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别录吧 关注:70贴子:460
  • 0回复贴,共1

谢别录:30年血小板减少患者发生阵发性胸闷入院如何治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谢别录工作室]
77岁老人患血小板减少症30年,刚开始运动时偶尔出现胸闷加上胸骨后绞痛,2~3分钟之后有缓解。后来到医院检查,进行单硝酸异山梨酯40 mg(qd)治疗。之后患者休息时出现胸痛,放射至左臂,伴出冷汗,无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持续近半小时后缓解,未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明显加重,发作次数增加,夜晚不能平卧入睡,伴痛醒。后因胸部疼痛剧烈、不能缓解,于是到当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因患者血小板较低(8X10*/L),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术后请血液科会诊,完善骨髓穿刺术: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全片巨核细胞8个,产板型1个,颗粒型6个,裸核1个,片上散在极小簇血小板易见。
结合既往病史,考虑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予甲泼尼龙60mg静滴3天后改为泼尼松30mg口服治疗,血小板回升至93X10*/L。给予患者西洛他唑50mg、氯吡格雷50mg抗血小板治疗后,于2010年6月下旬在局麻下行PCI术。
术后3个月即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泼尼松规律减量至5mg,患者无出血事件。
ITP是一种因免疫系统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过多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可继发皮肤黏膜、内脏出血。
既往认为,血小板增多是CAD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但研究提示,ITP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是非ITP者的1.38倍。脾切除治疗的ITP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ITP患者发生动脉栓塞事件的风险是非ITP者的1.5倍,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是非ITP者的1.9倍。这可能与ITP患者的血小板体积大、黏附能力强相关,体积大的血小板具有更强的止血作用,有血栓形成的倾向,具有潜在的心肌梗死风险;自身抗体可能在损伤血小板的同时.对血管内皮也具有损伤作用;而激素等治疗方式可能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同时继发的代谢改变也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甲。
ITP是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而对动脉血栓的影响较小。年龄增加和男性是ITP患者发生动脉血栓事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同时年龄增长也增加了静脉血栓的风险。
因此,当术前血小板计数低于手术下限时,可应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直至可耐受手术的程度,虽然丙种球蛋白可以增加血小板计数,但也增加了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应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IT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避免了支架植入,从而降低出血风险。
ITP合并CAD的患者可安全接受PCI术,术后在平衡出血和栓塞的风险以后,考虑更加激进的抗栓策略,即尽可能长期行抗血小板治疗。


1楼2020-05-28 17: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