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吧 关注:587贴子:185
  • 0回复贴,共1

《近思录·卷一·道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23天仁普现见
天体物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也。
天理体现于万物而没有遗漏,就像仁体现于所有的事上一样。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而非仁也。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没有一物不是仁的体现。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上天的眼睛最明亮,和你一同共来往,上天的眼睛最明亮,和你一起同游逛。”
无一物之不体也。
没有一件事物不体现着仁心。
——张载《正蒙·天道》
1·24齐物顺性见
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
万物之性同一根源,不是一人所能独有的。
惟大人为能尽其道。
只有德行高尚的大人懂得万物与我同一性的道理,视我与万物为一体。
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
所以他要立身,一定让众人都能立身,他的智慧要遍及于一切事物,他的爱一定是广泛地爱一切人与物,他的成就不是个人独自成就。
彼自蔽塞不知顺吾性者,则亦未如这何矣。
虽然如此,对那些自己蔽塞了天性而不知道顺着本性发展的人,也是拿他没有办法。
——张载《正蒙·诚明》
1·25一体速感见
一故神。
一体所以神奇。
譬之人身,四体皆一物,故触之而无不觉,不待心至此而后觉也。
用人身作比,四肢都是一体,所以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感觉到,不用等到心想到那个地方而后才感觉到。
此所谓“感而遂通”,“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也。
这就是所谓的“感而遂通”,“不行而至,不疾而速”的意思啊。
——《横渠易说·说卦》
1·26薄启达圣见
凡物莫不有是性。
大凡世间万物无不具有天地之性。
由通、蔽、开、塞,所以有人物之别。
由于通、蔽、开、塞的不同,所以有了人和物的区别。
由蔽有薄厚,故有知愚之别。
又由于天仁本性被蒙蔽的薄厚不同,所以又有聪明与愚昧的差别。
塞者牢不可开;
天性被堵塞着的,坚牢而不可开启;
愿者可以开,而开之也难;
蒙蔽程度厚的虽然可以开启,但开启起来也很困难;
薄者开之也易,开则达于天道,与圣人一。
蒙蔽程度薄的开启就容易,而一旦开启了就与天道相通,也就和圣人一样了。
——张载《性理拾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5-23 21:5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