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岂士人之罪乎!
刘克庄:以衮衣黄钺之贵,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数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扫如山之铁骑,不世之功也!②第此七八月以来,吾相泝巴峡,屯汉鄂,援江南,以不货之身跋履险阻,大小百战,却舆马,擐甲胄,与士卒同饭卧起,汔能立大勋劳,以复命天子,以归面太夫人,惟忠惟孝一念基之也。
希宪:昔攻鄂时,贾似道作木栅环城,一夕而成,陛下(忽必烈)顾扈从诸臣曰“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同样是身后骂名滚滚来,贾似道在鄂州对抗忽必烈期间,表现活跃,连续挫败忽必烈。因而被忽必烈大加赞赏。
然而有意思的是,《魏略》也记载了,魏延率众撤军,反被杨仪偷袭杀害的史料。这时候,大家不去质疑元朝称赞贾似道的举动是敌国传言,没有可信度。反而是一根筋地想方设法去丑化魏延,并赞成裴松之的主观臆断,说这就是敌国传言,决不能信。
按照裴松之这个逻辑我只能说,看来被《金史》夸赞的岳飞也是敌国传言,决不能信啦。
金章宗:“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
“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刘邦)所谓‘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岳飞)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显然,如果说《魏略》真的要丑化蜀国的话,压根就没必要也没动机抬高魏延,直接效仿看不起蜀国的孙权: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直接把蜀国君臣全当成只会狗,咬,狗,的乐色就足够了。
同样是敌国传言,晋书高度评价魏延,将魏延同韩信一起列举。且韩信之举,非旧名也;穰宜之信,非旧将也;吕蒙之进,非旧勋也;魏延之用,非旧德也。盖明王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能,则授以大事。——《晋书》
鱼豢以大魏忠臣自居,他忠于己任,直言不讳,说张郃是被司马懿强行下令追击、司马昭东关惨败等等之类的事。这就说明这样有节操有抱负的忠臣写下来的史料,是万不能随便就否决的。因此,《魏略》史料价值极为珍贵,被史家誉为“殊方记载,最为翔实”。
如果说《魏略》美化魏延,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蛛丝马迹。显然,鱼豢只是从魏国的角度出发,来记载魏延的不幸。但是,如果说《三国志》丑化魏延,却能找到很多类似的段落。显然对于魏延的结局,陈寿自己心里都是一笔糊涂账。
延大怒,(才)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魏延传》
秋八月,亮卒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后主传》
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赞魏文长《季汉辅臣赞》
先是在魏延传里说魏延是咎由自取,作乱被杀。又在后主传里声称是魏延杨仪争权不和,互相残杀。最后,陈寿列出的《季汉辅臣赞》又说魏延只是言乱才被杀的。
即使是这样一笔糊涂账,陈寿还是为了美化蜀汉朝廷,在魏延本传中选择了对魏延最不利的记载。试图证明魏延事件的全部原因都由魏延一人而起。
刘克庄:以衮衣黄钺之贵,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数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扫如山之铁骑,不世之功也!②第此七八月以来,吾相泝巴峡,屯汉鄂,援江南,以不货之身跋履险阻,大小百战,却舆马,擐甲胄,与士卒同饭卧起,汔能立大勋劳,以复命天子,以归面太夫人,惟忠惟孝一念基之也。
希宪:昔攻鄂时,贾似道作木栅环城,一夕而成,陛下(忽必烈)顾扈从诸臣曰“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同样是身后骂名滚滚来,贾似道在鄂州对抗忽必烈期间,表现活跃,连续挫败忽必烈。因而被忽必烈大加赞赏。
然而有意思的是,《魏略》也记载了,魏延率众撤军,反被杨仪偷袭杀害的史料。这时候,大家不去质疑元朝称赞贾似道的举动是敌国传言,没有可信度。反而是一根筋地想方设法去丑化魏延,并赞成裴松之的主观臆断,说这就是敌国传言,决不能信。
按照裴松之这个逻辑我只能说,看来被《金史》夸赞的岳飞也是敌国传言,决不能信啦。
金章宗:“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
“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刘邦)所谓‘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岳飞)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显然,如果说《魏略》真的要丑化蜀国的话,压根就没必要也没动机抬高魏延,直接效仿看不起蜀国的孙权: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直接把蜀国君臣全当成只会狗,咬,狗,的乐色就足够了。
同样是敌国传言,晋书高度评价魏延,将魏延同韩信一起列举。且韩信之举,非旧名也;穰宜之信,非旧将也;吕蒙之进,非旧勋也;魏延之用,非旧德也。盖明王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能,则授以大事。——《晋书》
鱼豢以大魏忠臣自居,他忠于己任,直言不讳,说张郃是被司马懿强行下令追击、司马昭东关惨败等等之类的事。这就说明这样有节操有抱负的忠臣写下来的史料,是万不能随便就否决的。因此,《魏略》史料价值极为珍贵,被史家誉为“殊方记载,最为翔实”。
如果说《魏略》美化魏延,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蛛丝马迹。显然,鱼豢只是从魏国的角度出发,来记载魏延的不幸。但是,如果说《三国志》丑化魏延,却能找到很多类似的段落。显然对于魏延的结局,陈寿自己心里都是一笔糊涂账。
延大怒,(才)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魏延传》
秋八月,亮卒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后主传》
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赞魏文长《季汉辅臣赞》
先是在魏延传里说魏延是咎由自取,作乱被杀。又在后主传里声称是魏延杨仪争权不和,互相残杀。最后,陈寿列出的《季汉辅臣赞》又说魏延只是言乱才被杀的。
即使是这样一笔糊涂账,陈寿还是为了美化蜀汉朝廷,在魏延本传中选择了对魏延最不利的记载。试图证明魏延事件的全部原因都由魏延一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