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秘要法吧 关注:529贴子:3,009
  • 0回复贴,共1

宏渡法师:提起观照,照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为师父门下的弟子。我会给你们安排很多功课去做、做佛事。就是让你们收摄其心。让心清净。那么平时修这个念诵功夫的。只要你努力地去做。以崇高的信心去做。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以十足的回向心去做。而不是为了自己得到什么功德。那么你这个心就容易清净。可能你没有生起什么观照的智慧。但是你这样去做。你就种下了生起观照智慧的种子。
那么有人要问。师父。你这个观照智慧有什么用呢?你们都听说过。一提起观照。照什么?即照了诸法空相。这是观照的目的。不要以为这个观照就是用来照心念的。那是照法尘。法尘它也是一个法相。给它照空。通达无我法者。他的内心空明无住。真空无相之智会时时现前。不染一切法。不舍一切法。内心没有空的概念。没有有的概念。唯余一观。如茫茫大海。淹没一切。无论他走到什么地方。不受一切法相左右。为什么呢?因诸法空相。心空即诸法空。心清净即一切清净、国土清净。以此为道场。当下清净。不是说非要去念经才清净。不是说非要打坐才清净。以无为法体为根本。时时观照。以此修法。自然成就一切智。也就是说成就如来性德之智。这是理论。
有些人可以听懂。但是有些人可能就听不明白。他有一些小乘的根器。还得给他讲。比如说作为小乘行人。他为了断尽烦恼。他就会专注于修空观。用这个心念修空观。这个心念是识心。观空。前念后念。念念起空观。不得休息。所以说小乘人。一旦去打坐修空。就不喜欢别人打扰。他会找一个非常安静。人迹罕见的地方。去修这个清净地。乐于寂静行嘛。直到断尽烦恼。方得慧眼。那么这种境界呢。也只能算是到如来地。但是未得佛净土。更谈不上度众生。所以说小乘阿罗汉。是没有办法度众生的。他没有佛国净土。他没有办法去修四摄六度。因为修四摄六度要受到烦恼。有麻烦的。有时候还很痛苦的。既然他断了烦恼。那就不想惹这些尘埃。灰身灭智。不再后有。长揖世间。所作已办。这一点懂不懂?
我慢慢给你深入。还没有讲到正题。所以说。有些人看到了一些古往大德对空有的理论。那么他在习气上、言行上也会谈论这个空。但是那个不是他所证的空。那是他思想意识上所接受的空见。空的见解。但是他的心是妄动不安的。住相不断。没有真实功夫。我执不断。他可以用想象。去想这个空。这个时候如果一刀杀头。那么他就不空了。对不对。杀头就死掉。他这个心就会随着业力去投生。而佛菩萨呢。常住真心。他这个真心不会因身体的变化而变化。不会因为这个身体的生老病死而变化。他常住真心。也不会因为受到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不动其心。
你说你能入定。你证到空。行。我就给你放点汽油在身上。给你点燃。看你怎么办。我也不杀头。这个要犯罪的。我就来烧你。一把火。如果你直到烧到灰烬。还能俨然不动。那你是真的。真的有大定。住于清净地。否则就不要乱说话。
那么作为修行者。就要在生活中。行住坐卧中。念念安住大乘境。你说师父什么念念安住大乘境?所谓大乘境。就是说。本性之光寂照同时。它本来在照的。如虚空中的太阳。把心住于无所住的地方。《金刚经》上会说得很清楚。安住在哪里?无所住的地方。念念安住。内心空相。经常这样训练。不需要非要坐在那里。行住坐卧这样去修。你就生起对外面一切法相的一种对抗能力。不受其干扰。离相的本事和功夫也强。要时常提起智光。与事障作战。
你说师父什么叫是智光?观照啊。本性智光。寂照同时。它本来在照啊。如同虚空中的太阳。本来有这个照的能力。要深信你这个本性。它具有照的能力。当你在烦恼的时候。它也在照。当你在开心的时候也在照。当你在动情的时候也在照。当你浑身痛苦难受的时候也在照。这些都是障碍。与障碍作战。智光所照。所向披靡。没有受苦的人。没有享受者。没有造作者。一切虚妄。那么自然你就会生起一种与烦恼作战的高能。久久习之。才会达到游戏世间。那么你游戏世间。就不容易生愁苦。遇到事情。你可以去忧思考虑。但是。你不会忧愁。不会随境生起习气。于当下解脱。
——宏渡法师《维摩诘经》讲记第51讲摘录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5-31 11: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