部环境太安逸了,缺乏忧患意识的陈灵公就把心思用在了女人身上,人们常说酒是色媒,其实陈灵公的色媒岂止是酒,篾片朋友绝对是少不了的,明武宗还有个江彬呢,在陈灵公这里充任江彬任务的是两个人,孔宁和仪行父,他们给陈灵公居然的是一个寡妇——夏姬,还是带孩子的。这个春秋第一奇女子以后掀起的血雨腥风还长着呢,直接引发了春秋诸国格局多米诺骨牌一样的改变,这只是第一变而已。按说夏姬怎么应该也有四十岁了,陈灵公身为一国之君,什么样的女孩子找不到,居然能找到N手女人还忻忻得意,这是多么没见过世面,然而不仅如此,偷情本来就是不光彩的事,让人看不到也罢,居然他一点羞耻都没有还能在办公室里当起了“女装大佬”,这不是摆明了让别人看嘛。结果有人看到了,跳出来了,就是泄冶,面对泄冶的劝谏,他的反应居然和晋灵公这留守儿童的脑回路一样,既不正面面对,又不承诺不对你秋后算账——泄冶就这么冤枉的去了,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然而陈灵公却忘了有四个字叫先礼后兵,泄冶玩的是“礼”,结果却被杀害,春秋时期重义的大臣还是很多,像泄冶这样德高望重的应该也很有些人气,他的死无疑让陈灵公惹了众怒,既然给你讲理不听,那等待你的只有被废掉!选择执行人,当然就是夏徵舒了,为什么是他?很简单,我们骂人的时候总是要把“X你妈”挂嘴边上,如今这陈灵公已经把“X你妈”实践到下半身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不然我们看夏徵舒的所作所为,就是一个匹夫,他怎么会想起来摆鸿门宴?怎么会出现的那么凑巧?背后绝对有人唆使。可怜陈灵公就因为一个N手女人白白断送了修炼N辈子的诸侯命。
                    然而夏姬影响的第一次诸侯变乱就给倒了血霉的陈国带了极大麻烦,陈国国内的贵族辕颇逃到了楚国,把变乱之势一五一十透露给了楚庄王,楚庄王好机会当然不能失去,到了陈国就把夏徵舒给灭了,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小国,不过申公叔时用了一个蹊田夺牛的典故让楚庄王吐出了陈国,陈国第一次亡国之祸居然是靠楚人说情才勉强渡过一劫,从此以后这个以前还算有点存在感的小国彻底成为废墟,陷入生存危机,断断续续的亡国之祸陆续来临,终于在楚惠王时期完全被灭掉了。


                    IP属地:北京10楼2020-05-24 17:52
                    收起回复
                      八、晋平公
                      夏姬之后带给春秋诸国的转变还在继续,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主战场从中原转向了江南地区,楚吴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这个变化给北方的卫宋诸国带来不小的福祉,这是为什么北方的卫宋鲁等国比南方的陈蔡等略为长寿的原因,甚至宋国和鲁国等还在夹缝中还有一波小复兴,存活到战国时期,不过对于北方大国晋国,不用兵了后果是什么呢?答曰:灭亡。
                      晋国一直都是中原地区的“战斗民族”,从早期晋献公吞并小国开始,到晋文公晋襄公称霸,似乎他们精力旺盛,每个人都有使不完的劲,所以春秋中晚期他们牢牢把持着霸权不松手,对这些几天不摸两手铁锈就浑身不给劲的丘八们来说,打仗就是最快乐的源泉,不仅能体会杀戮的快意,还能立功得赏赐扩地盘,一旦不打仗了,这些多出来的劲力往哪搁?就留着内斗吧,反正内斗也是有传统的,地盘还是要夺的,不让夺敌人的,就夺同事,夺领导的吧。
                      这是晋国的悲哀,当初晋献公打造晋国的时候,任人唯才,削弱公族,把权力牢牢握在掌心,他想创造的是一个以自己为心脏,以谋臣为大脑,以武士为手足的嗜血怪物,也一度吃到肚歪,但是从此祸根深埋,七八代人之后,晋国的国君们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无法控制他们了,他们的晋国就像得了亨廷顿舞蹈病的病人一样,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的等待死亡,这个节点,就是晋平公时期。
                      晋平公应该是这里面最冤枉的,因为他真的没有做过太大的孽,晚年的奢靡也是罪,那至少八成的春秋国君都要拉出去枪毙,他只是太过于平庸,平庸的根本没得可说,可是在战争机器晋国,绝不允许出现平庸,大家都在进步,只有你平庸,那事实也证明了你的退步。
                      翻开一部晋国史,内斗贯穿始终,就没停过,君臣之间更是斗的你死我活,强势的君主如晋献公、晋文公、晋景公等就可以掌控全局,弱一点的晋灵公、晋厉公就只有被害的份了,最后一个能完美掌控全局的,正好是晋平公的老爸晋悼公,晋悼公凭借过人的手腕让每一个诸侯都服服帖帖,但是晋悼公能制服手下的六卿,主要是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已经没有完全的统治力了,而他为此耗尽了元气,活了二十九年就驾鹤西去了,留下了年轻的晋平公。
                      晋平公刚刚继位的时候,其实也打了许多仗,因为救鲁,战胜齐国,湛坂之战击败楚国,还平灭了受齐国怂恿的叛臣栾盈,按说颇有点乃父的意思,不过这个转折点,就是弭兵之约,晋楚停战,从此中原基本停火,也给了小国喘气的时间,不过另一方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君晋平公从此沉湎酒色,大兴土木,而把权交给了本来实力就很强大的六卿,六卿实力壮大之后彼此也开始了明争暗斗。另一方面,缺乏了国君的监管,这些卿大夫们开始腐朽,朝堂开始风气不正,就连吴国出使晋国的季札都知道了晋国不久必亡,可见当时已经变成什么样子了。
                      晋平公越到晚年越异想天开,听说楚灵王修建章华宫,自己也修建虒祁之宫,曾经争霸靠武力、靠文治的两个大国,竟然这么短时间已经堕落到石崇王恺斗富的情况了,这个弭兵之约带给两国的害处还真不小,晋平公的胡作非为也给下面的人留下一个坏印象:国君如天,天都这样了,怎么能坐的稳?我们也要闯出一片天!这一切晋平公和他的继任者晋昭公是看不到的,他只看到诸侯不再信服晋国,所以想尽办法要把诸侯拉回来。直到晋顷公时期,最后两个公族祁氏和羊舌氏的垮台,公族彻底不能翻身了


                      IP属地:北京11楼2020-05-28 01:03
                      收起回复
                        十、夫差
                        被红颜祸水“耽误”的国君。
                        总是喜欢去QQ看点等地调(man)侃(ma)女拳师的时候带上妺喜亡夏、妲己倾商,褒姒戏周、西施沼吴等等,然后静静看那些女拳们无能狂怒,简直喜感极了
                        一直以来,夫差给后世以至于今天的我们留下太多的词句,比如美人计,比如卧薪尝胆,比如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等等,虽然是称赞勾践复仇的背景墙,但并不是无尽的骂名,更多的是惋惜吧,毕竟夫差也曾经是一名英武的国君,如果不是那个女人,他不会跌落到那个地步,顶多是失败者,而不是亡国者。
                        夫差是一名有性格缺陷的国君,他刚一亮相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阖闾并不喜欢他,他便去找伍子胥帮忙,但是却昂然自大,其实是自卑,不然情商不会低到这般。幸好伍子胥是君子,如果是伯嚭这样的小人估计表面答应转身就去支持他的竞争对手去了,其实也正是因为阖闾不喜欢他,他才会有自卑的心理,想要登上王位,却没有调整到王者的心理,这是他的悲剧,也是吴国的悲剧。
                        夫差一生都在证明,证明他是一个伟大的国君,证明他是能征惯战的军神,证明他是胸怀天下的圣人,证明他是有情有义好男人,证明他是中原的霸主...可是最重要的一点,他忽略了要证明自己是个精明的政治家,不幸,他的对手勾践恰恰既不是军神,也不是圣人,更不是好男儿,霸主也虚名而已(两个版本只有一个有越王勾践),但偏偏还就是政治家,夫差遇上勾践,好像项羽碰到刘邦,明明才力远胜,就是吃不掉,而对方一次机会足够翻盘,估计前者地下都在疑问:为什么赢的是他呢?
                        开始夫差刚继位,需要解决第一件事,就是为阖闾报仇问题,阖闾伐越兵败身死,作为继承人的夫差必须要复仇,不仅为先王,更为了他自己,夫差让人每天提醒他,也算有志。吴国虽败,实力尚在,所以一战就把越王勾践打到会稽山去,奠定了自己的军事基础。越王勾践投降,成为俘虏,勾践在下面能忍常人不能忍,甚至食屎都能做的出来,堪称千古第一忍人!应该在这段时间,勾践也在观察夫差,勾践没看错的话,他应该已经知道了,夫差打仗很厉害,但是不打仗了他的弱点就暴露出来:好面子,耳软心活,没有主见。勾践极尽逢迎之能事,让夫差对他更有一种征服的感觉。夫差一旦征服了他,就不会杀害他了。就像男人征服女人一样,征服之后想到的就是霸占了。夫差这样也想着“霸占”勾践,毕竟是害的先王身死的仇人,“霸占”他比杀了他更解气。所以你看,对女人和仇人都是一样的态度,谁说男女关系不是对立的?至于杀仇人?那是霸占不了,武松血溅鸳鸯楼杀张都监,那也是他没有“霸占”张都监的机会!让张都监报了官,武松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扯远了,男人对男人应该是最懂的,对此勾践心知肚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等待夫差爽也爽够了,就把勾践放回去了。
                        关于勾践本人,没听说有军事才能(夫差还有亲自射中齐将宗楼的战绩呢),但是就是能忍、能装、能用人,关键时刻能下手,这是一个政治家的必备要素,要是考厚黑学,勾践绝对是春秋大学排名三甲的优秀生。按说勾践去吴国当了这么多年的俘虏,也不算白跑,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打通了和太宰伯嚭的路子,他通过伯嚭向夫差进献木材、进贡美女,鼓动夫差向别国继续证明自己是军神,自己却在加备力量,然后再给伯嚭送点财帛上点眼药,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其实勾践这一番大动作并非特别保密,比如相国伍子胥就看到了,夫差如果留心打听,应该也会得到军报。可是夫差还是向诸侯证明自己是军神、向西施证明自己是好男儿,哪里还把越国放在心上?夫差根本不会发展经济,劝课农桑,他一辈子只会证明自己是军神,是好男儿,无论是出兵伐齐,还是给西施造响履廊,都是劳民伤财的玩意。可惜了阖闾那点家底,就这样被造了个精光,夫差是跟着阖闾学了怎么打仗,没看到阖闾怎么发展经济吗?
                        其实这会如果能幡然醒悟也不远,可是前边说过了,夫差是有性格缺陷的人,自傲为表,自卑为主,越自卑就越自尊,越玻璃心,越听不得不同意见,他会认为你的不同意见都是针对他的,都是羞辱他的。所以伍子胥越是提建议,夫差越是反感,此时他的眼里只有霸主、西施和篾片伯嚭了,伍子胥知道已经不可为了,但是毫无办法,最终只能饮恨自尽。
                        最终勾践等到了翻盘的机会,他趁着吴国精兵北上和晋国争霸的机会偷袭吴国,并且大败夫差的军队,一举翻盘,几百年后,相同的一幕在鸿沟之战上演。对于一个阴贼险狠的人来说,这不过是时间问题,因为这是唯一的机会,他们绝不会放过的,勾践是偷袭,而刘邦则是不讲信义的单方面违约,更损。可惜不可一世的夫差和项羽都败给了“君子协定”。
                        夫差落在勾践手里,然而勾践不是夫差,他可以不要面子,甚至可以不要脸,也必须把该做的都给做了,人不狠站不稳,夫差就这样被逼自尽。当然给夫差殉葬的,还有伯嚭、西施、文种等等,让这些害他的,惑他的,算计他的人和他一起下去吧,勾践:兄弟保重,我只能帮你这么多了。
                        勾践灭吴几个月后,三家分晋正式完成,春秋的历史就这样被翻过了。


                        IP属地:北京14楼2020-06-03 01:27
                        收起回复
                          筑台纳媳的卫宣公排不上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10-22 08:26
                          回复
                            没有周灵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12-04 13:10
                            收起回复
                              昏君是吧,谥号里那些带灵、懿等等恶谥的,有一个算一个谁也跑不了


                              17楼2020-12-06 17: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