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具吧 关注:25,450贴子:13,611
  • 3回复贴,共1

传统文化是如何影响家具打造风格的?儒家和道家审美各有不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中国古代家具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同生产力一样都是持续不断的、自始至终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来自它们的影响是一个从未间断的过程,只是在不同时期各自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中国古代家具的巅峰时期,各种木工工具、工艺技术均已成熟,文化、观念、意趣成为人们的主要追求,明清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的顶峰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凝结,所以谈及家具与文化的关系,明清家具是最有代表性的。
礼治规范与家具风格
从夏朝开始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商朝时奴隶制度高度发展,夏商时期神权的宗教世界观占据统治地位,人们崇拜天地、尊神重鬼,祭祀神灵和祖先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西周是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它建立了严密的宗法制度,制定了周礼,详细规定了人的等级和特权以及尊卑长幼关系,主张人的一切视听言行都要依礼行事。“礼”的本质就是遵从伦理秩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纳礼入器”就是要通过形式上的秩序来反映社会关系的秩序,这是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精神内涵。
夏商周是我国古典家具的萌发期,这一时期家具艺术所表现出的强烈的超越于家具物性之上的政治和伦理色彩,具有鲜明的原始宗教意识和礼器特征,为其后古典家具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表现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周礼》、《仪礼》和《礼记》详细地记载了夏商周时期的礼治与规范,对当时家具的形制、材质、装饰、使用数量以及陈设的位置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清晰而严格的规定。家具在奴隶制时期成为宗法制度的物化和名分与权力的象征。可以说,这些礼器—家具的使用。已经上升为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了。奴隶制时期的青铜家具最明显的特征是造型古拙威严、纹饰夸张神秘,表现出一种狞厉恐怖的美。
奴隶制社会被封建社会取代之后,礼制规范并未随之消亡。经儒家思想继承和发展后,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之中,对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封建礼制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规则系统,对中国古代的造物艺术赋予了森严的等级标准和规范定制,这一规则体系在中国古代家具的设计与制造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中国古代的椅子,靠背与坐面之间多为直角,坐者必须挺直腰板端坐在上面,以显示“正襟危坐”的君子风范。例如皇帝宝座体量巨大、造型威严厚重、装饰繁复精美,工艺精湛绝伦,己经完全超越了实际使用的范畴,成为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


IP属地:浙江1楼2020-06-02 07:48回复
    《周易》哲学与中国古代家具
    《周易》是中国哲学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同时也是中国美学史上的经典,它试图描绘出宇宙万物互相联系、变化和发展的整体模式,揭示出人类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其广博而深邃的思想文化对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周易》把天、地、人视为宇宙的三个组成部分,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即强调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普遍和谐”观念,以遵循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作为处理天、地、人关系的根本准则。中国传统审美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讲求融情于理,强调心象和物象、表现与再现的统一,均是基于《周易》所建构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周易》重视人在自然之道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张以天合人,强调人要积极努力,在适应环境的同时改造环境、创造环境,使事物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种积极向上的理念表现在中国古代家具上即为人本主义,即将人的需要和现实的生活作为造物的依据。实用性、舒适性、科学性在明式家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成为天人合一的最好典范。
    “阴阳互动”的对立统一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阴阳互生是宇宙变化、发展的根源,并将这种观念及其辩证法则贯穿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男为阳、女为阴,阴阳互动、生生不息,并追求着阴阳两极在运动、发展中的平衡。《周易》中的一个核心意蕴是“重生”。重生即重变化,由“生”及“变”,由“变”及“神”,这种追求推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创新,缔造了中国艺术辩证法的各个范畴,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敬正、向背、顺逆、刚柔、疏密、巧拙等等,即要求多样的统一而不是单一,且这统一表现为对立因素的相济。并将这种阴阳思想及其衍生的艺术法则融入到了家具的设计与制造中,实现了虚实、直曲、方圆的完美统一。
    “无饰”的意蕴美
    对于“丽”和“素”的关系,《周易》更重视“素”即“无饰”之美,所以中国古代美学更重视的是“简”,是素朴而质真的妙韵,强调本色无饰的美,以简单自然、朴素无华为最高艺术表现,主张意蕴美。明式家具一改中国传统家具多采用漆饰加工的方法,追求木材自身的天然纹理和光润色泽,注重造型的流畅、简练,一方面是因为木工工具和加工工艺的进步提供了物质技术上的条件,另一方面则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IP属地:浙江2楼2020-06-02 07:48
    回复
      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家具
      春秋末年,在周室衰微、礼崩乐坏的背景下,孔子创立了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的根基是“仁者爱人”,强调人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要和谐,人与人之间要和睦共处,主张“以和为贵”。同时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强调“德治”,重视民众的价值,提出了诚信、忠孝、正义、廉洁等诸多概念,这些概念实质上是仁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的展开。儒家学说继承并发展了之前的伦理规范和礼仪制度,要求人们以礼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建立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儒家学说为中国古代社会制定了规则,规范了中国古代家具的设计与制作,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的自由。
      “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中庸之道,即无过无不及,强调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中追求恰到好处的境界,主张凡事都不要过度,以免适得其反。古人强调的“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过犹不及”便是对这一思想的通俗解释。孔子认为中庸是一种境界,在艺术上的表现便是艺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儒家学说又以中庸为基础提出了“中和”理论,追求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以朴素辨证的观点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期待实现中和的完美境界,呈现出“中和”之美。儒家观点认为,“和”具有包容和丰富的涵义,“以和为美”也就是以丰富为美,以多样性为美,这是对“和”理解的另一层涵义。在中国古代家具史上,出现了极其丰富的造型式样、结构式样和装饰式样,这是对这一观点最充分的淦释。“中和之美”主张造物要既追求生理上的舒适,又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它对中国古代家具的设计思想、技法、表现形式提出了规定,这就是中国古代家具讲究“和谐”与“节制”,崇尚“朴素”和“平淡”的原因所在。明清家具代表中国古代家具的最高成就,也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逢释着更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IP属地:浙江4楼2020-06-02 07:49
      回复
        文质彬彬的“里仁之美”
        儒家学说认识到了审美和艺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即“里仁之美”。为了使艺术在社会生活中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儒家主张对艺术本身进行规范,认为艺术必须包含道德的内容,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将道德与审美结合在一起是儒家美学的最大特点。中国古代造物文化强调“道器一体”,礼治规范是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家具历史的,是家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美”与“善”的统一,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美”是形式,“善”是内容,艺术的形式应该是“美”的,而内容则应该是“善”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既是对“文”和“质”关系的探讨,也是对“美”与“善”关系的探讨,儒家美学的这个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尤其在美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明清家具用含蓄而又优雅的手法将“文”和“质”融会到一起,在造型、结构、装饰、工艺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完美地表现了其实用、科学、精美、完善的特点,表现出高度的设计匠心和功能的合理性,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总结:
        传统文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也赋予了中国传统家具丰富的精神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宗教、美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很难精确地彼此剥离,家具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也必然不是哪一种思想决定的,而是各种思想、各种因素影响的综合体现。《周易》、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精髓所在。《周易》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阴阳互动的辩证法奠定了它“群经之首”的地位,对其它思想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给予了启蒙和积极地推动。儒家学派由孔子创立,经汉武帝的大力尊崇成为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领域则占据着优势地位。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并广泛传播,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元而综合的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中国的传统造物。


        IP属地:浙江5楼2020-06-02 07: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