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血管瘤吧 关注:7贴子:49

血管瘤形成的原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疾病,也是良性真性肿瘤和血管畸形,常常出现在比较明显的部位,其症状经常被家长误认为是蚊虫叮咬、胎记等。但是如果错误认识,对于病情的延误却是十分严重。 血管瘤是婴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约为4%-10%,通常女孩多见,约为男孩的3-5倍。白色人种比黄色人种发生率更高,在黑色人种中少见。早产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低于1kg)发生率高达25%,同时双胞胎发生率也比较高。
  血管瘤是发生于血管组织的良性肿瘤,主要是种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血管发育或分化失常导致的血管畸形,一种因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真性肿瘤。 血管瘤虽然一般都是天生的,但每位患者的形成原因都是不同的,只有到正规的血管瘤专科医院进行全 经过多年的医学探索。
  导致血管瘤发生的影响因素大概有以下几种: 1、胚胎发育时出现感染 一般认为父母的遗传、父母的内分泌失常、高血压等疾病、怀孕期间的环境污染或微生物感染都会影响胎儿血管发育。 2、工业/环境污染,不干净的空气,不洁净的水源, 属于血管瘤疾病形成部分诱因。 3、母亲激素影响 其中有关母亲的激素水平与婴儿血管瘤发生的相关关系研究很多,发现怀孕前服用避孕药的母亲的孩子血管瘤发生率明显增高;母亲雌激素水平与孩子血管瘤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即母亲雌激素水平高的孩子血管瘤发生机会也多。 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提出:随着婴儿出生和断母乳,婴儿体内来自母亲的激素水平逐渐下降,所以导致婴儿血管瘤自然消退。


IP属地:湖北1楼2020-05-13 11:47回复
    婴幼儿血管瘤的危险分级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hemangioma,IH)通常在婴儿早期生长,随后自行消退。3个月时,体积达80%,但许多表浅型IH在4~7周时经历加速生长,2个月时完成大部分生长。深部IH多在出生后1个月发现,增殖期长于表浅型IH。个别IH很少生长,称为停止生长型或极少生长型IH。根据上述生长特点,如需全身治疗,最好在3个月前开始。以后几年逐步消退,但大多在4岁接近完成消退。
    IH的大小、部位和生长特点个体差异(heterogeneous),对引起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级很有必要。这些危险包括溃疡、出血、视力损害、听力损害、心脏损害、气道堵塞,其中以溃疡最常见,发生率近10%~15%,多在4个月时出现。疼痛、出血、感染可加重溃烂。肝和气道是皮肤外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如有5个或5个以上血管瘤,应做腹部B超,排除肝血管瘤困可能。其他并发症与某些相关综合征有关。


    IP属地:湖北3楼2020-05-13 11:53
    回复


      IP属地:湖北4楼2020-05-13 11:54
      回复


        IP属地:湖北5楼2020-05-14 11:07
        回复


          IP属地:湖北6楼2020-05-14 11:09
          回复



            IP属地:湖北7楼2020-05-15 14:15
            回复


              IP属地:湖北8楼2020-05-18 10:42
              回复
                  β-受体阻滞剂治疗IH的作用机制
                  β-肾上腺素受体表达于人体各个部位,β 1 -受体主要分布在心和肾脏,β 2 -受体主要分布在外周血管、骨骼肌和肺。目前研究者发现最主要是β 1 受体阻滞剂和非选择性β-阻滞剂能加速IH退化,确切的关于β-受体阻滞剂对治疗血管瘤的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明确。然而,得到广泛认可的主要有以下四种:诱导血管收缩、抑制血管生成、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血管瘤内皮祖细胞的生长[10] 。
                有报道β-肾上腺素受体在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呈大量表达 [11] 。血管舒张主要由体内多种催化因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有研究表明,活化的β-肾上腺素受体能促进血管舒张,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能减轻由肾上腺素介导β 2 -受体激活引起的血管收缩,从而降低IH中的血流量 [11] 。在临床上,β-受体阻滞剂在开始治疗最初的几天甚至几小时后可诱导IH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以及IH的软化[12] ;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激活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增加,从而可以促进IH中血管的生成。而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产生,抑制血管生长,进一步抑制IH的生长 [13] ;β-肾上腺素受体在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通过封闭β-肾上腺素受体能诱导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 [14] ,这一结论为β-受体阻滞剂有效治疗IH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新的文献报道,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也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通路来促进婴幼儿血管瘤的消退 [15] ;同时,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内皮祖细胞迁移,使它们无法迁移到血管瘤形成的部位。虽然β-受体阻滞剂目前还没有被美国FDA正式批准用于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但已有约200多篇文献报道他们使用过,总病例超过1 200例。大多数为单病例报告或小系列多样化的临床试验。Buckmiller等 [17] 对40例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患儿服用普萘洛尔,剂量2 mg/(kg·d),3次/d;对照组患儿服用安慰剂。在实验组中发现,6个月以下的婴儿和5岁以下的小孩服用普萘洛尔后血管瘤体积减小,并出现节段性的血管瘤组织颜色加深,而且患儿对普萘洛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有两篇关于比较普萘洛尔和糖皮质激素治疗IH的报道。第一项为回顾研究 [18] ,通过观察110例患儿分别服用普萘洛尔或糖皮质激素。普萘洛尔较类固醇临床疗效更加明显,而且患儿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也减轻患儿通过外科治疗的痛苦。在第二项研究中 [19] ,对12例服用普萘洛尔的患儿与服用强的松的患儿在血管瘤的大小、部位、尺寸以及年龄等临床资料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在前1到2个月的治疗中普萘洛尔较强的松效果更有优势。在后几个月的治疗中,通过对比患儿照片得出同样的结果。这些文献大多数包含在2012年发表的两篇综述中 [20] ,尽管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因此支持了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IH的显著疗效。第一篇综述是关于IH使用皮质类固醇和普萘洛尔的对比研究,该研究发现皮质类固醇治疗IH的有效率为69%,而普萘洛尔为97%(P<0.001)。在第二篇综述中,共纳入41项研究1 264例分析,其中至少有10例服用普萘洛尔,并且提供了目前使用普萘洛尔治疗IH的详细说明。普萘洛尔在患儿平均6.6个月开始服用,平均剂量为2.1 mg/(kg·d),平均持续6.4个月的治疗,计算混合有效率为98%,该系统的回顾结论与前面的分析基本上是相同的。还有一项比较大型的回顾性研究 [21] (109例患者)报道了普萘洛尔在治疗已经度过增生期的IH中也有显著疗效(例如,患者年龄>12个月或肿瘤的生长停止)。普萘洛尔平均剂量为2.1 mg/(kg·d) ,发现普萘洛尔能有效减轻IH患儿的临床表现直到10岁,这一发现特别强调了普萘洛尔促进血管瘤消退起到重要作用。
                  口服普萘洛尔已被国际上及国内大部分学者认同为治疗血管痼的一线药物”⋯,对眼周增生期的血管瘤有明显的疗效””.且目前尚未有严重并发症的报道。然而普萘洛尔对全身各系统均有影响.而外用的噻吗洛尔可以明显减少药物对全身的影响.仅对局部病灶起作用.更为安全。本组临床资料表明外用B受体拮抗剂治疗浅表血管瘤时.病灶厚度越小,疗效越明显(需要大样本量统计学验证)。因此对于明显高出体表的病灶.不建议将该种治疗作为首选。而仍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辅助外用药物治疗。综上所述,马来酸噻吗洛尔漓瞑液价格低廉、应用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增生期浅表血管瘤的首选外用药物,或者辅助全身口服药物治疗。适合在各级医疗中心推广应用。


                IP属地:湖北9楼2020-05-21 10:56
                回复


                  IP属地:湖北10楼2020-05-25 11:14
                  回复






                    IP属地:湖北11楼2020-05-25 11:20
                    回复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在婴幼儿中患病率为4%~10%。
                        血管瘤一开始往往只有“蚊子咬”的小红点,随后红点逐渐增大,患儿满月时增长最为迅速,红点范围扩大,可能会发展成又平又宽的一片“草莓样”红斑。
                        对于早期治疗这类看得见的小红点样的血管瘤,我们可以用眼药水――噻吗洛尔滴眼液。这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用于青光眼患者降低眼压的药物,目前临床上除了?⑺?用于治疗青光眼,还用于治疗长在表皮、皮肤浅层的血管瘤,即平、宽、大的那种。
                        其使用方法(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将噻吗洛尔滴眼液滴在脱脂棉片或1~2层纱布上,使之均匀浸湿,敷于瘤体表面,保持湿润状态30~60分钟(根据瘤体厚度和治疗反应而定),每天3~5次,间隔4~6小时/次。使用时尽量避免药液滴入或渗入眼内或体内。一般治疗后1个月内,瘤体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颜色变淡,体积缩小,原有溃疡者渗出减少、创面缩小;用药后3个月,病灶变化更加明显;以后血管瘤逐渐缩小,颜色继续变浅。如果宝宝不配合,血管瘤长在眼睑等特殊部位,可以等睡着后进行。
                        至于长得较深的血管瘤,外用药水不起效果,就需要局部注射、口服药物治疗,待血管瘤表面变平,接着外用上述药水,待颜色变浅后再用激光,就可以达到“完美效果”。因此,在前期先想办法控制住血管瘤的生长,比如涂药水使血管瘤颜色变淡,在孩子七八个月大、病情进入稳定期,再可以考虑用激光。假如前期没有处理好,医生可能要用比较大能量的激光,这样就容易留疤。


                      IP属地:湖北12楼2020-05-27 10:00
                      回复
                        婴幼儿血管瘤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外用涂抹来治疗,是不是次数越多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并不是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每日涂抹6次既可以达到最大治疗效果!超过六次治疗效果也不会因为涂抹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IP属地:湖北13楼2020-06-01 15:50
                        回复
                          β受体阻滞剂种类很多,像我们口服的普萘诺尔,眼科用的噻吗诺尔、卡替诺尔等!它们虽都属于β受体阻滞剂,但是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上却效果各异~总体来说对于面积较大、部位较深的血管瘤口服普萘诺尔依然是一线用药,对于面积不大。表浅的血管瘤噻吗洛尔的作用明显要优于卡替诺尔!治疗日费用也更低




                          IP属地:湖北14楼2020-06-05 10:51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16楼2020-06-19 08:55
                            回复



                              IP属地:湖北18楼2020-06-19 08: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