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是这样提到区域内大城市的:
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重庆、成都和西安,此前都已经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在这份最新文件里,又获得了“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定位。
“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显然定位更高,功能更综合。不仅要求是交通枢纽,还应该是一个大片区的资金、人口、货物的“流量入口”,其前提条件是经济发达,竞争力超群。否则,你根本枢纽不起来,更门户不起来。
如果你百度一下“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就会发现在过去几年里,重庆、成都、西安、杭州等都一直在提这个定位,炒得比较热。
而其他城市,比如北京、上海、香港、广州,这些事实上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反而很少使用这个概念。
除了北上港广之外,中国其他城市距离“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都有差距。比如重庆、成都、西安在物流、资金流上有差距,深圳物流、资金流比较厉害、但客运流量有欠缺。南京、杭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至于宁波、大连、青岛,则整体差距都比较大。
此外,刚才那句话,事实上也给出了在中央眼中,西部主要城市的排序:
重庆、成都、西安是第一层级;
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是第二层级;
没有被点名的贵阳、银川、拉萨是第三层级。
至于其他地级市,比如包头、鄂尔多斯等,即便经济总量不算小,但都在第四或者第五层级了。
至于重庆、成都和西安,提及次数分别是3次、2次和1次,也呈现了精准的梯度。重庆比成都重要,是因为它是直辖市。在中国,城市级别在官方规划里是非常重要的。高级别的城市,一定会被尊重。
总之,重庆、成都、西安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里,抢占了先机。至少“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写入了中央的文件。
至于贵阳、银川、拉萨没有被提及,也显得令人意外。一般来说,省会城市在规划里至少要被点一次。
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重庆、成都和西安,此前都已经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在这份最新文件里,又获得了“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定位。
“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显然定位更高,功能更综合。不仅要求是交通枢纽,还应该是一个大片区的资金、人口、货物的“流量入口”,其前提条件是经济发达,竞争力超群。否则,你根本枢纽不起来,更门户不起来。
如果你百度一下“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就会发现在过去几年里,重庆、成都、西安、杭州等都一直在提这个定位,炒得比较热。
而其他城市,比如北京、上海、香港、广州,这些事实上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反而很少使用这个概念。
除了北上港广之外,中国其他城市距离“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都有差距。比如重庆、成都、西安在物流、资金流上有差距,深圳物流、资金流比较厉害、但客运流量有欠缺。南京、杭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至于宁波、大连、青岛,则整体差距都比较大。
此外,刚才那句话,事实上也给出了在中央眼中,西部主要城市的排序:
重庆、成都、西安是第一层级;
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是第二层级;
没有被点名的贵阳、银川、拉萨是第三层级。
至于其他地级市,比如包头、鄂尔多斯等,即便经济总量不算小,但都在第四或者第五层级了。
至于重庆、成都和西安,提及次数分别是3次、2次和1次,也呈现了精准的梯度。重庆比成都重要,是因为它是直辖市。在中国,城市级别在官方规划里是非常重要的。高级别的城市,一定会被尊重。
总之,重庆、成都、西安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里,抢占了先机。至少“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写入了中央的文件。
至于贵阳、银川、拉萨没有被提及,也显得令人意外。一般来说,省会城市在规划里至少要被点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