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吧 关注:11,424贴子:204,474

【原创】被迫害的女皇——早期真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7-01 19:51回复
    很多人轻信封建史书污蔑武曌的各种莫须有事件,因此对武曌望而止步。
    封建礼教为了加深对女性的奴役,无所不用其极地迫害中国唯一的女皇,编造各种子虚乌有的谎言,尤其那类常人无法接受,令人感到残忍畏惧,违背人伦底线的。
    我曾经问过某些人“为什么不喜欢武曌?”她们(都是女生)给出的理由竟然是“谁会喜欢杀死自己儿女的女人。”
    诸多子虚乌有的污蔑,甚至让许多善良的人不愿意接近武曌,然而这却恰好相反地显露了他们观念上的无知、幼稚。一方面,这些人看待一名政治家,不论政绩,只关注几人的死亡细节。另一方面,这些人竟然不加思考,相信毫无逻辑、违背常理的谣言。
    本来这几个问题,鉴于先前已经有人整理,作者并不打算多做阐明,不过,就以上现象来看,仍有必要仔细阐明一番。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7-02 17:50
    回复
      (一)安定公主之死
      首次污蔑武曌杀女的史料《新唐书》记载:“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资治通鉴》记载相似:“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诉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而最早的《唐会要》记载:“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如果按照《唐会要》,武曌只是利用安定暴卒之事,并非直接杀人,但实际上,利用也没必要,李治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相信,除非李治自己想要利用这件事情。《旧唐书》没有明确记载,只是后面“史臣曰”突然冒出一句“振喉绝襁褓之儿。”推测为后人再版时添加。
      《新唐书》与《资治通鉴》的记载,细节描写绘声绘色,好像亲眼所见,武曌杀女如入无人之境,高宗李治俨然智樟儿童。这叫做层累的历史造就。从《唐会要》、《旧唐书》到《新唐书》再到《资治通鉴》,原始记录简单,后来记录复杂,时间靠后的记载多为后世附会,可信度低。
      所谓“武曌杀女”,仔细思考可以发现各种不合常理之处,简直漏洞百出。第一,皇宫照看公主的人一定很多,任何人不可能找到机会下手。第二,高宗肯定不傻,不会不加怀疑相信王氏杀死公主。第三,当时的人不清楚细节,后世的史学家竟然写得天花乱坠,简直像写小说,那么肯定纯属虚构。第四,王氏被废晚于安定公主死亡时间一年,李治声称废后罪证为“谋行鸩毒”,完全没有谋害公主一项,两者根本就是独立事件。况且武曌借助确定的女儿死亡,谋取不确定的皇后之位,这样划算吗?第五,即使王氏想杀李弘,不会想杀公主,如果杀人动机都不充分,那么武曌嫁祸王氏不会引起怀疑吗?还有,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弑君鸩母”这样离谱的谎话可以编造出来,想象力却没有丰富到污蔑“武曌杀女”,因为唐代根本没有“武曌杀女”这个谣言,直到宋代才有。所以,事实真相是,古代幼儿死亡率高,当然没有任何杀人凶手,安定公主属于正常夭折。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7-02 17:52
      回复
        (二)王庶人、萧庶人之死
        关于“超自然现象”骨醉之死。《唐会要》只字未提。《旧唐书》先有这样一段记载:“永徽六年十月,废后及萧良娣皆为庶人,囚之别院。武昭仪令人皆缢杀之。”但是后面还有一段文字:“令人杖庶人及萧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曰:令此二妪骨醉!数日而卒。”同一人可以死两次?简直活见鬼了!《新唐书》还要滑稽地加上“反接”:“促诏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酿瓮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曰死,殊其尸。”《资治通鉴》类似记载:“遣人杖王氏及萧氏各一百,断去手足,捉酒瓮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而死,又斩之。”
        首先,这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记录不是原创,而是改编自《史记》,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竟然没有版权意识,抄袭是要被“律师函警告”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7-02 17:54
        回复
          对于这件事情仔细分析,当然也是漏洞百出。第一,三者都提到了“数日而死”,先仗一百,然后去掉四肢,难道不会立即死亡?作为学生物的,我只想发一串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7-02 17:56
          收起回复
            因为《史记》有一段记载:“曰:人彘,居数日。”《史记》没提“居数日”到底死没死,但是幸亏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生理学常识欠缺,抄袭造成明显错误,也就成为证伪的证据。第二、这件事情依然是层累的历史造就,时间越靠后越偏离史实。关于王庶人、萧庶人的死因,唐代野史与小说集《太平御览·皇亲部七》尚且没有瞎编,只是记载:“武昭仪令人皆缢杀之。”后来的《新唐书》与《资治通鉴》纯属瞎编,而《旧唐书》则是被后世改动过,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旧唐书》是明代版本。《旧唐书》先记载“武昭仪令人皆缢杀之”,接下来又记载“骨醉之死”。显然,后面那段文字是后世添加的,前面的“缢杀之”才是真相。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07-02 18:00
            回复
              第三、武曌当时没有必要也不敢这么做。对比《史记》吕雉杀戚夫人的记载:“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仓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首先,当时吕雉贵为太后,已经掌握大权,可以有胆量这么做。再者,戚夫人行为太过嚣张,吕雉的怨恨足以成为动机。反观武曌当时的情况。首先,武曌刚刚成为皇后,高宗还好好活着,处理事务必须考虑高宗的感受。而且,外朝蠢蠢欲动的权臣,如果知道武曌做了这些,可以立即联想到汉朝的事情,认定武曌野心很大,早早处理了武曌。再者,王、萧二人早已失宠,武曌对这二人没有多大仇怨。因为后人知道武曌效仿吕雉临朝,甚至超越吕雉称帝,所以要把同样的事情附会给武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0-07-02 18:03
              收起回复
                第四,骆宾王提及一句莫名其妙没有指代的“鸩母”。可能指国之母皇后。
                虽然《旧唐书》记载缢杀,但是作为外臣不会清楚细节,毕竟赐死不是缢杀就是鸩杀,骆宾王这句“鸩母”,反而侧面印证没有“骨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0-07-02 18:18
                回复
                  (三)李弘之死
                  据说这个误解相对较少,毕竟肺结核病人难道需要非病理死亡?
                  明确污蔑李弘死于非命的只有《新唐书》记载:“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鸩薨,年二十四,天下莫不痛之。”这次,就连《资治通鉴》也没敢明确造谣:“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而《唐会要》和《旧唐书》客观记载李弘病逝:(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薨于合璧宫倚云殿,五月五日,赠谥曰孝敬皇帝。——《唐会要》)(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旧唐书》)
                  李弘死后第一时间,高宗颁布诏书《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明确指明李弘病逝。李弘的真实死因,高宗肯定清楚,难道还能因为畏惧武曌,不敢指明儿子遇害吗?简直笑话!
                  李弘非正常死亡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肃宗时期的《唐历》:“弘仁孝英果,深为上所钟爱。自升为太子,敬礼大臣鸿儒之,未尝居有过之地。以请教二公主,失爱于天后,不以寿终。”这个“不以寿终”的理由完全站不住脚。两位公主没有任何政治威胁,挑选两位驸马出降就可以了,虽然驸马出身无需显赫,像这种皇室政冶犯的后代,参考李世民出嫁闻喜县主李婉顺,武曌完全没必要这么小气,因为这桩小事跟亲儿子过不去。
                  有人认为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弑君鸩母”,“弑君”指的是李弘,或许骆宾王开启了这种污蔑的苗头,但毕竟不是确切记录。况且,檄文通常空有华丽文笔,许多语句没有事实依据。比如《讨隋炀帝檄文》的“而兰陵公主逼幸告终”,污蔑杨广强间妹妹兰陵公主。
                  还有人通过《阎庄墓志铭》这段记载非要认定李弘被杀:“岂意彼苍冥昧,福寿徒欺,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上元二年从幸东都,其年九月廿一日,遇疾终于河南县宣风里第”。作者南葶苈子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2020年春季,或许正在经历被将来称作历史的时期,虽然本地没有一例冠状感染者,但我还是被滞留家中了。闲扯淡这些,我只想说明肺病传染性极高。即使结核病远不及今日冠状病毒传染性高,可关键在于阎庄长期接触传染源。而墓志铭的含糊其辞,当然不是为了掩盖李弘被杀阎庄被灭口,只是因为不能指责皇室成员患有传染病并且危及他人,所以,真相就是阎庄因被传染肺结核而病死。
                  总结的说,这种谣言同上两则,依然漏洞百出。首先,早期史料可信程度更高,高宗亲口指明李弘病逝,《唐会要》、《旧唐书》也说李弘病逝,而稍晚的《唐历》与《新唐书》纯属污蔑。再者、如果李弘死因有异,高宗不会不产生怀疑。第三、古代的肺结核病人,一定无法战胜结核杆菌。第四、即便不考虑武曌作为母亲的感情,杀死李弘完全没有好处。病娇李弘继位,相比李贤,武曌当然更有机会临朝称制。第五、“以请教二公主失爱于天后”这个理由过分牵强,完全不合理。总之,武曌没有任何谋杀李弘的可能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0-07-02 18:20
                  收起回复
                    许多人误以为因为武曌是女皇,所以一生处心积虑、心狠手辣,这是非常深的误解。应该说,我们之所以看到武曌的种种污名,是因为武曌后来做了皇帝,前期事迹才被恶意涂抹。
                    封建男权制为了更进一步禁锢妇女,杜绝妇女参政,大肆污蔑女政治家,已经成为惯用伎俩。比如污蔑韦后毒杀李显,污蔑冯太后杀拓跋宏,污蔑刘娥“狸猫换太子”等等。尤其侧重于编造针对个人私德的丑闻,为的就是让人因此对武曌望而止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0-07-06 12:30
                    回复
                      顶顶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0-08-09 11:16
                      回复
                        d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1-01-15 01:10
                        回复
                          超级好的帖子,顶!


                          37楼2021-01-15 12:52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8楼2021-08-25 15:20
                            回复
                              bbb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1-08-27 15:33
                              回复