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月,山西省绛县被中国农业科学院确定为第三个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县。仅仅过了一年,人们便从媒体上获悉,绛县已建成142个科技示范区,2687个科技示范点。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成如此大规模的农业科技园区,绛县一跃成为运城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简称“调产”)的典型县。绛县的经验究竟是什么?《新闻调查》记者来到了绛县……
制片人:梁建增 赛 纳 张 洁
编 导:耿志民
摄 像:王小鹏 李 季
录 音:呼 和
统 筹:庄永志 徐 慨 杜晓静
制 作:郑曼茜 丛 侠
监 制:李 挺
总监制:罗 明 孙玉胜
首播:2001年4月7日 (星期六)一套 21:15-21:55
重播 2001年4月11日(星期四)一套 16:20-17:00
【主要内容】
据绛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农业科技示范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家稳稳介绍,农业科技示范县挂牌后,绛县迅速出台了《科技综合示范县实施方案》,决定将2000年作为绛县的“科技示范年”,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建设科技示范园区的高潮。
县委县政府要求,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人人动手搞科技示范,建立起星罗棋布,覆盖全县的科技示范点,同时提出了“依靠科技搞调产,干部带头作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风险共同担”的口号。
绛县制定的奖惩措施被称作“一保护、三不变、十允许、十优先、十限制”。其中十限制的具体规定是:对不积极参与科技示范工作的干部,不能继续担任领导职务,不能提拔重用,不能领取全额基本工资,不能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不能拨付公用经费,不能参加评奖,不能吸收入党,不能转干,不能晋升职务,不能留薪留职搞其它,机构改革时优先精减。
这些政策措施迅速推广,在这个人口26万、面积仅900多平方公里的小县,迅速建成了2000多个示范点、示范区,平均每个乡镇有10个科技示范区,每个村有10多个科技示范点,达到了县委、县政府“星罗棋布、覆盖全县”的要求。随着这些示范区、示范点的出现,这个一向落后的传统农业县变得名闻遐迩,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取经团让这里终日热闹非凡。
横水镇柳泉村村民介绍说:参观的那就多了,基本上两天就有一回,有的时候一天就来好几伙人。
随后,绛县“依靠科技搞调产,干部带头做示范”以及高标准建示范区的经验广为传播,运城地委、行署决定在全地区推广绛县经验。
记者首先来到南樊镇一个先导园,据称这里对整个晋南地区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这个园区的实际主人叫李根喜,是南樊镇吉峪村村长。去年,在上级要求下,他从本村农民手中承租土地,铲掉麦子,投入6万多元,建起了这个先导园。
据李根喜介绍,这个先导园去年种植了上级送来的多种新品种,除半亩药材外,全部失败。那么人们参观的到底是什么呢?
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我们来到一间仓库,里面堆满了几十个牌子,全部是高精尖农产品的名称。据工作人员介绍,有人参观的时候,就提前把牌子插在地里,至于下面种没种东西、种的什么,参观的人也不会细看。
记者问:你觉得你这块先导区有科技价值吗?
李根喜:有啥价值?没啥价值。老百姓种啥我们种啥,有啥价值?
眼看着所有的投入将要血本无归,李根喜擅作主张在先导园种起了大豆和白菜,50亩土地最终只收获了1000公斤大豆和5000公斤大白菜。信用社的贷款和老百姓的工钱共6万多元,他至今无力偿还。
制片人:梁建增 赛 纳 张 洁
编 导:耿志民
摄 像:王小鹏 李 季
录 音:呼 和
统 筹:庄永志 徐 慨 杜晓静
制 作:郑曼茜 丛 侠
监 制:李 挺
总监制:罗 明 孙玉胜
首播:2001年4月7日 (星期六)一套 21:15-21:55
重播 2001年4月11日(星期四)一套 16:20-17:00
【主要内容】
据绛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农业科技示范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家稳稳介绍,农业科技示范县挂牌后,绛县迅速出台了《科技综合示范县实施方案》,决定将2000年作为绛县的“科技示范年”,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建设科技示范园区的高潮。
县委县政府要求,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人人动手搞科技示范,建立起星罗棋布,覆盖全县的科技示范点,同时提出了“依靠科技搞调产,干部带头作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风险共同担”的口号。
绛县制定的奖惩措施被称作“一保护、三不变、十允许、十优先、十限制”。其中十限制的具体规定是:对不积极参与科技示范工作的干部,不能继续担任领导职务,不能提拔重用,不能领取全额基本工资,不能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不能拨付公用经费,不能参加评奖,不能吸收入党,不能转干,不能晋升职务,不能留薪留职搞其它,机构改革时优先精减。
这些政策措施迅速推广,在这个人口26万、面积仅900多平方公里的小县,迅速建成了2000多个示范点、示范区,平均每个乡镇有10个科技示范区,每个村有10多个科技示范点,达到了县委、县政府“星罗棋布、覆盖全县”的要求。随着这些示范区、示范点的出现,这个一向落后的传统农业县变得名闻遐迩,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取经团让这里终日热闹非凡。
横水镇柳泉村村民介绍说:参观的那就多了,基本上两天就有一回,有的时候一天就来好几伙人。
随后,绛县“依靠科技搞调产,干部带头做示范”以及高标准建示范区的经验广为传播,运城地委、行署决定在全地区推广绛县经验。
记者首先来到南樊镇一个先导园,据称这里对整个晋南地区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这个园区的实际主人叫李根喜,是南樊镇吉峪村村长。去年,在上级要求下,他从本村农民手中承租土地,铲掉麦子,投入6万多元,建起了这个先导园。
据李根喜介绍,这个先导园去年种植了上级送来的多种新品种,除半亩药材外,全部失败。那么人们参观的到底是什么呢?
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我们来到一间仓库,里面堆满了几十个牌子,全部是高精尖农产品的名称。据工作人员介绍,有人参观的时候,就提前把牌子插在地里,至于下面种没种东西、种的什么,参观的人也不会细看。
记者问:你觉得你这块先导区有科技价值吗?
李根喜:有啥价值?没啥价值。老百姓种啥我们种啥,有啥价值?
眼看着所有的投入将要血本无归,李根喜擅作主张在先导园种起了大豆和白菜,50亩土地最终只收获了1000公斤大豆和5000公斤大白菜。信用社的贷款和老百姓的工钱共6万多元,他至今无力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